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信任與善良

小文放暑假坐高鐵回家,午餐時間買了一個盒飯吃。坐在她旁邊的是一位女士,年紀或許不到二十歲,藍色體恤、灰色牛仔褲雖然看上去破舊,但也乾淨利落。她有時望著窗外發呆,有時看向小文的午餐,吞著口水,她一定也是餓了。「為何不見她吃東西呢?」小文也覺得奇怪。

「你可以幫我買一份盒飯嗎?」她突然面露難色,試探著問小文。

「¥50一盒的嗎?」

「是的,可以買給我嗎?」

「好吧!」

「可以再幫我買一瓶水嗎?」

「¥10元一瓶的嗎?」

「是的,謝謝你!」

於是小文幫她買了一盒盒飯和一瓶水。看著她狼吞虎嚥地吃著,彷彿幾天沒吃飯了。
 

車就要到終點站時,那位女士低聲問小文:「可以借我兩百塊錢嗎?」小文聽到她聲音中的怯懦,但相信她一定遇到了難處。「好吧!」不假思索,小文遞給她兩百塊錢。「可以用一下你的電話嗎?」只見她按了一串電話號碼,然後收了線,還給小文。

回家以後,小文只是和媽媽談到這個女孩。之後就再也沒有提過,漸漸地忘掉這件事情。

米雅書單-我們最快樂:Hygge

米雅推薦書名: 我們最快樂:Hygge,向全世界最幸福的丹麥人學過生活(暢銷最新版)

作者: 麥克.威肯

譯者: 高霈芬

出版日期: 2022/11/12

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讀書花園)

「幸福由每一天的小確幸、小快樂構成, 而非先少發生的天大好事。」

這不是一本讀了照做後就能將生活改變成幸福的書;這是一本讓我們體驗丹麥文化、充滿幸福溫馨氛圍的書。想要擁有短暫的快樂、暫時忘卻煩擾 翻閱它任何一章節 抑或只欣賞照片 都能感受到一股暖心喜悅之流油然而生 慢慢的感染全身上下每個細胞 它是療癒魔法書、製造小確幸的泉源

Hygge丹麥語 讀作hue-gah、呼嘎。Hygge的意涵必須完整看完本書 才能明白箇中滋味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在此先簡單定義 Hygge是一種氣氛、體驗 絕不是一件事情或單一形容詞 

關係相處-初心篇

這個月有好多各式各樣的「節日」愚人節、清明節、兒童節、復活節、地球日...

你個人有堅持哪天一定要做的某件事嗎? 還是配合其他人的安排? 米雅因為信仰的關係 家裡沒有掃墓的習俗 我的伴侶家裡則是尊崇慎終追遠 相信很多朋友的做法各異 也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無須要求他人認同自己 更不用違背內心去強迫接受他人見解

在一段關係中長期相處 如何保有最初的自己 彼此尊重 不迷失自我? 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守則讓大家參考

個人空間: 

除了實際物質層面指的空間(所謂OOO小天地) 隱私神秘感朋友圈 大家應該都能體會這3點的重要性吧! 

米雅書單-臣服實驗

米雅推薦書名: 臣服實驗

作者: 麥克‧辛格

譯者: 劉嘉路

出版日期: 2017/02/01

出版社:方智

如果有本書 能為當下所有徬徨之人指出一條明路 那絕對非臣服實驗莫屬了

所謂臣服 是以【敞開】的心胸【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並【信任】事件的引導

作者將己身經歷的所有紀錄下來 撰寫成類似自傳 期望讓更多讀者因此受惠 順應生活的洪流 發揮自己今生的最大潛能 進而收穫生命的豐厚禮物

首先 有個大前提 “來自從前反應性想法和情緒, 其實與現實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毫無關係, 但你的內在反應看起來當然是外在經驗的一部份。基於這些反應性想法和情緒採取的行動, 對眼前的狀況來說永遠不會是最理想的。” 

也就是當面臨選擇、開展的劇情 務必請喜歡小姐、討厭先生至場外稍作休息 拋卻喜惡之情 才能聽見內心深處的呼喚

接下來就由米雅帶領各位旅人 走一趟作者的真實奇幻冒險吧!

關係相處-安全感篇

如果上一篇的感恩練習是關係潤滑的重要推手
那麼安全感就相當於穩定【關係的連結】

安全感其實是由多個面向共組而成的 以下依序分成「自我價值、價值觀溝通、理解、信任、陪伴」是米雅覺得重要元件

•自我價值: 
這是絕對的首要任務 如果不能認同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需要一直尋求認同 在關係中就會用盡各種方法去確認 「我是重要的」這件事;相對地這通常會吸引頻率一樣的伴侶, 彼此猜忌關係就很難平和長久
建議指南: 這題主要目標在於「自己」所以可以做一些幫助提升【內在成長】的活動 或是【覺察自已】挖掘自己獨特的魅力, 找到讓你深深【愛上自己】的原因~並把焦點放在「為什麼我總習慣要確認自己的地位?」抽絲剝繭找到核心原因

小朋友哭鬧不肯分享怎麼辦?

今天早上,弟弟拿著一盒牛奶在喝,哥哥見到也很想喝,我的本能反應就是跟弟弟說:「細佬,你分比哥哥飲一啖啦?」果然不出所料,弟弟立刻唔一聲擰歪面把牛奶拿開,哥哥自然也不開心啦!

我忽然想起早前看過一本育兒書裡面教過有一招叫sportscasting『實況轉播』,即是在小朋友面對掙扎時,以不帶批判性不責備、只以事實陳述方式向小朋友形容一遍眼前發生的事,然後讓他們自行消化及作出反應。

於是我跟弟弟說:「我都知道你好想自己飲曬,但係哥哥都好想飲一啖,佢宜家冇得飲唔開心tim,點算好呢?」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弟弟的眼睛轉了一轉,好像似懂非懂的把牛奶遞過去給哥哥。

其實兩歲半的弟弟仍在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還未完全懂得分享和同理心這些概念。不過經過這一次給他一些空間去思考,反而會有驚喜。

作為媽媽的我好多時也會習慣了主動幫小朋友出手,但其實這樣會扼殺了孩子的能力和發揮空間。相反大人用最少的介入處理,越信任孩子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將會學到更多也會更加獨立。所以我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對孩子有信心!

爸爸媽媽們你們也遇過類似情況嗎?有沒有經驗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