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新年清單】用3分鐘改變未來。。。你願意試嗎?

新年伊始,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工作順利。人人都想新一年會更好,新年勝舊年。還有一個月左右便踏入農曆新年,大家通常都會互相祝福「心想事成」。我卻經常很疑惑:真的有心想事成這回事嗎?!
 
去年,這本書 — 《3分鐘未來日記》高踞暢銷書排行榜十大,封面寫着: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可真的明天會更好?!一年都順心順意?!我半信半疑,心忖「不是嘛,怎麼可能!?」卻還是出於好奇翻一翻書,發現這本書簡單得來很有智慧呢!
 


靠一枝筆重拾積極人生

 


作者曾經歷失意的人生,前半生債務高築、婚姻挫敗,惟有投靠母親卻於不久後被勸離開,她對人性、生活均大感失望。頻臨絕望之際,她獲兒子送贈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及一枝筆,她決定運用筆記本重拾積極人生,也立志要給兒子幸福。她和朋友思考如何建立正面思維以改善生活,並發明了「未來日記」。

【個人成長】回顧過去 告別2023,展望未來 迎接2024

踏入2023年的最後一日,大家可能忙著與家人或親友相聚,渡過除夕跨年,或忙著送舊迎新,定下新年目標。在熱鬧高興之時,大家有沒有想過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回望過去,展望將來呢?

 

今日,我選擇跟大家分享這本《一個人的約會》,這本特別適合在年結前閱讀的書。

 

作者湯姆。鮑伯西恩 (Tom Bobsien) 是一名23歲的企業家,18歲起在全德國遊歷,並因成立了「尋找自我」課程及工作坊而大受歡迎。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正好碰上工作中的年終考績時間,讓我重新檢視一年來的工作成敗。與此同時,我也不自覺思考這一年的得失並感恩事項。而這本書來得正合時,讓我思考自己當前的狀況。

 

書中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檢視現在的你、回顧過去的你和打造未來的你。當我認真作書中的練習時,彷彿真的將自己由頭到尾,從頭到腳,由內而外檢視一次。例如:

 

檢視現在的你:

  • 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人生
  • 你最大的恐懼
  • 如果可以,你最想放棄的事?
  • 你目前拖延的重要事件

。。。

 

【行萬里路】 連假讀《他從世界的那頭來》經歷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一連多天的聖誕新年連假,不少人皆蠢蠢欲動,希望爭取在難得的連假出國遊玩一番。

 

我向來渴望旅遊出走,透過旅遊認識不同國家地方的文化、風土人情。旅遊既可散心,又可探究不同地方的文化,一樂也。

 

不過,如果你未能把握今次假期外出旅遊,有沒有想過在家裡接待旅人,聽聽他們的分享,認識世界?

 

《他從世界的那頭來》的作者賴小馬正職是一名高中教師,想不到他也是一名業餘「沙發主」— 空出家中的沙發和空間招待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沙發客」旅人。

 

經營「沙發」Couchsurfing (沙發衝浪)2460天,由2012年起他共接待超過100名沙發旅人,每個旅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在短短一日,甚至一晚的匆匆相聚時間,作者常常會把握機會與沙發旅人聊天,甚至一同進餐,了解他們旅遊原因、浪跡天涯的經歷,甚至人生⋯⋯有些談得投契,有些則話不投機,都是很真實的體驗。

 

典型人物

 

在你我的字典中,一定會有著不同國家人民的典型面貌,像是日本人的禮貌周周、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巴西人的熱情森巴舞.....

【心靈健康】 年終了,你心累了嗎?

踏入2023年度最後兩週,身邊不少同事朋友都選擇上班至明天,然後放過跨年假,歡渡聖誕及新年。此時辦公室氣氛輕鬆,卻又夾雜絲絲倦怠,人人似是提不起勁,可能Holiday Mood正濃,又或是辛苦工作了一年,委實倦了。

如果你是上班一族,工作整年,有沒有身心俱疲或鬆一口氣的感覺呢?或許有些職場人正享受一年辛苦經營的收穫成果,有些則尚在營營役役日復日的為口奔馳,心也累了。

如果你也心很累,並有工作倦怠的跡象,可以如何順利渡過呢?

我推薦你閱讀一本書由芬蘭插畫師Matti Pikkujämsä和心理治療師Antti Ervasti共同創作的《畫給心累的上班族》,讓倦怠心累的上班族可以透過可愛的動物插畫,以及簡單的文字分享療癒工作壓力和職場的種種問題。


初看這本書時,我不停的翻頁,被可愛生動的動物圖畫吸引着,可細看文字,就發現這並非一般的心靈雞湯叢書,收錄的100篇圖文一矢中的道出上班族的心情、問題。


最有共鳴及深刻的圖文:

 

"It’s only a Monday morning.”

 

【心靈健康】焦慮不可怕,一同打敗焦慮小怪獸!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近日很流行的一齣電影《年少日記》,電影讓我久久不能平復,一方面為男童主角的遭遇而痛心,另一方面,我驚覺原來兒童也會有着成年人普遍的焦慮等情緒毛病。

(資料來源:年少日記海報)

近月,從新聞報道中讀到不少學童輕生的新聞,深感惋惜及悲傷。小小年紀理應一派樂天,無憂無慮,可在巨大壓力下,可能是學業,也可能源自家庭、朋輩相處等,兒童及青少年的焦慮感與日俱增。很多時,我們也忽略了焦慮這種情緒。

 

記得電影中的男童也有焦慮,害怕上學,或上課感疲倦,甚至睡着了,也是焦慮等情緒病的一種特徵。

 

你試過焦慮來襲嗎?有時候,那種感覺教人坐立不安、心裏忐忑,相當煎熬。


 

說老實,我也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尤其當我自覺準備不足便要上試場,或者面前仍有一大堆工作尚未處理,我便會變得非常焦慮和受壓。如果你也與我一樣容易焦慮,不妨看看這本書 — 《你好,焦慮小怪獸》。

 

閱讀《為什麼要戀愛》關於愛的科學證據

《為什麼要戀愛》介紹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本《為什麼要戀愛》是一位研究愛情的科學家,與一位研究孤獨的科學家相遇、擦出愛的火花之後,得到的智慧結晶與情感體悟,解答了下列諸多疑問:

♥ 愛情果真是盲目的嗎?一見鍾情真有其事?

♥ 為何我們經常受到與自己外表相似的對象吸引?卻又被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吸引?

♥ 沒有情慾的愛,還是愛嗎?愛過又失去,真的比從未愛過更好嗎?

♥ 為何戀愛中人,更容易從病中康復?為何他們在某些方面更具有創造力?

♥ 人為何不愛了?「七年之癢」這句俗話正確嗎?

♥ 為什麼失戀如此痛苦?如何修復破碎的心?

♥ 慢性孤獨會加速老化?我們該如何對抗孤獨感?

好書推介與應用:《讚賞的5種語言》

有否試過在職場上鼓勵同事或部屬,但是對方不太接收到?讚賞的方式有很多種,如何有效地讚賞別人是一門學問。筆者想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讚賞的5種語言》給所有在職場上希望改善溝通和人際關係的人,並向分享書本中重要的讚賞技巧。

 

《讚賞的5種語言》是一本深入探討在職場上如何有效地表達讚賞,讓主管和同事都能感受到尊重和鼓勵的寶貴指南。讚賞的語言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1.     肯定的言辭

第一種讚賞的語言是肯定的言辭,這是最常見的讚賞方式。通過直接的表揚,例如讚揚同事的工作成就、品行或個性優點,可以提高同事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們繼續努力。然而,使用時需要注意,有些人可能不喜歡公開被讚揚,這樣會讓他們感到尷尬或不自在。因此,選擇適當的場合和方式,讓讚揚更有意義和真誠。

 

2.     精心時刻

第二種讚賞的語言是精心時刻,這種方式更加深入和個性化。在職場上,建立共同的經歷非常重要,這可以透過與同事深入的談話,參加聚餐或其他活動來實現。這樣的互動有助於加深同事間的情感聯繫,提高團隊合作和凝聚力,同時也讓主管更了解每位成員的需求和價值觀。

 

3.     服務的行為

【個人成長】 做人無夢想如同鹹魚?如何《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

相信大家都記得電影「少林足球」中周星馳說過的經典句子:「做人如果沒夢想,同條鹹魚有甚麼分別?」
 
是的,每個人都有夢想,你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記得踏出校園時向自己許下的承諾嗎?

當我讀到《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時,我感到一陣久違了的衝勁再度回歸!

夢想歸夢想,如何有效執行則談何容易。這本書並不像一般的老生常談的雞湯書,或只有理論口號而沒有導向的讀物。作者層層推進,由為何要有夢想、甚麼是夢想、至如何定下夢想,如何將大夢想拆解為小目標,再進一步構思並設計你專屬的夢想地圖,助你一步步有系統地實現夢想。
 
作者本身為美術設計專家,大學教授,他在書中由淺入深地介紹如何繪製萬夢想地圖。閱畢,我立刻坐言起行做了一張我專屬的夢想地圖呢!最感深刻的部分,是如何製作我的夢想「魚骨圖」,將夢想具體化,讓夢想不再空泛或流於陳腔濫調,很有意思。
 
書中教我很有共鳴的理論:


 

閱讀《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諮商心理師的婚姻思辨

當看似性別平等,自我追求的提升,新科技的發展,學歷與工作的追求等,卻也讓我們要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變的越來越困難,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卻開始減少,從我希望他有什麼什麼樣的特質…到希望他不要有什麼什麼樣的壞習慣就好。

Lori Gottlieb先有了孩子才開始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卻也碰到社會上對於單親媽媽比起單親爸爸更不友善的眼光,認為單親媽媽有個累贅,女性卻更容易照顧單親爸爸的孩子。

究竟什麼特質才是另一半真正重要的?身高?髮量?還是薪水?

Lori Gottlieb將告訴我們如何不在一開始就關注這些條件,而是看到一個真正吸引人的靈魂。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Lori Gottlieb最新作品《也許該試著丟掉你的「完美男」清單》連心理師自己都要找心理師諮詢?!那他/她憑什麼能幫我?!

《我可能錯了》觀後感

我必須承認,若不是看到很多人給這本書的好評(諸如「療癒好書」、「人生必看」、人生聖經」…等等),光看到書名,我想我應該完全不會想翻開。

在這個要「大家都必需相信自己」的正能量流行世代裡,「我可能錯了」這句話,是多麼地違和、逆耳?(至少我最初有些許這種感受)

而當閱讀此書後,我才明白,這本書重點不是要讀者懷疑自己、勇於認錯。

我從這本書裡,找到了一種謙卑、臣服的力量。

 

圖片來源:辰心(用Hyread電子閱讀器閱讀《我可能錯了》)

 

 

以下內容會提及部份書籍內容,請斟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