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認罪的光譜

近來香港竟然有傳媒興起奇異拍攝手法,就是在節目加插訪問環節,受訪者只被拍攝背面或剪影肖像,但卻標示全名,話音亦不經處理,大談如何痛改前非。連同民運人士周庭早前披露被逼寫悔過書等手法,形神相類,都是教人否定自己。不論言說抑或內心,否定自己何來偉大統治者教導?無數人已精於此道,甚至懂得向他人教授心法。

 

所謂否定自己,與承認過錯有層次之別,一般承認過錯只是自問做法失當,或判斷錯誤,導致結果不佳;較嚴重者也不過是一念之差,突然想歪,慾血上湧,導致犯上正常狀態下不會犯上的錯誤。否定自己則是推翻一己理念、為人處世的原則、價值觀等支撐個人精神活動的基本元素,如是本來嚮往的變得一文不值,夙夜奮鬥的原來痴人說夢,遑論由此衍生的待人接物、生活習慣、學養技能,就是把一個人裡裡外外全然搗爛。

 

編寫勸言是永恆的工作

謙信是一名中文補習教師,他不像平面廣告中的名師,只是營營役役從事教學工作。謙信對學習中文頗有心得,把這一套運用到教導學生之上,認為學習中文以至任何事,都要先培養意識和習慣,甚至建立系統,再反覆接觸所學之事,達成訓練目的。這大概是汲取孔子所謂「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而構成的教學方針。近來謙信批改學生作文的經歷,成為師生之間共同學習的開端。

 

謙信主張紮實地做事,為人不喜錦上添花,或表現得如何別具一格,他算是喜愛文學和鑒賞,但不願具備文藝青年的型格;他甚願學生學好中文,但不欲恃逼人的氣勢,活像地獄教官;他提醒自己要兼顧教授實在的知識,和協助學生考取優異成績,兩者時而協調,時而拉扯。或許旁人認為這就是某種性格,但謙信不覺,總之就是埋頭力幹。他批改作文,也貫徹上述想法,於是儘可能找出學生在寫作上的成就,以及可改進之處、值得進深考慮的事項,並告知考試的實況,引導學生應試時取得最大優勢。凡此種種綜合起來,宛如師父引領徒弟雕琢藝術品,但最終送往官方機構檢驗,該等檢驗的準則卻是對住核對表格,以量化的指標衡量作品的優劣。

 

「安靜藏私」:專業知識的保留與職場影響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同事和上司的認可和尊重。然而,有些員工選擇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他們選擇在工作中保留自己所知道的專業知識,不與同事分享,這種行為被稱為「安靜藏私」(Quiet Constraint)。筆者將探討「安靜藏私」(Quiet Constraint)的概念,並深入分析這種行為對職場的影響。

 

了解「安靜藏私」

「安靜藏私」(Quiet Constraint)是指某些員工基於不同的原因,選擇不願意主動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這些員工可能認為保留知識可以保持自己在團隊中的競爭優勢,或者擔心分享知識會讓其他人超越自己。他們也可能感到自己擁有獨特的技能,不願意輕易與他人分享。「安靜藏私」(Quiet Constraint)也可能源於組織文化和領導風格的影響。如果組織缺乏強調知識分享和開放溝通的文化,員工可能會選擇保持低調,避免在職場中顯露自己的能力。

 

「安靜藏私」的影響

1.     團隊合作受阻

「足」踫紅線——港英兩次起腳事件

本月十一日,香港大球場上演強勁戲碼,明星足球隊主場迎戰貴州榕江村超聯隊。回想今年暑期,足總指稱邀請拜仁慕尼黑、熱刺等歐洲強隊過於昂貴,結果把機會拱手相讓予日益擁抱國際的新加坡。幾個月後由中國的鄉村勁旅補上,還有電視直播,球迷豈能不額手稱慶?如欲觀賞六七十歲的阿伯與村民踢球,何不漫步麥花臣球場,順道於旺角鬧市掃街,響應夜繽紛?結果球技如何無人留意,球場花邊竟然惹來傳媒報道。事緣黃日華與對手爭執,舉動粗野,令人想起廿多年前碧咸(David Beckham)與施蒙尼(Diego Simeone)的衝突。

 

話說殘星村民大戰之中,明星足球隊六十二歲的黃日華以腳控球,村超球員陸金福從後趕上,膝蓋撞中黃日華大腿,所謂「炒芥蘭」。從旁觀看,陸金福沒可能以合法途徑搶得黃日華的腳下球,一股勁衝上去腳踫腳,不是缺乏比賽經驗,判斷異常低下,就是故意侵犯對手。黃日華大概有相類判斷,倒地後立即向上施以天殘腳,踢向緩步走開的陸金福,並未造成傷害。此舉換來球證一面黃牌警告,以及賽後網民大舉謾罵,指責黃日華人格卑劣。黃日華自知不妙,除了向香港記者表示自己一向火爆,過於投入,一時衝動,做出粗野行為外,還拍攝影片,以普通話向陸金福和球迷道歉,自言控制情緒欠佳。

 

寫下讓你煩惱的事情

生活充滿了壓力、苛刻的工作、陰暗的環境以及來自他人的惡化的可能性,無論是面對面的還是在線的。面對這些挑戰,有兩條令人欽佩的道路投射出來:成為一名作家,或者成為一個堅忍主義者,或者也許從寫作開始,在這種做法結束時,你會成為一個堅忍主義者。

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求助於我的筆記應用程式,這使我成為一個敏銳的自我意識大師,並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創造了奇跡。憤怒、恐懼或怨恨可能正在我的身體里潰爛,但我仍然會設法通過用我過度勞累的思想淹沒空白頁面來喚起處理這些情緒所需的頭腦清晰。

這個習慣不僅無數次説明我把我的情緒狀態降下來,而且還給我帶來了平靜,改善了我的心態,增強了我的寫作能力,加強了我的人際關係。

強迫自己擺脫惡化狀態並進入自我反省模式是有變革性的。它使你有彈性、反思和冷靜。如果它對你和我一樣有效,它會讓你成為一個更有同情心、理解和寬容的人。你可能會有人來找你,想知道你怎麼會如此“冷靜”,不再把任何事情當回事或太認真。

你私下寫的越多,你的寫作者就會變得越好,但最重要的是,你作為一個人會變得越好

【人際關係】你不需要那麼好相處!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身邊充斥着不同的聲音?有的彷如至理名言,指引你正迷惘的方向;更多是形同噪音,令你不勝其煩。

曾推出《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大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等一系列個人成長書籍的作者老楊,在新作《外界的聲音只是參考你不開心就不參考》中貫徹對人性分析透徹的作風,一針見血點出人性的弱點,給讀者當頭棒喝的提醒。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對人性、人生,以及人際關係了解的透徹,處事之成熟。

本書談及我們關注的人性、愛情、生活、人際關係及自我,而往往我們在以上方面都接收了不同的聲音、意見,到底如何衡量採納他人的意見或處理不同的聲音呢?

職場衝突處理的6C技巧

在職場中,同事之間的衝突是難以避免的。不同的觀點、個性和工作風格可能導致意見分歧,令關係變得緊張。恰當的衝突處理方式可以幫助緩解緊張氛圍,維護良好的工作關係,然而,錯誤的處理方法不但不能改善關係,甚至會令情況變得更為嚴峻。當我們遇到這些情況時,應該如何去處理呢?在這篇文章中,筆者總結了「6C」的技巧關於如何處理同事之間衝突的有效方法。

 

1.     保持冷靜  (Calm)

首先,當衝突發生時,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冷靜理性的反應和態度非常重要。情緒化的反應只會加劇衝突,令雙方都處於激動的狀態,不妨冷靜下來,給自己和對方一些時間和空間,避免衝突升級。

 

2.     私下交談  (Communication)

其次,我們可以在冷靜過後,選擇在私下的、安靜的環境中與對方進行交談。例如當我們在團隊會議期間出現意見分歧時,有時會因為尊嚴問題而不願讓步,這個時候可以嘗試私下溝通,這樣可以避免其他同事的干擾,讓雙方更容易坦誠地表達意見,理解對方的立場。在交談中,要有耐心地傾聽對方的觀點,並表現出尊重,不要打斷或批評對方,而是嘗試理解對方的立場和關注點。

 

3.     尋找共同點 (Commonality)

管理者給下屬回饋意見 - 7個常犯的錯誤

上司:「嘩!Rebecca,你咁都竟然做到!勁喎!繼續加油,嚟梗會再俾多啲挑戰你!努力!」

 

Rebecca:「……」

 

大家於職場上有否聽過類似以上的說話?上司一心想讚賞下屬Rebecca,但換來弄巧反拙。在職場管理中,管理者給予下屬回饋意見(俾Feedback)時,常常會犯一些錯誤。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錯誤:

 

1.  無法提供具體的回饋

當管理者無法提供具體的回饋時,下屬很難了解他們的行為或表現究竟有什麼問題。如果回饋不夠具體,下屬也很難知道該如何改進。因此,管理者需要確保他們提供的回饋具體明確,這樣下屬才能夠知道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

 

2.  過於專注於負面行為

有些管理者在給予回饋時過於專注於下屬的負面行為,而忽略了他們的正面行為。這樣做會讓下屬感到沮喪和失望,因為他們感覺到他們的正面表現沒有被認可。因此,管理者應該將回饋的重點放在下屬的正面和負面行為上,這樣才能給予全面的回饋。

 

3.  事後過時

回饋應該在行為發生後盡快提供,因為這樣下屬才能夠將它與他們的行為相關聯。如果回饋的時間太晚,下屬可能無法記住他們的行為,也無法有效地改進。

如何培養員工的成長型思維 (Growth Mindset)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職場環境中,持續學習和成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型思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是個人發展,也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等等…或許會有讀者問:甚麼是「成長型思維」?

好,首先作簡單定義……

 

成長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透過不斷的學習、練習和努力得到提升的一種思维方式。成長型思维的核心信念是「我可以不斷成長與進步」。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學習和努力而不斷提升的。成長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並非固定的,而是可以透過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得到提升。成長型思维的人看待挑戰是一種機會,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從挑戰中學到東西。當遇到挑戰或失敗時,成長型思维的人會想辦法學習和成長,而不是放棄或避開挑戰。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學到新的技能和知識,從而變得更強大。

 

成長型思维的人也會尋求反饋,他們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希望從別人那裡得到建設性的反饋來幫助自己成長。他們相信反饋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盲點,進而改進和成長。

 

【個人成長】我不是懶,我不是完美。。。

不知道你怎樣看自己呢?你會否不知不覺間對自己過份嚴格?或者,認為自己必須分分秒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完美的人?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也不用怪責自己,因為這可是多數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是一種現代人的通病。結果,患身心情緒疾病的人愈來愈多,部分原因源於對自己的自我要求。

 

當我讀到韓國作家跳舞蝸牛的作品 - 《我不是懶而是在充電中》,我頓時明白原來對自己要求高的人真的很多很多。在書局翻閱這本書時,看見一張張插圖很漂亮便決定買下。可是,當我翻開細讀才發現才少篇章令我深感共鳴。

 

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如果不管怎麼努力,都覺得人生好像沒有什麼改變的話,就請和過去的自己比較看看吧!」

 

我們處身競爭激烈的社會,無論學業、工作,甚至是生活的不同方面都難免會與人比較,而比較只會令自己陷入低谷進入低潮。作者說得好,和自己的過去比較,就能察覺今日你的轉變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何必把自己的努力抹殺!

 

不追求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