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

閱讀《為什麼要戀愛》關於愛的科學證據

《為什麼要戀愛》介紹

聯合國的研究指出,單身生活日益普遍,太多人遍尋不得合適的伴侶。社交孤立感和慢性孤獨,已成為影響身心健康的全球流行病。「社會神經科學」這門新科學,結合了社會心理學和大腦神經科學,針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本《為什麼要戀愛》是一位研究愛情的科學家,與一位研究孤獨的科學家相遇、擦出愛的火花之後,得到的智慧結晶與情感體悟,解答了下列諸多疑問:

♥ 愛情果真是盲目的嗎?一見鍾情真有其事?

♥ 為何我們經常受到與自己外表相似的對象吸引?卻又被氣味與自己不同的人吸引?

♥ 沒有情慾的愛,還是愛嗎?愛過又失去,真的比從未愛過更好嗎?

♥ 為何戀愛中人,更容易從病中康復?為何他們在某些方面更具有創造力?

♥ 人為何不愛了?「七年之癢」這句俗話正確嗎?

♥ 為什麼失戀如此痛苦?如何修復破碎的心?

♥ 慢性孤獨會加速老化?我們該如何對抗孤獨感?

閱讀《多巴胺國度》你是愉悅還是痛苦?我們生活中不斷在追求的平衡

多巴胺是什麼?

毒品、性愛、手機

使用智慧型手機、熬夜觀看劇集、放任自己大吃大喝、不受限制地消費,已成為我們疲憊一天後的慰藉方式。然而,我們可能並不自覺地陷入網路、購物、酒精或性的成癮中。

這並非我們個人的錯誤,而是多巴胺(dopamine)的影響。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俗稱為「腦內啡」。要讓大腦釋放多巴胺很容易,只要做讓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例如上網、享受美食、玩樂或盡情購物。然而,多巴胺會逐漸減少,使我們需尋求更多刺激或滿足更強烈的慾望,也因此讓我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若我們發現自己花在網路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暴飲暴食的頻率增加,酗酒或購物的次數變得更加頻繁,很有可能已經陷入成癮的循環中。
 

爽痛翹翹板

她發現,如果「痛」是為了「爽」而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麼「爽」就是「痛」過後所獲得的獎勵。

短影音會讓孩童腦部產生不正常的多巴胺震盪,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多巴胺洪流」,會讓孩童傾向以非常快速的時間下獲得刺激,這會讓他們更難專注。

分手跟被一杯熱咖啡潑到一樣痛

心理的不舒服其實跟生理疼痛很類似!

因為心理的不適並不像生理上有那麼明顯的表現,很難從外表就判斷出來,因此,有時候當我們是因為心理的不適需要專業幫助或需要休息時,可能還會被他人冷言冷語,覺得是在無病聲吟或是抗壓力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