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旅行小遊記 - 選擇旅伴的重要性

旅行…你會喜歡一個人去還是找親朋好友一齊去呢?

 

我於2023年12月下旬與表哥和他的朋友一齊去了東京和北海道。一開始, 只是我與表哥及他一名朋友, 後來再加入兩位朋友, 所以一行五人(一女四男), 我從香港出發, 我表哥及他的朋友們在台灣出發。

我的性格是很隨性的, 去旅行只愛玩樂和吃喝, 不太愛SHOPPING, 和第一次認識的人也都可以很快熟起來。 這次日本之旅, 我除了表哥以外, 其他人都不認識, 這情況對我來說也沒什麼, 但是呢…

我沒想到, 兩位後來加入的朋友, 第一次出國旅行 (不是重點), 但原來他們是不太懂自理的(小)朋友。不懂看天氣預告來穿衣服, 在東京3-5度的天氣, 只穿單簿的長袖毛衣, 在北海道零下4-5度的天氣, 只穿單簿毛衣加普通外套, 一點都沒有保溫功能。跟他們說也不聽… 唉… 反正到最後太冷的時間, 他們就會說要去買衣服, 所以我都不多說什麼了… 我又不是他們的媽………( - _ - )

我在冰地中不太能走太快, 但他們一行四男的就走超快… 原先我有想過追, 但後來也不追了… (他們是頭也不回地快走哦…完全沒有留意我是不見的, 只是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我不見了…)由他們去吧…走過一兩個燈口就不見了他們了…. 在這時間, 我也不找他們, 去食我自己想食/ 想看的東西。

被媒體錯誤解讀的清末護照:再談旅行證件的小歷史

一張護照,讓我眉頭一皺,直覺案情並不單純

去歲下半年,讀完《旅行許可證:護照的文化史》這本書,受邀請去Matters Lab的DC語音節目「夜話」裡聊書,提及了書裡沒講到的旅行證件們,尤其是現今收藏於蘇格蘭國家圖書館,由袁世凱發給英國女性探險家博兒(Isabella Bird Bishop)的朝鮮旅行證件:

Korean passport issued to Isabella Bird around 1894 (Photo Credit: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或許也是搜尋了網路跟資料庫的護照來當書寫材料,所以臉書又推播了某個內容農場粉專發布的清末護照圖給我:

【行萬里路】 連假讀《他從世界的那頭來》經歷不一樣的旅遊體驗

一連多天的聖誕新年連假,不少人皆蠢蠢欲動,希望爭取在難得的連假出國遊玩一番。

 

我向來渴望旅遊出走,透過旅遊認識不同國家地方的文化、風土人情。旅遊既可散心,又可探究不同地方的文化,一樂也。

 

不過,如果你未能把握今次假期外出旅遊,有沒有想過在家裡接待旅人,聽聽他們的分享,認識世界?

 

《他從世界的那頭來》的作者賴小馬正職是一名高中教師,想不到他也是一名業餘「沙發主」— 空出家中的沙發和空間招待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沙發客」旅人。

 

經營「沙發」Couchsurfing (沙發衝浪)2460天,由2012年起他共接待超過100名沙發旅人,每個旅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在短短一日,甚至一晚的匆匆相聚時間,作者常常會把握機會與沙發旅人聊天,甚至一同進餐,了解他們旅遊原因、浪跡天涯的經歷,甚至人生⋯⋯有些談得投契,有些則話不投機,都是很真實的體驗。

 

典型人物

 

在你我的字典中,一定會有著不同國家人民的典型面貌,像是日本人的禮貌周周、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巴西人的熱情森巴舞.....

遠得要命,苦得要命,去了不死也剩半條命:我讀契訶夫《薩哈林島行旅》

 

旅行的模樣有千百種。你可以機票買好離手,隨興說走就走;也可以精密策劃,照表打卡,必吃必玩買,無一遺漏。至於俄國文豪契訶夫,在百年前遠赴薩哈林島的旅行,則是一段有意為之的考察與田野調查之旅。

沒有鐵道,別說飛機,車馬跋涉,靠北又苦逼

1890年4月21日,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從莫斯科出發,橫越西伯利亞,在抵達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後,同年7月10日,乘坐貝加爾號輪船,渡過韃靼海峽,抵達俄國最邊緣的流刑地薩哈林,展開將近三個月的調查旅行。

薩哈林島在台灣與中國的教科書裡,習稱「庫頁島」;日本則習稱「樺太」,並在江戶幕府曾直轄該島的年代,稱之為「北蝦夷」。帝俄與日本皆曾在薩哈林島投入資源,派員探勘、警備與移住,為的是競逐其利權與歸屬。契訶夫訪薩之前,俄日曾根據「樺太暫行規則」協議共管,兩國分別控制北部與南部,聽任雙方人民雜居、置產,直至1875年兩國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全島改歸俄屬。

出國帶護照是常識,了解護照的文化史,可以轉腦袋長知識:我讀《旅行許可證:護照的文化史》

本書感謝麥田出版贈閱

書封取自博客來

疫後解封出國潮,辦護照成為全民運動,但歷史上的護照八卦,你可能不知道

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新冠大疫蔓延全球,各國逐步收緊旅行的自由,當初看似無絕期的封關,使出入境賴以通行的護照,一度沒了存在感,效期過了也放置不管。

而疫後解封,蓄勢待發的報復性出國潮,各地領務單位,滿溢著排隊等待辦理換發、領取新護照的民眾,也才是不久之前台灣最美的風景。國門重開,護照的相關報導也特別多,例如護照內頁短少、破損,被視為無效護照而慘遭遣返。

童年的心曠神怡(宜) 來年的斑斕(蘭)回憶

宜蘭應該是台灣近代最有戲劇性歷史變化的縣市 對於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 依稀還有點兒時記憶 年幼的米雅很容易暈車 雪山隧道的落成 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小時候覺得宜蘭是個很遙遠的地方 去一趟是需要付出頭暈目眩的代價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只有將軍茶葉蛋和坪林、石碇的老街、涼亭 後來高速公路開通 感到這一切實在太神奇! 原先的山路變成平穩又快速的康莊大道 確實這項交通建設 也大幅改變了宜蘭各地區的光景 對比以前的照片與腦海僅存的片段 除了景物大不相同 氣氛感受更是截然不同

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 宜蘭的好風光一次滿足需求 因此家人們時常心血來潮就開著車 去郊遊踏青、放鬆抒壓

以下是幾乎每次去、跟不同夥伴去 都會留下足跡的區域 跟著好奇心旺盛的米雅來一探究竟祂們的阿卡西紀錄吧!分別蘊含著什麼樣的能量呢?

地上螢河 點點微光的祝福

兒時常聽長輩、老師們說 他們小時候只要季節一到 日暮時分 在自家外面 就能看見螢火蟲 還有很多不同顏色的光點黃色、綠色、橘色… 現在則是需要特意安排 到螢火蟲會出沒的地方 才能見到牠們的微光身影 直至第一次親眼觀賞到那些亮光之前 米雅都以為動畫、電影的畫面只不過是特效合成 結果美到我驚呼不可思議 真的就像置身於地面的星空 那個夜晚我感覺同時擁有了地球上可視的所有星星 不管是前方的道路 還是抬頭仰望的天空 都一閃一閃的膨脹我有前所未有的感動

以下推薦3個地點 並分享每個地區的阿卡西紀錄 除了螢火蟲的祝褔 我們還會收穫那個地方賦予旅人的能量

螢火蟲 阿卡西紀錄分享:

帶有一種最純粹、最真實的能量

任何人事物在螢火蟲面前都無法掩飾、偽裝

水是否乾淨?自然生態系是否受到污染?我們是否為牠們感到悸動? 在螢光出現的那一瞬間表露無遺

米雅書單-千鳥酒館

米雅推薦書名: 千鳥酒館

作者: 吉本芭娜娜

譯者: 陳寶蓮

出版日期: 2016/07/29

出版社:時報出版

「我們都處在人生重新出發,不是重新設定,而是發揮過去培養的一切,走上完全不同之路的意氣昂揚思維中。」

來自日本表姊妹沙沙&千鳥 她們懷著各自的雜亂心緒 相約來到英國的彭贊斯聖邁克爾山 旅遊、度假、沉澱、轉換心境

沙沙年近四十 沒有孩子 離了婚搬回娘家 卻感到已不復從前沒有容身之處;自小失去雙親的千鳥 由外公外婆養育成人 相繼辭世的他們 留給千鳥一間小酒館

選擇到外國散心的她們有著東方臉孔、沒人認識她們、不知道她們的關係、也聽不懂她們的語言 這些令她們感到放鬆自在 可以盡情的賞玩

累了,就回家吧

喝完這杯茶,也來到尾聲了,最終篇章~回家。

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在每趟度假旅遊之後,回到家進門的那一刻,閃過~終於到家了!~這樣的念頭?就好像長途跋山涉水後,千辛萬苦終於迎來一片平原綠地,心中是充滿欣慰的、放鬆的。

是不是,明明是為了釋放壓力的旅行,怎又造就了另一種壓力!這讓我不自覺聯想,書中提到渡邊淳一《失樂園》的一段文字:「不可思議的是,在嚮往生的時候,容易陶醉於寂寥的秋色;而在準備赴死的現在,卻急於逃離這樣的風景。」旅行結束後的返家,似乎也像是某種逃離。

看看哲青式的冒險旅程,那些年經歷過的莫斯科大逃殺、北非野蠻求生、加爾各答大病奄奄、布加勒斯特丟失護照、奈良靈異驚魂…,雖然都不是計劃中的行程,但多少也是基於他敢於嘗試的個性,讓自己屢次陷入驚險之中。不過,在謝哲青深厚的文學素養下,那些「杜夫妥也夫斯基、羅德‧達爾、尼采、渡邊淳一」們也陪著他走過那些時光歲月,讓此書不像是單純的旅遊分享,更像是文學世界的跑馬燈;將那些曠世名著的段段文字,纏繞在每趟旅程回憶中,就像他自己說的「別想擺脫書」。

哲青式的冒險旅程在30多歲時差不多就結束了,最終也選擇了「回家」。不過回頭看看,是也該休息了吧。在死之前,不需要弄得遍體麟傷!

【7/22活動預告】夜話|閒聊《照見日本:從明治到現代,看見與被看見的日本觀光150年史》,書裡與書外的日旅史

May be an image of text that says '本周六夜話: 站上作者蔡凱西聊150年日旅史 閒聊 《照見日本 從明治到現代 看見與被看見的日本觀光150年史》 熱門 最新 精華 説明'

周六(2023/7/22)台灣時間晚上20:00。我會出現在 Matters Lab 自由二台的語音節目「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