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2022亞洲創作者大會評價心得?線上與線下的整合帶來更多商機

今年很榮幸受邀成為 2022 亞洲創作者大會推廣大使,今年來的廠商規模是去年的 2 倍,活動非常盛大,現場來的自媒體創作者也很多元,與廠商之間的交流也是相當熱絡。

 

此外,最開心的還是有人主動找到我,說是因為看見我的活動介紹文才下定決心來的,除了感謝自己有認真地學好 SEO 讓自己的文章排名到第一頁之外,也很感動真的有人是因為我的介紹而邁出新的一步,我想這應該是每個創作者最希望聽見的事情吧!

 

如果你想要知道創作者大會在做什麼,到底值不值得花時間參加,可以看看我寫的這一篇:2022 亞洲創作者大會值得參加嗎?集結創作者及廠商的媒合大會。這一篇我會更進一步來講講我自己從活動中的收穫以及對於整個活動的評價。
 

 

如何製作履歷表,分享我自己的履歷範本及求職4大招

為何投出的履歷總是石沉大海?我的履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製作履歷?有沒有精美的履歷範本可以直接使用啊?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相同的困擾,畢竟在學校沒有老師會教我們怎麼寫履歷,出社會後就直接面對現實的殘酷,然後反過來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或是經歷不夠出眾。

 

這一篇 Kevin 我將會分享我自己的履歷,並告訴大家我是如何透過 Canva 這個設計平台快速地做出我的個人履歷表,以及求職你可以參考的幾個別人不知道的小撇步,讓你有更大的機會在一堆履歷中勝出。
 

 

Kevin 推薦 Canva 原因:

誰怕認老?

無線電視舉辦「中年好聲音」歌唱選秀比賽,大談「趕上追夢的尾班車」、「喜歡唱歌不是年青(輕)人的專利」,參賽資格其中之一是年齡達三十五歲,即是按大會的界定,三十五歲就踏入中年。二零一九年初,智商享譽政壇的時任勞福局長羅致光提出上調領取長者綜援的年齡,聲言「大家提到長者,腦海不是出現六十至六十四歲的人,是白髮蒼蒼七十、八十歲的人。」「當大家都一百二十歲時,六十歲啱啱係中年。」無線電視貴為政府喉舌,把三十五至五十九歲一大截年齡劃為中年,與政府口徑不合,實屬不當。對年齡、人生階段、輩份的劃分混亂,可不只是無線、政府,這種混淆尋常可見,也反映有關人等的心理狀態。

 

別讓「負面情緒」牽制

目前社會上有兩大風潮︰一、去除所有標籤,性別、族裔、社經背景全部不談,認為這些造成歧視,有礙我們真切理解事情本質,但一觸及他們渴望搶佔的論題時,又拿這些分類作為框架,提出理論。二、甚麼事都加上標籤,尤其是「正面」、「負面」,有如倉庫分類,一件件貨物封存於紙皮箱內,魚貫運來,論者熟練地貼上「正面」或「負面」的標貼,然後硬要擡舉正面一類,負面一類則棄若敝屣。凡事分正面、負面,並貶抑負面,應用於情緒之上,就是鼓吹「正面情緒」之好,排拒「負面情緒」,有關做法實屬片面。

 

財務自由真的很難?其實單靠打工也可以達到,別再空口說白話了!

存錢,是不可能致富的,從今天起改變你的思維和習慣,向社會大多數的成功人工學習,只要你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你也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方法其實很簡單,但現實總是有一堆人都不能好好的自律,還沒到有結果就放棄了,其實是一事很可惜的事,自己的人生要自己付責任,你的一舉一動都足夠改變你的人生。

希望大家都可以從我的頻道中可以吸收到有用的知識,混水摸財Youtube是個會教你有關個人成長、創業思維、投資理財等等的頻道。

大家一起向財務自由、身心健康的人生目標進發吧!

認真的能力

我們自小被教導要認真看待事物,認真學習、認真工作、認真做人,甚至work hard, play hard(認真玩,玩認真)都獲推崇,即使無數人不能事事認真,終究不會斷言「不該認真」。奈何在我們的週遭日常中,常見有人原來不懂認真,令人懷疑要認真起來,似乎需要能力。

 

我們判斷別人不認真,多半只能從行為推斷,別人態度如何、內心如何看待事物,始終難以得知,這種「不認真」的評價,往往基於他們做了甚麼、沒做甚麼來歸結。我們有資格反省自己是否認真,但若不認真起來,我們甚至不知處理某事認真的判準如何。即是原來我們「認真起來看認真」,問題稍為複雜。現試從外在行為切入,看看各種不認真的表現。

 

淺談說服力與談判技巧(一):一致性的威力 (The Power of Consistency)

我們每天活在說服的遊戲世界裡,每人每日也在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你不說服別人,別人也會說服你;然而,當別人嘗試說服你的時候,如果你未能有恰當的回應,也是一種「說服的效果」。舉個例子:假若同事A委派工作予同事B,而同事B想作出拒絕,而沒有技巧地拒絕同事A,然後其他同事甚至覺得同事B故意推搪 / 不合群,表象的結果同時說服了其他人對同事B產生負面的想法。

 

因此我們在職場上、或生活上都需要說服力與談判技巧,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說服別人、說服自己。雖然不一定是「你對我錯」的對立局面,但如果我們也加強自己的說服能力,「Win-Win雙贏」的思維也可以是說服力帶來的理想結果。

 

今次就讓我們一起探討適用於談判與說服的心理技巧:一致性 (Consistency)

 

人會傾向追求「一致性」,意思是:人需要在做出某些行為、表現、甚至承諾時,我們會傾向前後保持一致:當別人覺得你第一印象良好,你會想給人維持一致的印象。舉個例子:街上有不少慈善團體都會運用這種心理技巧 (筆者利申:以下純粹心理技巧討論,而有意義的慈善活動是值得支持呢),步驟概述如下:

 

跟自己玩黑色幽默

問︰「我覺得自己的生活到達樽頸,各類事都令我迷惘。」答︰「你怎知自己處於樽頸?或許一直你都在豉油碟中暢泳而已,不用怕,豉油碟仍很廣闊。」

 

問︰「我被困境擊倒了,對生活感到無力。」答︰「不被擊倒又怎知躺著是如此舒服?」

 

問︰「真想避免出錯,終究還是做錯了,真丟臉。」答︰「不用太在意呢,根本沒人在看你。」

 

問:「祝我『恭喜發財』最無聊,恭喜完又不會真發財。」答:「祝老人家龍馬精神是知道他們不夠精神,別人就是知你缺錢。」

 

上文並非旨在搞黑色幽默、地獄梗之類的東西,不妨當上述對答是一個人的內心獨白,面對不如意時自我慰解的說話。遇上窘境,按一般理解難以接受,例如自尊受損、自感生活條件匱乏、人際關係受挫等,但若依據相同基準改善狀況,困境就會解除,即是:自尊受損源於做了丟臉的事,則做令自己威風的事補償;生活遇阻滯,掃除阻礙就可以,缺錢就設法掙錢,感情空白就尋覓伴侶等。以黑色幽默自行輔導的結構是從根本排除自己獲一般基準評定的條件,即是「我不像一般所認為,有錢就能解決問題。」「我不像一般所認為,意圖搞好人際關係就能了事。」諸如此類。既然依從慣有基準的階梯,無法往上爬至佳境,甚至在我面前階梯根本不存在,我由此路上,直是緣木求魚,因此也毋須於此妄求甚麼。

 

有毒朋友帶來的反省

無數人渴望取得成功,又有無數人教導他人如何取得成功,他們所教導的心法之一是「遠離毒害你的朋友」,何謂帶來毒害的朋友?又臚列幾項至十幾項特徵不等,Ten Signs of Toxic Friends(十個有毒朋友的特徵)、Toxic Friendship: 24 Signs, Effects and Tips(有毒友誼︰二十四項徵象、結果和提示)等網絡鴻文廣傳,不知造福多少眾生。那些文章的想法可能合理,但本文嘗試提出思考的餘地,與同好一起反省。

 

上述文章勸誘讀者遠離帶毒朋友,背後的想法是人難以改變,所以當朋友帶毒,不要妄想花時間和心機就能把他們的惡性扭轉過來,避之則吉。於此旁開兩大論點,也是支持「遠離有毒朋友」這主旨的兩大支柱︰一、人極難改變,即使是朋友,當他們為自己帶來潛在禍患時,仍要捨棄,別奢望因為關係親密而能替人解毒;二、爭取成功者心神、時間有限,應該把資源投放在有價值、有意義、有利於己的事上,與帶毒朋友纏在一起並非此類事情,因此宜早日撇清關係。以下的反省也是針對上述兩大論點而提出。所謂「毒害」的定義莫衷一是,只是令雙方不能維持良好關係,例如朋友經常否定另一朋友(可能該人也值得被否定)、朋友只關注自己的事、朋友把兩人間的秘密或是非帶進其他朋友圈。大概是另一方在這關係中受傷害,無從建立更佳關係,甚或只是無從獲益,就是毒害。

 

所謂「累積進步」,除了來自加法,也可以是來自於減法

你典型的一天生活是怎樣的呢?

從早上起床開始,到出門,到工作,到下班回家,到睡覺…

你一整天的日子,是怎樣的呢?

 

照這個日子,這樣過下去,你想像一年後的你會是怎麼樣?

你會長甚麼樣子,身邊有誰,你會說著甚麼話,你學會了甚麼,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每個人都是一天過著24小時。

有的人,一年過了,彷彿只是在重覆著一年前的日子,只差年紀長了一歲。

有的人,一年過了,他卻彷彿在氣質上、能力上、眼光上有所不同。

 

差別在哪?

大概差在那個人知不知道要往哪去,還有他是否將前進的小小步伐融入到他每天生活的細節裡。

每天進步1%,在複利效應下,經過365天後能成長成37.8倍。

 

說到進步,你有沒有透不過氣的感覺?

很多人(包括我)總覺得改變的代價好大好辛苦喔,所以最終乾脆攤在原地、一動也不動。

但,又沒有人叫你一動就要爬珠峰…

每天只走斜坡一千步行不行?走著走著,覺得輕鬆了,再增加難度又行不行?

不如,從今天開始,下班回家就早兩個站下車,用走的代替那一小段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