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閱書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閱讀心得(3/3)

當你找到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預先想好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
同時想像達到目標後,
你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你追尋目標時,
記得讓自己擁有保持動力的三個要四素,
自主性、勝任感及關連性(歸屬感)。

再來就是勇敢的踏出第一步,
啟動PDCA循環改善的模式,
讓自己利用回顧與檢討,
不同地優化自己的成長循環。

▌行動中的配速法:先衝刺再穩定
1.用「短程衝刺」啟動行動
靜者恆靜,
動者恆作等速度運動。
起跑的衝刺,
就是為了突破最大靜摩擦力。

萬事起頭難,
只要跨出第一步,
後面就簡單許多。

2.先達到「有效運動心率」
‧配速策略一:劃定衝刺時間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閱讀心得(2/3)

2022年12月10日到2023年01月04日,
分別在台中、台北、新竹講了
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
我就特別講到自我決定論,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滿足
自主感、勝任感及歸屬感,
那麼你就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及價值。

與其鑽牛角尖一定要找到能讓你充滿熱情的工作,
倒不如從你現在既有的工作,
做到上司、同事、顧客都讚不絕口,
滿足內在動機三要素,
你就能找到你的價值及熱情。

瓦基在他的新書中也提到這三要素,
而且還花了三個章節說明他是如何從寫作中滿足這三要素。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閱讀心得(1/3)

放下穩定且薪資優渥的工作,
選擇走上自己熱愛的說書行業。

成為全職閱讀者,
以說書為職業並帶給他人價值。
是我想嘗試的職涯道路。

我最近很常在說書的時候,
告訴大家我想成為能帶給他人價值的頂尖說書人,
自從2020年12月開始
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這條道路上耕耘,
現在大概還在翻土播種階段,
還沒有長出甜美的果實。

想瞭解瓦基是如何走上專業說書人的道路,
並且看看有那些值得借鏡的地方。

《史丹佛大學 最強身心鍛鍊術》閱讀心得

作者為史丹福大學運動防護教練,
協助學校的頂尖運動員消除疲勞,
舒緩壓力,對目標有強大動力,
讓身心都能維持最佳的表現。

人的身體有兩種系統,
一種是用於學習、工作的活動模式,
另一種則是消除身心疲勞的休息模式。

兩種模式分別受到不同的神經傳導影響,
1.血清素系統(第一單元介紹)
消除疲勞、熟睡等,
適度休息,強化身體恢復力

另外推薦《用血清素與眼淚消解壓力》,
也有講不少幫助血清素分泌的方法,
例如:流下動人之淚就是抒壓的好方法。

2.多巴胺系統(第二單元介紹)
建立成長所需的心態和體力,
鍛鍊出能永遠充滿活力向前邁進的身心

《成為讓別人快樂的人》閱讀心得

我喜歡這本書,
閱讀起來輕鬆詼諧,
某些篇章卻相當感人,
連我這種鐵漢般的大男人,
也忍不住落下幾滴眼淚。

平常閱讀偏好商管類的書籍,
有時穿插別的類型的書也不錯,
工具書看多了也會有點累,
多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讓自己閱讀興趣更加廣泛。

作者從小是個不愛念書的孩子,
甚至是讓母親常常登門道歉的叛逆小子。
沒想到年紀輕輕就成為連鎖餐廳的老闆,
在餐廳事業正旺時,
毅然決然放棄餐廳及演講兩大收入,
去東京專心挑戰出版行業,
還真的讓他在2020年出版《共感對話》,
獲得該年度商務書籍年度排行榜第一名。

讓作者經營事業都有好成績的關鍵,
就是本書要傳遞的核心,
也是作者母親從小耳提面命的一句話:
「成為讓別人快樂的人」。

《讓感受自由》閱讀心得

你現在感覺怎麼樣?
如果你能精準的解讀自己當下的感受,
也能用適合的情緒詞彙來表達,
那就代表你的情緒素養還不錯。

測測你的情緒技能,
下列五個問題,
分數從非常不熟練的一分,
到非常熟練的五分,
測試看看你的分數是幾分。
1.正確分辨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
2.知道自己以及他人感受的前因後果
3.擁有一套精準的情緒字彙庫
4.善於表達各式各樣的情緒
5.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幫助他人管理他們的情緒

我的分數2+2+1+3+2=10,
滿分25分,最低分5分,
我只拿10分,
難怪我看這本書時,
覺得內容非常陌生,
閱讀速度猶如龜速,
很多概念是傳統教育不曾教導過的內容。

《超高效學習》閱讀心得(2/2)

關於學習就不得不提到閱讀,
閱讀是相對便宜的學習方式。
只是相較有閱讀習慣的愛書人,
沒有閱讀習慣的人還是占大多數。

如果你想提高閱讀的動力,
可以參考本書第八章 激勵自己,提升動力。

如果你已經有閱讀習慣,
但常常過目就忘,
那可以參考第九章 提升閱讀效率,
學習讓閱讀效率提升的方法。

▌激勵自己,提升動力
1.如何創造並維持動力
‧找到學習的價值
‧努力學習,體驗熟能生巧的感覺
‧設定目標
‧和他人一起學習

2.價值-找到學習帶給你的好處
人會有動力從事喜歡的活動或是有收獲的活動,
列舉你能想到關於閱讀的所有好處。

3.設定長期目標、里程碑以及歷程目標


(1)長期目標
讓你每次想到就覺得興奮、開心。

《超高效學習》閱讀心得(1/2)

作者芭芭拉‧歐克莉出了好幾本有關學習的書,
《學習如何學習》,
《大腦喜歡這樣學》,
這兩本都閱讀完畢,
也都在讀書會導讀這兩本書。

這本《超高效學習》很多內容在上述兩本都講過,
只是這本更鎖定考試技巧,
足足列出35個考試秘技。

雖然我已經不太需要考試,
但有些概念也能套用到成人學習,
讓自己學得快、學得好、更能實際應用。

摘錄1~5章的9個考試秘技
1.使用番茄鐘工作法
‧移除所有令人分心的事物
‧計時25分鐘
‧全神貫注地做手邊的工作
‧休息5分鐘  

番茄鐘工作法非常好用,
大幅提升我閱讀書籍的數量,
提升我閱讀時的專注力。

只是有個小地方我過去一直忽略,
那就是休息5分鐘的時候要避免使用手機,
使用手機是無法讓你的大腦休息。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閱讀心得(3/3)

作者是位大學教授,
整個學期都在跟學生討論控制情緒、
內在聲音引發小對話的原理。

在學期最後一堂課時,
學生艾瑞兒舉手提問:
「為什麼我們現在才在學這些?」

「為什麼沒人早一點教我們這些,
在我們需要時就教我們?」

因為艾瑞兒的這一句話,
讓這本書因此而誕生。

這本書提供很多小對話工具,
附錄更是幫你摘錄各個章節的重點,
可以自己實踐的工具,
運用人際關係的工具,
周圍環境中的工具,
每個方法用起來都不會很難,
可以實際在自己生活中試試。

▌轉換情境,就能自動切換小對話
透過整理環境消化情緒,
親近自然可以為注意力充電,
引發敬畏感的經驗能把煩惱縮小。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閱讀心得(2/3)

作者在新聞媒體上發表一則研究結果後,
立刻接到恐嚇信的威脅,
導致他有好幾天陷入小對話的負面思緒,
連續幾天睡不好覺,
整天擔心有壞人會對家人不利,
甚至想聘請保鑣來保護自己及家人。

最終幫助他脫離苦海的方法,
就是採用第三人稱取代第一人稱。
當他在內心對著自己說:
「伊森,你在做什麼?
這太瘋狂了!」

在心裡說出自己的名子,
幫助自己能更客觀看待自己的處境。
"說出自己的名字救了我。
不是脫離騷擾者,
而是脫離我自己。"

▌採取旁觀者視角,提升判斷力
改用名字稱呼自己、
以第三人稱取代第一人稱,
創造客觀心理距離,
把威脅轉化為挑戰。

1.改用名字稱呼自己
你很愛用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來描述自己的負面情緒嗎?
這種現象稱為I-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