家庭

米雅書單-病非如此

米雅推薦書名: 病非如此

作者: 劉紹華

出版日期: 2023/07/25

出版社:大塊文化

「不論生病或康復,變壞或變好,都不是跨過一條界線那麼簡單的事,而是得經歷一段來回反覆的灰色地帶。生病與康復都是一趟旅程,只有走過才知道風景微妙,不管是否喜歡。」

自幼體弱多病的米雅第一眼便被此書名深深吸引 體育課總是只能坐在旁邊看著同學們活動的我 好像很小的時候就感覺自己是【健康的絕緣體】 經常進出診所、醫院 也習慣了每次身體不適只要吃藥病症就會消失 一直到出社會後的某次狀況 我才真正驚覺所有的疾病從來就不會憑空不見 更不會無緣無故出現

去年底扁桃腺反覆嚴重發炎化膿 更是讓我徹底幡然悔悟 我不能因為體質虛弱就對身體的抗議不管不顧 強行勉強它過度負荷 反而應該更仔細關照它 既然我的身體那麼敏感 那我應該和它互相配合 讓它作為我適當調整自己的基準 成為支持我的力量 不是無視它所有訊號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

米雅書單-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

米雅推薦書名: 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
作者: 張西
出版日期: 2020/01/03
出版社:三采
 

「小時候快樂的單純在於並不了解太多其他,長大後快樂的單純不在於硬是逼自己避開壞情緒,而是難過的時候認真難過,快樂的時候認真快樂。」

這是米雅第一本張西的著作 散文集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類書籍 因為我總能在字裡行間讀到流淌於其中的感性氛圍 更多時候會在充滿文字的清澈湖泊中看見自己的映像 這是其他類型的書籍較沒有的

「這些與想要的價值觀磨合,挑選適合自己價值觀的過程,就像被生活硬生生輾過的日子裡,自己的碎片變成了千萬張臉。」

初次閱讀張西的文字 我被深深地觸動 此書描摹生活最寫實的樣貌 沒有過多美化的修飾 亦沒有慘絕人寰的浮誇 僅是如實呈現人生的幸福與無奈。彷彿雲淡風輕的敘述 卻微微透露著哀愁及感嘆 來這世界走一遭 誰不是在一片不如意的幽暗森林中 尋一縷歡快的陽光呢?

為什麼要解讀阿卡西紀錄?

介紹阿卡西紀錄是什麼之前 來說說米雅接觸阿卡西前的故事吧!

在我一次的人生低谷 接觸了靈性 那時候的我 正經歷著失戀的痛苦 和家人的相處一如往常 充滿摩擦與互相不理解 身體依然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不舒服
不騙大家 我甚至有這輩子都不會幸福的想法、我就是個不值得幸福的人
但生活總要繼續 時間還在流逝 為了振作起來 我聽從朋友的建議 開始參加各式聚會、活動 
在這過程中 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了我的啟蒙老師 更為人生開了另一扇門
在這個世界裡 充滿愛、光亮、溫暖 沒有批判 只有無限的接納與理解—就是阿卡西紀錄

記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被接住的感覺
解讀紀錄的時光 我的每個動機、想法、選擇、困惑、悲痛 無一例外都得到了答覆 那是一種了然於心的感覺 自此後正面的力量包裹著我 讓我知道 只要我相信 只要我想要 我一定能過著我想要的理想生活

米雅書單-奇蹟麵包店

米雅推薦書名: 奇蹟麵包店

作者: 譚雅.葛雷諾

譯者: 趙映雪

出版日期: 2022/10/26

出版社:三民(青青書系)

「奇蹟麵包店,用愛給你今日份的奇蹟。」

故事背景設定在西班牙巴塞隆納 菲律賓裔僑民

★主角 艾芭: 是位不喜歡裙子的女孩 覺得短髮(男生頭)、T恤、牛仔褲才舒服自在的國中生 原先在美國紐約過著小心翼翼、極力討父母歡心的生活 突然有天被送到巴塞隆納的外婆家 逐漸感受到溫暖的家庭該有的樣子 找到自己的興趣 也交了新朋友

★媽媽 伊莎貝爾: 年少輕狂 嫁給一位控制慾強盛、會家暴的美國人 並生下艾芭 先將艾芭安置後 自己也決心逃出那悲淒的日子

★外婆 瑪德: 慈愛的母親&阿嬤 永遠敞開雙臂接納自己的家人 允許他們如其所是 支持艾芭追求自我及興趣 同時也歡迎自己的女兒回家 經營一間中國餐廳 但主要由瑪麗父母運營

關係相處-家事篇

上週中元節剛過 忙完普渡拜拜 緊接著又要開始張羅準備中秋節 禮盒、家族聚會、烤肉、祭祖等… 還要照顧日常起居、環境整潔 上班工作之餘 還要處理繁瑣的家務雜事 蠟燭已經不只兩頭燒 這應該是近期多數家庭的寫照 也習慣逢年過節就是這樣子 有人一起分擔是幸運 沒有的話 一個人也是必須得包辦所有事 因此身心俱疲 對許多人來說是常有的事 可是真的應當是這樣嗎?

朋友們都問過米雅 我和老公怎麼分配家事? 會不會為家事吵架? 完全沒有過喔! 回想起來我也覺得很神奇 以前住在家裡一天到晚和爸媽爭執 心裡不平衡 但我總認為這是件”正常”的事 應該家家戶戶不時都會上演這齣戲碼吧? 也曾經擔心當發生在我和伴侶間、婚姻生活時 該怎麼協調才最好 沒想到在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中 我們一直非常和諧愉快

仔細思考到底有什麼小訣竅後米雅歸納出以下5點:

家長、教育、家長教育

間中網民不論拍攝影片抑或以文字敘述事件,記載見聞父母如何不當管教子女,就有人興起「生仔要考牌」的斷語。一邊廂,有人慨嘆很多人不夠資格為人父母,養育各式巨嬰;另一邊廂,有人只管製造下一代,面對全不認識的事,仍一頭栽下去,糊裡糊塗充當家長。「生仔要考牌」此話,值得進一步思考。

 

按字面解,「生仔要考牌」不當,所謂「考牌」即夫婦先要取得准許,才可成為父母。(本文按普遍狀況,假定父母即一男一女生育下一代人士)該等准許由權力機構發出,該機構的權力從何而來?如何構成?為何它具備這等權力?稍加追問,配以近年社會狀況,假使設立類近發牌機構,相信沒多少香港人信任它。退一步說,「考牌」只是比喻,解作符合一定資格,這仍然脫離不了誰定標準的問題,結果能當父母的準則人言人殊,有人認為要學貫中西,能拓展子女知識的潛能,教曉他們知書識禮;有人認為要通曉生活技能,自己仔女自己湊,以身作則,令子女在日常生活領悟自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勿作少爺公主;有人認為要經濟條件充裕,在現實的金錢世界中供給子女所需,終究各種問題都是資源問題,要妥善解決,總離不開銀行戶口結存多寡。這樣開壇論辯,無遮大會,焚膏繼晷,也不會取得共識。

 

我的摯愛

這是現時住在我家的豬皮兄弟,今年十一月便是十四歲的老伯伯了。他們由店舖的假天花跌下來後,便由我前上司接回家撫養,及後因家中變故,由家貓變成舖貓,又因店舖被業主收回後,前上司家中無法容納,輾轉來到我的家。

眨眼間,他們已來到我家兩年了,由用「尿攻」破壞我家的電話及床墊開始,我和家人度過了半年「家無寧日」的日子,每天提心吊膽兩位「貴客」給我的驚喜。母親懼怕離別,所以一直不允許我養寵物,但我已在店內照料此兩兄弟接近半年,感情早已建立,我跟本不會捨得他們流落他人之手。因此,我「先斬後奏」地將他們接回我家,與母親半年沒有任何溝通,成為「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欲知後事如何,敬請關注。

愛與死的辯論:《點燃生命之海》影評(無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點燃生命之海》它是一部由西班牙導演Alejandro Amenábar執導的電影,於2004年上映。

    《點燃生命之海》的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名叫Ramón Sampedro的西班牙男子的生活。 Ramón因為一次潛水事故導致全身癱瘓,被迫長時間依賴於機器呼吸。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對自己的狀況感到極度絕望。

    影片展示了Ramón試圖爭取合法權利結束自己生命的故事。他請求法庭批准安樂死,但遭到了法律和道德上的挑戰。影片探討了生命的意義、自主權和尊嚴等重要議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辯論。

    該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認可,獲得了眾多獎項,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Ramón·桑切斯的真實故事也在西班牙社會中引起了對安樂死合法化的關注和討論。 《點燃生命之海》因其深情而觸動人心的故事,以及質疑與探討生命和死亡問題的主題而備受讚賞。

    

    1.劇情簡介:

    

「我來當導演」的預演溝通法

溝通不在於你說了甚麼, 乃在於對方聽進了甚麼。 在上篇文章中,  一位讀者的回應說, 他嘗試照著問題反思, 意想不到地竟用了112 分鐘, 想起了他對孩子的暴怒不是來自孩子的話, 乃是孩子的自以為是的高姿態, 這種高姿態的態度令他在腦海中把兒子與他直屬上司聯繫起來, 平常的委屈在唯唯諾諾的壓抑中(如上文中提粉飾太平的危害), 剎那間便對孩子爆發出來, 結果無言的溝通維持了差不多兩年半了。他終於知道問題不是孩子是自己那受委屈的心。

我相信一個真思考, 反省自己的人必定是能克服困難的人, 我也盼以下的內容能幫助更多的人答出無言溝通的一小步。

邁克爾·J·福克斯曾說,“家庭不是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唯一的事情。" 家庭失去了和諧溝通便失去了真正的家, 失去了家, 生命總是感覺那麼的不完整。重建溝通之路, 其實也是重建生命之路,。所以上文的自我反省必須是第一步, 能真實面對自己生命的人才能有真實的溝通, 在重回雙向溝通前, 我必須引用約翰·C·麥吉爾的名言,“真正的溝通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在於對方聽懂了什麼。” 

溶去那無言的雪: 當家庭的兩代人已不能再溝通時....

談了兩篇關於溝通的文章,有讀者感嘆的回應,無言已是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溝通,開口只是又一次兩代大戰的開始。在社運、疫情的雙重夾擊下,社會撕裂和兩代溝通決裂成為不少香港人日日面對的問題。在大環境、大時代的洪流下,作為家長該如何衝破冷冰的沉默重建溫暖的溝通之路。筆者嘗試以三篇文章作回應, 盼如在大海中水滴般的文字能供給你那麼一點點的方向。

 

馬丁·路德·金曾說「和平不是沒有衝突,而是在衝突中保持理智。」 許多決裂性的衝突不是因一次激烈的爭吵而引起,乃是在多次粉飾太平,更甚的是鐵幕下的太平所引起的強烈性反彈,在多次內心衝突壓抑下爆裂出來的傷害。 在重修溝通之路時,首要的不是與對方重建勉為其難又軟弱無力的溝通,例如 「吃飯了沒有? 今天到那了? 遊戲好玩嗎?」  這些話在平常的兩代關係中是有益的, 因為這讓人能感受到被覺察的存在, 但是在傷害已深的關係中, 閒聊就成了無意義, 無誠意的冰冷聲音, 稍一不慎, 因不滿對方的回應, 又再引起一輪激烈的對話, 令鋪了雪的關係再累加了一埸霜。

在嘗試再次展開溝開前, 運用理智回想自己在衝突時,為了粉飾太平下有何失去理智發出傷害性的說話和行動,也認真地面對自己, 為何面對自己親愛的下一代令你失了理智說出, 做出一些你想像不到自己會說的話, 做出一些你難以置信的事。 以下一些問題可供參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