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米雅書單-台灣灶咖,家滋味

米雅推薦書名: 台灣灶咖,家滋味

作者: 巧可 (IG: choko_lai)

出版日期: 2020/09

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讀書花園)

「有空, 記得回家吃飯。」

米雅搜尋關鍵字節慶時 出現了這本手繪風格散文 也可以說是簡易食譜、傳統食記 每個章節前更有各式各樣的廚房繪圖 文末附上俚語(台語) 還有佳餚做法 溫馨懷舊的氛圍 這本書非常簡單易讀 充滿可愛療癒的小插畫 是作者筆下的媽媽牌家常菜 唯一的負擔大概就是會愈看愈餓~ 

(書籍)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含劇透)

譯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

最近令人很回味的一本書,想一讀再讀。

2023年7月,宮崎駿將〈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改編為動畫電影,雖然它在上映前特意保持低調,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但得知此消息的我,反倒過來讓我想看一下小說原著是講甚麼。

小說是講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和他舅舅的成長故事。小哥白尼生活在1930年代的日本,一名中學生的日常生活平常普通不過。但小哥白尼聰明有智慧,在舅舅的引導下,令他逐漸受啟發而思考人生的重要議題……

原本一看標題以為是一般勵志心靈的散文。但看完其實是一本書信格式的教育小說。富有哲理的書信部分會讓人想起挪威小說—蘇菲的世界。雖然很多人說這本說教成份較重,但我覺得其實還好,因為它至少是個有起承轉合的故事,

有令人感動的地方。

如果只看前部分就放棄閱讀是損失,因為最好看是後半部分。

小哥白尼一直和他的同學朋友面對被高年級欺凌暴力的問題,有一次他的朋友被高年級暴力對待,可以說拳打腳踢,打至傷痕累累。但小哥白尼沒有理會,都沒有替他們出頭。後來,小哥白尼不幸病倒臥床,他想到自己沒有理會他的挈友們,覺得痛苦而且後悔。平常喜歡上學的他,心中充滿小劇場,寧願一直生病下去不上學。

 

米雅書單-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

米雅推薦書名: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經典新版)

作者: 瑪格麗特.羅賓絲婷

譯者: 劉怡女

出版日期: 2020/01/22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你是「多面向發展的文藝復興人」嗎? 什麼是文藝復興人呢? 

同時好幾件事感到興奮 害怕自己一輩子困在同樣的事業或活動 有時候挑戰並完成一項新任務後會感到無聊 總是被貼上半吊子、沒出息、怪胎的標籤 那麼這絕對是一本懂你又能給予實質建議和幫助的書 首先 我們要先知道: 在文藝復興時代 追求多種興趣的人是備受推崇的! 而就算不是出生在當時 文藝復興人的多面向發展 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作者最喜歡的例子是: 富蘭克林(發明家、作家、外交家...等)

從抗拒改變到迎接挑戰 — 《心理摩擦力》

什麼是心理摩擦力?

改變是必然的,但人們總是會因為各種心理上的問題而抗拒改變。這些問題可能包括過度依賴習慣性思維、惰性、情感阻力或反彈。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其四種類型。我們將討論如何減少「心理摩擦力」的影響,並提供三個思考問題,幫助您激勵自己採取行動。

心理摩擦力是指人們在面臨改變時所遭遇的內在阻力,這個阻力可能會阻礙人們採取行動和做出改變。人們有時會抗拒改變,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改變感到害怕、不安、不確定或者不了解。

先引用書中的情境題:

你正在經營一個非牟利組織,希望為醫院裡的病童提供支持,鼓勵大眾寫「勇者小卡」,為他們打打氣。你希望提高願意寫小卡的比例,應該怎麼做才好?

選項A:引述病童的話語,告訴人卡片的意義重大

選項B:每寫一張卡片,就會有一點小報酬

選項C:提供小卡的範本,讓他們有靈感怎麼寫

你覺得哪項最有成效?

答案是C!

為什麼只是給個範本,就能立刻有效?

【書評】《戲年》-我們既是演員,亦是看客

人生如戲,戲若人生;我們在時日的編導下,上演了一齣名為「人生」的戲。「人生的過往與流徒,最終也會是一出戲。」再墟冚、再黯淡,最後留下的只會有如水般的追憶—似水流年。

在《戲年》中,毛果再一次登場。木匠師傅于叔叔、拿著雙程證的阿德和他那垂垂老矣卻依然健康的狗史蒂夫、沉浸在過去的姚奶奶、「物質生活」的店主裘靜等。一個人乃至一家人、幾代人的故事,用毛果的視覺向我們娓娓道來。

毛果看他們,我們看毛果和他們。

沒有個人情感色彩濃厚的文字,字裏行間也沒有激烈的情緒,卻最可以牽動人的思緒。毛果只是把他所看到的、經歷了的、聽聞了的用簡單的方式描述;要怎麼想、怎麼看待,決定權在讀者身上。

《戲年》,電影在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電影與文學,雖說都是藝術的一種,但表演方式卻是南轅北轍;前者是媒體藝術,後者是文學藝術。但是《戲年》把兩者融合在一起了,沒有一點違和感。

在成長中經過外公的熏陶、木蘭阿姨的特別照顧,毛果自然會對電影產生興趣。「後來我知道,從專業的角度,電影正是無數的定格。」是的,定格,”「那些烙印一樣的影像,有著比過程更深重的痕跡」。毛果把他所見、所聽的都濃縮成一個個定格;回想起來時,一個個定格快速翻動,便成為了一小段電影。

閱讀為了開心放鬆_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2021)

譯名: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 (2021)
書名:心と体がラクになる読書セラピー

最近社會,發生太多事。至從疫情後,吹起一股療癒風,大家都開始關注身心健康。各種心理療法,特別是藝術治療和音樂治療更為普遍認識。書目療法/治療,是藝術治療的一種。透過閱讀,可以放鬆身心,甚至切換心情,提高同理心。
作者寺田真理子,在書中講述如何透過閱讀脫離憂鬱狀態,成立日本書目療法學會。除了帶出閱讀和心理健康的關係,都宣傳廣泛閱讀的重要。

對的,現在書目療法的執行人不需甚麼証照(即使少數國家是有),只是一種輔助的方式。書目療法的歷史很長遠,因為文字很早就存在。閱讀帶來的影響力及療癒力,其實一直都在。

一般人覺得吸收新知,學習是看書的目標,但這本書是以讀得開心,放鬆的切入點來說。呈現不同的角度,這本書都有回應大家關於書本的疑問。例如電子書可以嗎? 只有文學作品可以嗎?一定要看完一本書嗎?

我喜歡這種的角度去閱讀。很多人在學校只會被教育制度薰陶,看到書只會覺得,啊,努力學習好辛苦,要讀書了! 這種心態。這讓人覺得閱讀很艱苦的,最後不想接觸了。但這本書,所指的是不需要咬文嚼字/強迫的閱讀,是隨心的享受。
很好,本來閱讀就是一個興趣,為什麼要強迫呢?

不捨得漂書和斷捨離__心理之書(2015)

這篇感覺個人經歷多於介紹書籍w

書名:The Psychology Book
譯名:心理之書

這本書對我有好重要的意義
即使我多次把其他書拿去漂書和斷捨離
我都不捨得。

心理之書,顧名思義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百科書。由心理學權威所寫,一本書,心理學的發展歷史盡收眼底。從遠古的薩滿教到2013年開發創新神經技術大腦為止的心理學重大發現和成就都有好好介紹。

這本在別人眼中,是好一般心理學歷史百科書。別人說的沒錯,但沒這種書我是不會對心理學有興趣。不論內容和排版,這本書完勝很多的圖文百科書的。一頁只介紹一個故事,十分簡潔。每個故事都配有圖片和少許英文譯註。不會覺得很嘮嘮叨叨。

當年我開始對心理學有興趣,是因為看到當中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故事都太多。
例如幻肢痛、夢的解析、記憶和遺忘、動物輔助治療、害怕成功...看到標題你都會有興趣看下去,因為不知道會是甚麼內容(哈哈)

這本是我早期接觸心理學的啟蒙,所以不捨得漂書。還是收藏好了,心理學令我變得生活有樂趣和有成就。

我自學和看了相關的書,到現在都有看。
高中修讀了健社科,接觸了好多有趣的理論。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閱讀心得(3/3)

當你找到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預先想好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
同時想像達到目標後,
你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你追尋目標時,
記得讓自己擁有保持動力的三個要四素,
自主性、勝任感及關連性(歸屬感)。

再來就是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啟動PDCA循環改善的模式,
讓自己利用回顧與檢討,
不同地優化自己的成長循環。

▌行動中的配速法:先衝刺再穩定
1.用「短程衝刺」啟動行動
靜者恆靜,
動者恆作等速度運動。
起跑的衝刺,
就是為了突破最大靜摩擦力。

萬事起頭難,
只要跨出第一步,
後面就簡單許多。

2.先達到「有效運動心率」
‧配速策略一:劃定衝刺時間

米雅書單-臣服實驗

米雅推薦書名: 臣服實驗

作者: 麥克‧辛格

譯者: 劉嘉路

出版日期: 2017/02/01

出版社:方智

如果有本書 能為當下所有徬徨之人指出一條明路 那絕對非臣服實驗莫屬了

所謂臣服 是以【敞開】的心胸【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並【信任】事件的引導

作者將己身經歷的所有紀錄下來 撰寫成類似自傳 期望讓更多讀者因此受惠 順應生活的洪流 發揮自己今生的最大潛能 進而收穫生命的豐厚禮物

首先 有個大前提 “來自從前反應性想法和情緒, 其實與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毫無關係, 但你的內在反應看起來當然是外在經驗的一部份。基於這些反應性想法和情緒採取的行動, 對眼前的狀況來說永遠不會是最理想的。” 

也就是當面臨選擇、開展的劇情 務必請喜歡小姐、討厭先生至場外稍作休息 拋卻喜惡之情 才能聽見內心深處的呼喚

接下來就由米雅帶領各位旅人 走一趟作者的真實奇幻冒險吧!

在影像與文字中創造「不存在」的真實 — — 短評極短篇小說集《不存在的書》

致謝 虛詞.無形 刊登本文

連結:https://is.gd/MJvpWD

能登崇的作品 — — 《不存在的書》是一本有趣的小書。先撇開這本書的內容不談,光是標題就能在書店裡吸引不少人,因為如果說這是一本「不存在的書」,那麼擺在我們眼前的這本書又是什麼呢?儘管人們總是說不要拿不存在的東西唬弄人,但一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往往還是忍不住看一下那個「不存在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要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

「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