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家長教育

圖片來源︰https://t.ly/86w5Z

間中網民不論拍攝影片抑或以文字敘述事件,記載見聞父母如何不當管教子女,就有人興起「生仔要考牌」的斷語。一邊廂,有人慨嘆很多人不夠資格為人父母,養育各式巨嬰;另一邊廂,有人只管製造下一代,面對全不認識的事,仍一頭栽下去,糊裡糊塗充當家長。「生仔要考牌」此話,值得進一步思考。

 

按字面解,「生仔要考牌」不當,所謂「考牌」即夫婦先要取得准許,才可成為父母。(本文按普遍狀況,假定父母即一男一女生育下一代人士)該等准許由權力機構發出,該機構的權力從何而來?如何構成?為何它具備這等權力?稍加追問,配以近年社會狀況,假使設立類近發牌機構,相信沒多少香港人信任它。退一步說,「考牌」只是比喻,解作符合一定資格,這仍然脫離不了誰定標準的問題,結果能當父母的準則人言人殊,有人認為要學貫中西,能拓展子女知識的潛能,教曉他們知書識禮;有人認為要通曉生活技能,自己仔女自己湊,以身作則,令子女在日常生活領悟自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勿作少爺公主;有人認為要經濟條件充裕,在現實的金錢世界中供給子女所需,終究各種問題都是資源問題,要妥善解決,總離不開銀行戶口結存多寡。這樣開壇論辯,無遮大會,焚膏繼晷,也不會取得共識。

 

再退一步,則可令「生仔要考牌」變得合理,就是「考牌」的意義再度引伸,表示「具備足夠能力」。這種解釋與「考牌」的意義已相距極遠,但若不再咬文嚼字,執拗於字詞的精確意義,(其實這在思考中極重要)反而為今日很多家長和有意成為父母者,帶來重要啟示。

 

如何獲取能力?離不開學習。有人會立即反駁︰有好些事物但憑天賦,人類所懂的也有很多與生俱來。這問題容易流於爭論,誕生後多久才屬後天、在甚麼條件出現前屬先天,似乎爭論此問題者不喜探究,大抵憑個人經歷,就斷定先天後天、孰輕孰重的問題,其實是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返照。即使糾纏於此基礎,也無人能斷言︰美斯擁有足球天賦,但不加鍛煉,也能成為球王;愛因斯坦天生異稟,後來不讀書,不前往學術自由、保障人權的國度,也能進入科學的殿堂。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習,學習可以從多途徑,讀書、與人傾談、觀察週遭、親身體驗等,能累積知識、實感、思考材料,入吾彀中,就是學習。某事成為學習的對象,就是一人本來不具備該等能力(或知識、取向等,本文一概稱為能力),經過學習,有望獲取。於是不難發現香港人原來熱衷學習,在某個崗位工作一段時間,會聲稱學懂很多;有人在餘暇報讀課程,與職業相關、幫助生活、純粹興趣等,都有人學習;看影片、一邊乘車一邊聽 podcast、在網上蒐集資料,不管迅速過期的資訊還是堅實的知識,累積不知多少。惟獨教養子女,一日未為人父母,一日也不曾接觸,但不少人用盡上述方法學習,就是不肯學做父母。

 

產前預備、產後護理、嬰兒和小童健康、選讀學校,香港沒有多少家長不關注,甚至提早搜羅秘笈,精進補習,誓要取得最廣博的知識。其中的家長若被問及有關領域,可如數家珍,但要細述如何教養子女、其中有何理念支持、有甚麼策略應對教養所遇問題,不少又啞口無言,或詳述一輪心得,但沒多少依據,不過複製自己的成長經歷,就奉為教養下一代的圭臬。一問之下,似乎超過一半的家長對子女的願望是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後加將來也健康快樂,因此要有安穩的生活,又因此要讀好書(其實未必有關),接連無數個「因此」。但再多因此也連不上「因此我要學習如何做人父母」,皆因他們對下一代的期望只是追尋快樂,避免痛苦而已。所謂教好下一代,並非他們身為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也自然在遇上子女實在的行為問題時,才問︰「為何子女這麼難教?」「為何子女沒有同情心?」「為何子女不懂自理,做了港孩?」以下各件事都要學習︰就在嬰孩時期,何時和怎樣處理哭鬧、半夜睡醒如何處理;子女稍長一點,甚麼時機稱讚和責備、該用甚麼言詞、怎樣判斷子女甚麼值得學。這些全有學問,隨便抽一個家長,懂多少?千學萬學,惟獨教養不學,當然盛產行為表現令人訝異的兒童。

 

很多家長仰慕異地的教育,認為哪裡如何如何照顧兒童的需要,回到他們膝下稚子,撫心自問,他們的需要是甚麼?既然渴望子女獲得優質教育,子女首個獲取教育的途徑——父母——又提供了甚麼?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