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朋友帶來的反省

無數人渴望取得成功,又有無數人教導他人如何取得成功,他們所教導的心法之一是「遠離毒害你的朋友」,何謂帶來毒害的朋友?又臚列幾項至十幾項特徵不等,Ten Signs of Toxic Friends(十個有毒朋友的特徵)、Toxic Friendship: 24 Signs, Effects and Tips(有毒友誼︰二十四項徵象、結果和提示)等網絡鴻文廣傳,不知造福多少眾生。那些文章的想法可能合理,但本文嘗試提出思考的餘地,與同好一起反省。

 

上述文章勸誘讀者遠離帶毒朋友,背後的想法是人難以改變,所以當朋友帶毒,不要妄想花時間和心機就能把他們的惡性扭轉過來,避之則吉。於此旁開兩大論點,也是支持「遠離有毒朋友」這主旨的兩大支柱︰一、人極難改變,即使是朋友,當他們為自己帶來潛在禍患時,仍要捨棄,別奢望因為關係親密而能替人解毒;二、爭取成功者心神、時間有限,應該把資源投放在有價值、有意義、有利於己的事上,與帶毒朋友纏在一起並非此類事情,因此宜早日撇清關係。以下的反省也是針對上述兩大論點而提出。所謂「毒害」的定義莫衷一是,只是令雙方不能維持良好關係,例如朋友經常否定另一朋友(可能該人也值得被否定)、朋友只關注自己的事、朋友把兩人間的秘密或是非帶進其他朋友圈。大概是另一方在這關係中受傷害,無從建立更佳關係,甚或只是無從獲益,就是毒害。

 

朋友可按親密程度劃分,有泛泛之交、志趣相投者、莫逆之交、刎頸之交等,背景接近、興趣類同只是促成朋友走在一起的部分因素,其餘還有感情,累積感情的因素又有不少,包括質素優良的相處時間、共同經歷撼動心靈的時光、精神交流的深廣度等。奈何兩個人總不可能每時每刻走在同一道路上,經歷同一處境,由是朋友不論再熟稔,伴隨本有的殊別,加上生活際遇上的差異,其中一方(也可以是雙方)稍微沾染毒害,隨年日兩人的差距漸大,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方發現另一方變成有毒朋友。有毒者之所以能對他人構成傷害,其人的修為、生活、價值觀等本來就有缺陷,因此發現朋友有毒,若是關懷朋友,不是首先害怕染毒身亡,而是關注朋友的毒擴散至何等程度、對他造成甚麼損害。無論把毒害說成有多難醫治,自己又有多宏大的事更值得奮鬥,必須承認遇友染毒,立時逃離的,是見死不救。

 

主張擺脫有毒朋友的論述基礎是「人難以改變」,朋友染毒,能否助他脫毒(效益問題)成為應否幫助、是否值得幫助、應否離棄(價值判斷問題)的考慮重心。首先,因為「難以做到」而得「不應該做」的結論未必妥當。再者,人難改變幾乎是不爭事實,其中的難是要人改變,很少是透過我們預期的手法,例如說之以情、動之以理,朋友間產生影響的方法不像師生指導、父母從幼小生活潛移默化、宗教從心靈感動等,改變朋友的手法更可能是陪伴在側,告知世上有他所忽略的想法存在,儘量助他懸崖勒馬,等待他自行經歷,踫夠壁或許會醒覺。

 

最後引一段載於《論語.子張》的對話,帶出讓人更深反省的一層,有關內容原文引錄如下︰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翻譯︰子夏的學生問子張關於交友的事。子張說︰「子夏(你們的老師)怎說?」學生說︰「老師說︰『可交往的就交往,不可的就拒絕。』子張說︰「與我所聽聞的不同︰君子崇尚賢人又包容凡人,欣賞善人又憐憫弱者。如果我是大賢,有誰不能包容?如果我不賢,別人已拒絕我,怎輪到我拒絕人?」)

 

大概這種民胞物與、力臻完善的精神被人說成離地萬丈了,可是無數教導人創業的導師、勸誘slashie尋求突破的賢達,不是也日日宣揚克己,超越既有界限嗎?如果理念貫徹始終,怎會單在看待棘手朋友一環中突然後撤?能判斷朋友帶毒,即具備遠離毒性的能力,與帶毒朋友相處基本安全;然後避免受他滋擾,是「大隱隱於市」的修為;繼而在縫隙中力圖扭轉局面,又是鍛煉荒處闢芳途的思維。無疑這等言說包裝得頗為過份,但這不正合乎自問開山劈石,走出安舒區者的胃口嗎?一想到此,帶毒朋友比起其他「造就自己」的人更值得上述開拓者、人生導師抱住不放了。

 

本文無意倡導苦行生活,令人際關係弄得波濤洶湧,只是面對有毒朋友,一句「今當遠離」或「大愛包容」並不足以成為金科玉律。人若誠心冀望對人對己都更好,提升個人質素,單是交友、單是自省,已甚具挑戰。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