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論「阿德勒心理學」的日常生活應用

日前拜讀到葉舟的「阿德勒說了些什麼」,便想著來做一下閱讀心得,跟你們分享書本的中心思想。不想花時間去看整本書的懶人們,可以過來看一看我延伸的思想分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生於奧地利的一位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同時是個體心理學的學派創始人。近年來,由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人氣,他的名字亦為人熟知,我也是因為這樣而開啟了迷上阿德勒心理學的契機。那麼,阿德勒心理學確實來說,是說什麼的呢?

實際上,他的學說在自卑與超越、社群意識、人格形成、育兒之道上均有優秀論述,不單是發展了心理學理論,在應用範疇亦有出色表現,讓心理學能在日常生活也用得上。在我看來,阿德勒不但給予了人類心理一個全新的角度,更是治癒現代人心靈桎梏的一帖藥。這個心理學的特徵是,主張人們的過去是怎樣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命運的轉向能在任何一個此刻,只要你下定決心,現在便能改變悲慘的人生,成為全新的自己。

【書評】《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心理「自」療的必看秘笈

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害怕失敗而放棄夢想;擔心被人排擠而不敢交朋友;不滿意外貌而感到自卑;為了生育問題而煩惱;莫名的感到不安?如果有的話,你將會在這本書裡找到「解藥」!

書名: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暢銷新版)

作者:松浦彌太郎

出版日期:2022/09/03 

這本書是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的經典作品,他將人生的難題歸納為「不安」與「寂寞」所致,也就是書名所說《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並撰寫了 19 封信給讀者,分享了面對人生各種各樣的煩惱,包括孤獨、疾病、失敗、自卑、不育等難題的自救方法,讓讀者得以正視自己的問題,對症下藥,從新出發,邁向幸福人生。

作者說的「不安」,意思其實是恐懼,例如是我們會囤積日用品和糧食,是源於「萬一發生意外」的「恐懼」;我們會認真工作,「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我們害怕貧窮、害怕被別人比下去、害怕被社會給排擠等各式各樣的『恐懼』」。」

【書評】《幸福的餐桌》- 治癒傷痛的最佳秘方

假如一覺醒來,爸爸說不再當爸爸,媽媽離家出走,哥哥放棄讀書而選擇種菜養雞,作為家裡年紀最小的成員,你會如何面對這場家庭風暴呢?

這就是小說女主角中原佐和子面對的難題,而這一張《幸福的餐桌》下正存在暗湧,作者巧妙地將幸與不幸、溫馨與傷痛、遺憾與修補,交織成一個治癒人心的故事。

書名:幸福的餐桌  

作者:瀨尾麻衣子

出版日期:2015/02/04

故事亮點

幸福的背後

佐和子一家人看似平凡而幸福,每天按時吃早餐,正是他們的家規,有什麼事情都會在這個時候商討,可以說是愛的餐桌。

【個人成長】一個女子「做自己」將會如何?

當生命觸底的時候,真正重要的事物就會浮現,也將帶領我們日後的道路,更趨近本質。」

 

轉眼間,2024年已踏入第一季末了,回想過去兩個月,我們不是在忙着立下新年目標嗎?上班一族則忙着定下形形式式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ex)⋯⋯

 

我們大概會思考工作的先後次序,可是卻鮮會思考生命的優先次序。可能,我們只會在遇見生命中的大事,如自己或家人身患重病、或遭遇到人生重大挫折時,方猛然醒覺何謂何事何人何物對自己最重要。

 

幸運的,人生可推倒重來,人生洗牌;來不及的,則可能此生抱撼。

 

新年之初,出版社贈送了一本很適合我這年齡層閱讀的書—— 《我不想活得正確,只想活得像自己》。作者是來自台灣的曾彥青,她在而立之年前後,經歷不一樣的人生試煉和人生決定,包括切了6公分的大腸、斷了與男朋友的6年感情、起身獨遊他國⋯⋯這一切的改變都在踏入30歲後兩年發生。可幸的是,她在尚年輕的時候醒覺,人生可以重來。

 

閱讀《毒性羞恥》為何更多人偏愛壞男人?

毒性羞恥介紹

他是個好人,總是怕身邊的人生氣,所以不管人們說什麼他都答應。

他是個好人,不過女友曾說他有點窩囊,而且不太想跟他做愛。

他是個好人,上次老闆承諾加薪卻沒做到,他也不敢要求。

他是個好人,他真的是。只不過他好錯了地方,而且,有點太好了。

……

我們身旁有很多這樣的「好好先生」:

•喜歡解決問題並幫助他人

•渴望他人的認同

•向人們隱藏自己的缺點與過錯

•認為別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

無論關係、兩性、事業還是生活,好好先生都盡力做到最好,相信只要當個「好人」,就能被愛、需求被滿足、生活順遂。然而這種策略往往不會奏效,結果當然也不會如意。這時好好先生也只會更加努力表現得更「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同樣的策略,最後搞得自己內心深感無力又忿忿不平。

其實,都是毒性羞恥感――源自童年創傷――讓人罹患了「好人症候群」。

【書評】《月亮與六便士》- 夢想與現實的角力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甘於過著平穩而無趣的人生,還是放棄一切,冒險追求可能一無所獲的夢想?

假設還是二十出頭,或許你會義無反顧的選擇後者,但是,若已經到了四十不惑之年,有妻有兒,你還會無畏無懼地實現夢想嗎?

這就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劇作家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的主題:月亮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活而要去賺回家的五斗米。

書名:月亮與六便士
The Moon and Sixpence
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原文作者: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出版日期:2023/06/03

故事亮點

【書評】《珍珠》- 最搶手的人性照妖鏡

當身無分文的人一夜暴富,遠親都會變成近鄰,誰都會簇擁而至,希望分一杯羹;而這本小說所說的「珍珠」,正是一面「人性的照妖鏡」,將平時隱藏在道貌岸然者內心貪婪、醜惡、憎人富貴厭人貧的真面目,描寫得淋漓盡致。

書名:珍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The Pearl>
作者: John Steinbeck ( 約翰.史坦貝克 )
出版日期:2022/04/07

故事亮點

小說的男主角基諾是潛水採珠人,某天他採到一顆極其稀有,熠熠生輝的巨型珍珠,原本生活頗為艱苦拮据,連孩子的醫藥費都拿不出來,被勢利的醫生拒絕治療的他,頓時像沙漠中發現甘泉一樣興奮,腦裡不停憧憬著變賣了這寶物之後,自己就能富裕起來,既可以和妻子辦一場體面的婚禮,孩子也能得到醫治,更可以入讀優良的學校,終於可以光宗耀祖了。

閱讀《衝破慣性》如何更順利達成2024目標

衝破慣性介紹

歲末年終寫下的「新年新希望」,一不留神就又變成隔年的希望了嗎?

在嶄新行事曆中填滿的新計畫,經常列出的多、完成的少嗎?

為什麼明明許下了目標,失敗率卻總是高得驚人?

你或許落入了「知易行難」、「凡事只有3分鐘熱度」的陷阱之中……

學習新知,是改變的第一步。

知道了更有效的方法、找到了更好的解答,只是發動引擎,如果沒有穩定持續地踩下油門,車子還是無法前進,只會耗盡油料,停留在原地打轉。

精通腦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洪聰敏教授,專業提出獨門系統──「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的10大模組:

正向注意力模組

放大鏡模組

廣角鏡模組

驅動模組

魔鏡模組

吸引力模組

吸星大法模組

跨欄模組

遷移模組

正向循環模組

這是一種「可以習得、可以精進」的心理操作能力,

人的大腦、心理都和肌肉一樣,可以循序漸進的鍛鍊,效果看得見,

透過練習,讓你揮別知易行難的慣性惡夢,打破3分鐘熱度的模式,

開啟新行為的正向神經循環!

 

【新年清單】用3分鐘改變未來。。。你願意試嗎?

新年伊始,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工作順利。人人都想新一年會更好,新年勝舊年。還有一個月左右便踏入農曆新年,大家通常都會互相祝福「心想事成」。我卻經常很疑惑:真的有心想事成這回事嗎?!
 
去年,這本書 — 《3分鐘未來日記》高踞暢銷書排行榜十大,封面寫着: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可真的明天會更好?!一年都順心順意?!我半信半疑,心忖「不是嘛,怎麼可能!?」卻還是出於好奇翻一翻書,發現這本書簡單得來很有智慧呢!
 


靠一枝筆重拾積極人生

 


作者曾經歷失意的人生,前半生債務高築、婚姻挫敗,惟有投靠母親卻於不久後被勸離開,她對人性、生活均大感失望。頻臨絕望之際,她獲兒子送贈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及一枝筆,她決定運用筆記本重拾積極人生,也立志要給兒子幸福。她和朋友思考如何建立正面思維以改善生活,並發明了「未來日記」。

【個人成長】回顧過去 告別2023,展望未來 迎接2024

踏入2023年的最後一日,大家可能忙著與家人或親友相聚,渡過除夕跨年,或忙著送舊迎新,定下新年目標。在熱鬧高興之時,大家有沒有想過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回望過去,展望將來呢?

 

今日,我選擇跟大家分享這本《一個人的約會》,這本特別適合在年結前閱讀的書。

 

作者湯姆。鮑伯西恩 (Tom Bobsien) 是一名23歲的企業家,18歲起在全德國遊歷,並因成立了「尋找自我」課程及工作坊而大受歡迎。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正好碰上工作中的年終考績時間,讓我重新檢視一年來的工作成敗。與此同時,我也不自覺思考這一年的得失並感恩事項。而這本書來得正合時,讓我思考自己當前的狀況。

 

書中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檢視現在的你、回顧過去的你和打造未來的你。當我認真作書中的練習時,彷彿真的將自己由頭到尾,從頭到腳,由內而外檢視一次。例如:

 

檢視現在的你:

  • 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人生
  • 你最大的恐懼
  • 如果可以,你最想放棄的事?
  • 你目前拖延的重要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