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認知心理3]想法影響情緒

在面談室中, 我和治療師繼續剛才的討論.

“那我們再舉一個例好了, 你今天有遇到一些影響心情的事嗎?” 治療師問.

“我想一下......嗯, 今天早上, 我同學跟我在走廊上擦身而過, 但他卻沒有跟我打招呼, 老實說, 我是不開心了蠻久的, 然後今天一整天我都沒再跟他講話了”

“所以在你遇到同事,和你覺得不開心之間, 你想想看你那時候有過什麼想法”

“我看到他面無表情的樣子...我覺得...他沒跟我打招呼是因為不喜歡我吧. 同事不喜歡我, 所以就不開心吧”

“如果我說你覺得不開心是因為你覺得被同事不喜歡, 大於覺得他沒有跟你打招呼, 你覺得這樣說合理嗎?”

“我不知道. 他不跟我打招呼, 很可能就是因為他不喜歡我吧, 不是嗎?” 我稍作反駁. 正常同事在走廊上擦身而過應該都會打招呼吧.

“但如果他有其他理由才沒跟你打招呼呢? 比如說他太忙一時間沒看到你, 或是他趕著去開會才沒有停下來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 可能我不會不開心吧...” 的確, 治療師講的是有一點道理.

“所以就算是同樣的狀況, 如果你的想法不同, 你的情緒也會有所不同吧?”

“嗯, 這我是同意的, 這樣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 所以我真的一直不察覺我的情緒有被這些想法影響”

[認知心理2]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s)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 但坐在面談室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很緊張. 而且, 我坐立不安的樣子大概在治療師面前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我們都很明白心情會受外在環境影響, 但卻不了解內在想法對心情的影響...”

“嗯...” 我似懂非懂的回應.

“就比如說你現在是不是有感覺一點點緊張?” 果然, 我緊張的心情被治療師一眼就看穿.

“...嗯...是有一點點”

“那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治療師接著問.

“可能是因為這邊是個新環境吧, 或是我的性格本來就比較容易緊張” 我覺得我這樣想這樣其實也算合乎常理.

“但我也有遇過一些第一次來這裡的人, 他們並沒有覺得緊張, 反而有人表現的蠻期待的, 你覺得是為什麼?”

“嗯...可能他們不覺得來到新環境是讓人緊張的事嗎?”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但還是講出了我的猜想.

“嗯, 這樣講也不錯, 其實啊, 我們的情緒很大部分是比我們的思想, 多於被我們的環境所影響的. 你試想想看你在剛剛坐下來感到緊張的前一刻, 你的腦中有什麼想法嗎?”

“嗯...我剛剛在想...” 我想了一會, 停頓了一下, 才想到了一個可能性. 

“...我可能有在想我不知道今天你會跟我討論什麼, 還有, 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表現得不好”

[認知心理1]工作焦慮

星期一早上, 當我踏進辦公室的一刻, 就已經看到我桌上的一張令人不安的紅色便條, 上面寫著我最害怕的兩個英文字”Call me”, 還有一個象徵著我上司冷漠語氣的full stop. 

就像是反射動作一樣, 我瞬間感到血壓驟降, 驚恐的感覺龐罩著我, 雖然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 但根據我以往經驗, 我只有不好的預感.

看著電話, 我猶豫著. 心裡一方面知道我沒有別的選擇, 但另一方面卻只想逃避, 就算只是晚一點遇到他也好. 思索了整整十分鐘, 我才能鼓氣勇氣拿起話筒, 按下我不想按下的號碼.

“嘟...嘟...嘟...” 我的心跳隨著每一下的電話的聲音而加速. 直到我上司的聲音響起.

“喂, 我剛剛看到了你的便條...” 戰戰競競的我努力的克制著心裡的恐懼.

“現在幾點了?” 電話另一頭卻沒有理我在講什麼. 但我聽到之後也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

“九點十分, 不好意思我晚了一點” 我心理後悔著剛剛因為焦慮而猶豫不決的自己, 口中只能跟他道歉.

“我再找你好了” 只講了一句話, 他就掛上了電話. 此時的我感覺好像自已又再一次做錯了什麼, 忐忑不安.

---

“所以這就是昨天早上發生的事嗎?” 坐在我對面的治療師對我說.

關係相處-耐心篇

三月正值季節交替的時分 萬事萬物即將從寒冬甦醒 在這個過渡期 難免心浮氣躁 就好比起床氣(〃′o`) 剛睡醒與床褥拔河的我們

米雅碰巧觀察到 自己和伴侶、家人間的相處 缺少了非常重要的核心—耐心 我發現若能多點耐心 真的可以避免80%衝突 化解眾多關係危機 
說實話相較之下 米雅算是不太有耐心的人 但還好我的伴侶極其有耐心 因此我想分享 我從他身上學習到、正在著手努力改變的習慣及相處技巧

耐心這件事說來容易 實踐卻真的有點難度 究竟要怎麼做呢?

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呢?

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呢?
因不滿足?完美主義?強迫症?金錢不夠?
還是太過於心急想要去完成一件事呢?
感覺到自身焦慮的時候不妨(先停下來)
先不要想不要做那件讓你感到焦慮的事

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感受自己呼吸
開始循序漸進的腹部呼吸使身體放鬆下來
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譬如:追劇、運動、打電動、睡覺…使心情也放鬆下來

將一切焦慮不安恐懼(交給宇宙或你相信的神)
卸下你的重擔與壓力給你信靠的神很重要
因這個世界是意識型態組合而成
你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開始吸引到你身邊
所以必須(轉念你的心態)
心態改變豁然開朗了
自然而然使你開心的人事物會吸引到你的身邊來

專注享受當下

當我們吃飯、工作、遊玩、發呆、睡覺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一心多用
從沒完全專注在同一件事上
不停地思考著一邊手上繼續進行其他事情
也沒問過自己的腦袋要不要休息放空一下
搞得自己很忙很多事想做不由得感到焦慮緊繃
其實我們可以
享受吃飯當下細細品嚐佳餚的美味時刻
享受工作當下做好每個細項
享受遊玩當下放鬆自己每一份細胞
享受發呆當下靜靜地清空自己所有思緒
享受睡覺當下有睡意立刻去睡覺什麼也不想

不需要把自己搞得非常忙碌不可
覺察到自己心情焦慮的時候
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是不是太心急
慢下來不趕時間不疾不徐地做或先休息不做放空
不用不斷地用腦袋思考催促自己身體做任何事

有時候沒有靈感就先停下來休息片刻
不需要像個工作狂一樣非做什麼事不可
好好專注在你此時此刻在進行的事情上就好
專注享受當下身體自然而然就會放鬆下來
此時此刻心情自然不會感到焦慮緊迫
請享受你自己的人生
活在當下即可

焦慮是禮物?

進入了30而立的階段,深深的感受到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金錢焦慮」、「職涯焦慮」、「結婚焦慮」。

一方面還在「後青春期」的探索裡;所以有一小部分的人,在這個階段選擇「離職」、「轉職」;希望可以開創在儒家思想對我們「三十而立」的期許底下,有新的篇章。

當然會有一群人在30而立的時間關口,跑進了結婚和生小孩的下一個闖關項目;然而社群媒體的鎂光燈效應底下,人們傾向會把經過濾鏡、美化的漂亮輝煌時刻攤在鏡頭底下,選擇掩蓋那些自己並不是很舒服的黑暗時刻;

因此這些還沒跑進世俗關卡的跑者;就會產生「焦慮和空虛」;

「焦慮和所有情緒相同,都是一種能量。能量會在你的內心與身體佔據空間。當你照料焦慮,而它開始消逝時,焦慮先前佔據的空間就會釋放。

留下來的,往往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的文化鼓勵人們保持忙碌,並把空下來的時間和空間都填滿(不過無可厚非,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是愛找樂子);因而當大多數人覺得空虛時,都急著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接著常會再用絮絮不休的想法,再把它填起來。

然而,與其把想法一股腦倒進那個空間,我鼓勵你只要在旁邊陪伴就好,為空虛挪出一個位置;不要去抗拒平靜的空間,*要抗拒的是認為「空虛就是有問題」的文化信念。」—擷錄至《焦慮是禮物》

為何越休息越累?

 

前幾週有人發訊息問我,說他不知道如何休息,覺得休息是不好的事情,當時跟他聊了幾句,最後順利幫他解開了這方面的疑惑,今天就將與他對話的一些精華節錄出來,整理成幾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也不知道如何休息,覺得休息時有罪惡感,不妨看看以下的內容,或許能幫你解開一些疑惑,得到真正的休息。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需要休息

不知道如何休息的人常會有的一個問題是,覺得休息沒有必要,覺得浪費時間。希望把更多時間用在學習、工作上,想得到更多的產出。

但殊不知,過度的努力,不只無法讓事情做得更多,反而會因為大腦、身體缺少了休息,而讓效率越來越差,甚至開始出現錯誤,反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補救。

就如之前影片曾提到的一句話:

壓力+休息 = 成長

身體上的疲勞,需要經由休息來讓身體恢復最佳狀態。肌肉的鍛鍊,也需要經過休息才能成長。在大腦和精神上,也是一樣的到道理,大腦、精神上的疲憊,也需要休息來讓壓力釋放,讓資訊可以得到吸收。

工作讓人心累,想轉職換工作,卻不知自己優勢在哪?看看兩種症狀你是哪一種?

職場工作讓你很不愉快嗎?你曾有轉職念頭、想換工作,卻不知自己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嗎?

最近有個諮詢個案,是工作數年已屆中年,因各種原因想離職,但對未來很茫然的人。本來,如果在某個領域已有相當經驗,平行或向上轉換工作並不是太困難。難就難在原本的工作可能缺乏發展性、或覺得自己不適合,想要轉職,卻又覺得自己的技能、條件不足的這種,特別焦慮迷茫。

站在企業方的立場,必須老實說選人第一當然還是看資歷和技能,前者具備了,才會考慮人選的性格和價值觀這些。所以如果當你找工作時,總是以自己的「興趣」、「想不想做」為最高指導原則,卻沒想過自己能力到不到位,就很有可能忽略市場(企業)需求,造成總在求職路上吃鱉、或者老覺得找不到合適工作的狀況。

 

【避免錯誤提升工作技能,先檢視自己是否患了以下兩種症狀】

但,提升工作技能這件事,很多人有注意,也想改善,只是,我們在找對的方法之前,要先避免錯誤的方法。以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兩種矯枉過正的情形:

COVID-19 與抑鬱

無論您是因 COVID-19 難以適應生活變化, 整天覺得自己有病徵, 害怕傳染或失去親人,擔心經濟困難等等等等。。。這個大流行都可能以某種方式在影響您。亦可能令您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感到不知所措。 如果您覺得自己因這些而感到沮喪,那麼您並不孤單。世界上好多人在陪伴您。

不過焦慮和悲觀的情緒是會影響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冒或其他疾病的侵襲。情緒和免疫力是好朋友, 快樂的人比抑鬱的人更容易擁有良好的免疫力。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數據,從 2020 年到 2021 年,焦慮症和抑鬱症的診斷率從 36% 躍升至 41%。目前關於 COVID-19 的長期影響信息有限,但有一些跡象表明,疾病與抑鬱症症狀之間可能存在聯繫。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病毒時可能會間接損害腦細胞,體內炎症的增加與抑鬱症有關。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將在被診斷出患有 COVID-19 後 14 至 90 天出現心理健康狀況。而由 COVID-19 引起的心理健康症狀在康復後似乎也會持續 6 個月。亦有研究開始將抑鬱症與 COVID 引起的頭痛聯繫起來。例如,2021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 COVID-19 的人在報告頭痛時出現抑鬱症狀的風險更高。而且年輕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