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

米雅書單-陪伴心理學

米雅推薦書名: 陪伴心理學 

作者: 黃士鈞(哈克)

出版日期: 2022/12

出版社:究竟

「助人並不需要總是充满憂傷氣氛,陪伴自己或他人,只要能帶著一份真摯的態度,哪怕是平凡的一句話,放在合適位置,就會產生撼動心靈的波瀾。」

身心靈工作者雖與專業諮商師有很大的不同 但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同為助人服務 期盼能將內心感受到的恬靜遼闊 分享給被生活壓得無法喘息的生命旅人

走出苦毒,接受生命的洗禮

    常常,我們喜歡對天說話,一再問著:「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為何我會如此命苦﹖面對没有希望的未來,我該怎麼辦﹖」因為得不到回答,只好任由困頓凌遲。

    承受不起、撐不下去、看不見明天、……,抱持這樣的心態活著,當然就只有倒下。

    有一名婦女偕同丈夫、女兒住在一間貸款買來的小公寓裡,家中經濟只靠丈夫一人打拼,雖不富裕,但也和樂融融,悠哉過著小確幸的生活,從未想過天有不測風雲的時刻。

    某日,丈夫毫無預警的突然昏倒,幸虧及時送醫,才能保住一命,但腦溢血的後遺症,導致暫時喪失語言能力和身體右半邊的行動力,需要長期接受復建治療,且不保證日後恢復的程度。

    面對此一重大打擊,不禁令她驚惶失措、嚎啕大哭,一直在口中唸著為什麼、為什麼﹖

    家庭的支柱倒下,最大的壓力來源,還是經濟。没了收入,再加上後續有如無底洞的醫療費用支出,有誰承擔得起!

    如果未來是有盼望的,破碎的可以全部還原,那現在所遭遇的一切就還能用意志挺過去。可惜,未來像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黑暗隧道,没有終點,叫人如何忍耐!

    她不停地向著安慰她的人說:「這些事情不應該是我要去面對和處理的,我不懂、我不會、我不行、不要把問題丟給我、我什麼都做不了!」

「心理假」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

從學校出發,心理假的實施正在高中當中熱議,目前雖沒有一致性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議題已逐漸蔓延。然而在大學中已經有學校開始有「心理假」的選項。中山大學從2021年5月首創「心理不適假」,除了讓學生能請心理假,另也會同步通知導師關懷,必要時協助轉介至輔諮單位。實踐大學也於111學年實施心理不適假,每學期至多3日,無須出具請假證明。台師大也正在推動「心理健康假」,將提報至學務會議討論。

為何需要新的心理假

或許有人會認為還是就將這類的假別列為病假呢?不過一般請病假是需要有就醫證明,另外就像女生每個月都會遇到不舒服的生理假外不需要特別證明,對於某些人來說,若心理覺得不舒服需要請假,但要拿出相關的證明也是一種壓力,因此心理假相較於一般的病假最不同的就是無需拿出相關證明

Image

身心科就醫人數年年攀升/圖片取自商周雜誌

 

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重視

為何越休息越累?

 

前幾週有人發訊息問我,說他不知道如何休息,覺得休息是不好的事情,當時跟他聊了幾句,最後順利幫他解開了這方面的疑惑,今天就將與他對話的一些精華節錄出來,整理成幾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也不知道如何休息,覺得休息時有罪惡感,不妨看看以下的內容,或許能幫你解開一些疑惑,得到真正的休息。

首先來說說為什麼需要休息

不知道如何休息的人常會有的一個問題是,覺得休息沒有必要,覺得浪費時間。希望把更多時間用在學習、工作上,想得到更多的產出。

但殊不知,過度的努力,不只無法讓事情做得更多,反而會因為大腦、身體缺少了休息,而讓效率越來越差,甚至開始出現錯誤,反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補救。

就如之前影片曾提到的一句話:

壓力+休息 = 成長

身體上的疲勞,需要經由休息來讓身體恢復最佳狀態。肌肉的鍛鍊,也需要經過休息才能成長。在大腦和精神上,也是一樣的到道理,大腦、精神上的疲憊,也需要休息來讓壓力釋放,讓資訊可以得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