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幫你講話更有趣的6個訓練方法

《如何成為講話有趣的人》

本書作者大衛‧尼希爾曾經是脫口秀表演家,也是第43屆舊金山國際大賽脫口秀冠軍。他用親身經歷證明了幽默是一項可以習得的技能。他還教大家將幽默的段子運用在日常當眾講話和溝通場景中,用幽默挽救你的社交力和演講力,讓你一開口就成為人群重點。

這次分享重點:「幫你講話更有趣的6個訓練方法」

<真實經歷>

大家都知道脫口秀,那脫口秀的幽默搞笑內容是怎麼來的呢?

脫口秀的內容設計和訓練,大多是講自己的真實經歷,哪怕是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這樣做有三點好處: 

首先,這樣的故事很安全,因為它屬於你的原創,幾乎沒人聽過,能夠體現你的個人風格;

其次,我們在講真實經歷時,也會帶入自己的感情和態度,訴說上更自然,不會在你和聽眾之間隔著一篇稿子;

最後,真實經歷是可以積累的,隨著你在某件事情上能遇到的故事越來越多,你還可以把它們做成系列,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幽默小故事。

<在經歷中找到失敗和第一次>

喜劇大師戴倫·拉克洛斯曾說:

捨言服務

捨言服務:

我們立意協助你運用思考方式及言語概念,打破固有觀念或認知,並重新有意識地理解、重組及建立適用的概念。透過與你傾談,我們會從旁助你掌握心中概念相對應的氛圍及概念梳理技巧,讓你察覺約束自身的隱藏信念和價值觀。

我們明白未必有一種方式可以適用於所有人,所以希望你能從你自身記憶中的片段,透過思考,重新審視概念,賦予記憶中模糊概念一個新定義。

假如,過程中有機會讓你從中得到少許靈感或啟發,繼而找到一些影響著你目前生活價值觀的遠因,或許,你可以因而有新的想法,為自己的概念帶來不一樣的選擇。

**目前收費模式:隨緣樂助(視乎你在接受服務後,覺得所得到的價值值多少。也可以是兩杯飲料/ 一頓飯)

---------------

關於創辦人

言語可以用作保護自己的盾牌,攻擊別人的刀劍,同時也可能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

捨言閣由兩位創辦人Chris和Daisy成立,他們都和「捨言」有特別關聯。

一個人若然沒有自己的名字,生活會如何?你可能想像過,但未必有機會體驗。

當一個人失去名字,這個大眾理所當然地擁有的概念,對他會有什麼影響?

教你3 招怎麼避免冷場

《成為有趣人的55條說話公式》

這本書的作者吉田照幸是日本電視臺節目製作人,策劃出很多搞笑短劇和電視劇。他的工作幾乎都和「搞笑」有關,因此,他的說話方式從原來的枯燥變得趣味十足。為了幫助更多人掌握說話的技巧,他從自己的實戰經驗中總結了55個妙招。

這次分享重點:「教你3 招怎麼避免冷場」

<怎麼避免冷場>

聊天的過程中會出現自己明明覺得很有趣、有料,但現場反應卻很冷淡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說話方式出了問題。

作者診斷了三種常見的冷場情景,並提供了解決的方法。

1.提早破題
有的人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告訴你一件很好笑的事。」

對方一聽到這句話,就會自動提高期待值,要是最後事情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好笑,就會有一種撲空的失落感。既然你覺得自己要說的內容很好笑,那裏面應該有一些笑料,請不要著急,聊著聊著把笑點拋出來就可以了,這樣反而會給對方驚喜。

另外,鋪陳的時間不宜太長,要是講半天笑點還沒出來,對方就會失去耐心

提高聊天的層次的三招

《成為有趣人的55條說話公式》

這本書的作者吉田照幸是日本電視臺節目製作人,策劃出很多搞笑短劇和電視劇。他的工作幾乎都和「搞笑」有關,因此,他的說話方式從原來的枯燥變得趣味十足。為了幫助更多人掌握說話的技巧,他從自己的實戰經驗中總結了55個妙招。

這次分享重點:「提高聊天的層次的三招」

<提高聊天層次>

人的煩惱十之八九都是來自人際關係,而許多人際關係問題往往出現在溝通上。轉變說話的方式,就可以輕鬆解決很多溝通問題。下面的3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1.說一個更加失敗的經歷
當對方向我們談論他失敗的經歷,或者我們就在現場見證他的受挫過程時,如果直接安慰,就等於變相認同了他的失敗。

不如講一個自己比對方更加失敗的經歷,不僅能鼓勵他,還能引發共鳴。

比如隔壁的同事因為活動策劃被上司否決了,跑過來向你訴苦,那你可以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之前我的策劃也是被虐了好多回才通過的,比你還慘呢。」

另外,如果你在職場工作多年,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鼓勵職場新人或者後輩。

Side Hustle 副業

副業 Side Hustle。意思是說,你至少撥出10%的時間與金錢,沒有年齡界限, 不用辭職就可以開始創業,如果可能,也可以撥出全部財產的10%,分散失業風險,對付不景氣的強力對策,投入新的投資或機會上。

或許讓你的興趣也能當飯吃, 賺下錢,離開9-6 office 生涯,  迎接新世代工作模式, 加油….

 

從抗拒改變到迎接挑戰 — 《心理摩擦力》

什麼是心理摩擦力?

改變是必然的,但人們總是會因為各種心理上的問題而抗拒改變。這些問題可能包括過度依賴習慣性思維、惰性、情感阻力或反彈。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其四種類型。我們將討論如何減少「心理摩擦力」的影響,並提供三個思考問題,幫助您激勵自己採取行動。

心理摩擦力是指人們在面臨改變時所遭遇的內在阻力,這個阻力可能會阻礙人們採取行動和做出改變。人們有時會抗拒改變,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改變感到害怕、不安、不確定或者不了解。

先引用書中的情境題:

你正在經營一個非牟利組織,希望為醫院裡的病童提供支持,鼓勵大眾寫「勇者小卡」,為他們打打氣。你希望提高願意寫小卡的比例,應該怎麼做才好?

選項A:引述病童的話語,告訴人卡片的意義重大

選項B:每寫一張卡片,就會有一點小報酬

選項C:提供小卡的範本,讓他們有靈感怎麼寫

你覺得哪項最有成效?

答案是C!

為什麼只是給個範本,就能立刻有效?

讓閒聊更輕鬆流暢兩大招

《成為有趣人的55條說話公式》

這本書的作者吉田照幸是日本電視臺節目製作人,策劃出很多搞笑短劇和電視劇。他的工作幾乎都和「搞笑」有關,因此,他的說話方式從原來的枯燥變得趣味十足。為了幫助更多人掌握說話的技巧,他從自己的實戰經驗中總結了55個妙招。

這次分享重點:「讓閒聊更輕鬆流暢兩大招,一收一放和靈活變通。」

<一收一放>

聊天的時候注意一些技巧,不隨心所欲,有收有放,不僅可以提高聊天品質,還會讓聊天更輕鬆愉悅。

1.收,別做【話題小偷】
來看一個熟悉的場景,瑪麗和蘇菲在咖啡廳閒聊,瑪麗說:「昨天我打羽毛球打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績。」蘇菲一聽馬上說:「我前幾天也去打過羽毛球哦。」

在日常交談中,我們也能遇到像蘇菲這樣把話題繞到自己身上的人,我們原本想分享自己有趣的經歷,結果被對方的一句“我也是”堵回來了。

作者把這種行為稱為【話題小偷】,不僅把話題繞到自己身上,還敗壞了交談對象的興致。所以,當對方聊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時,我們最好的應對方式是傾聽和提問。比如蘇菲可以這麼回應瑪麗,「最佳成績,不錯呀,幾比幾?」或者「你和誰打?打得過癮嗎?」先讓對方分享,然後再提到自己打羽毛球的經歷。

用閒聊做熱身

《好好接話》

這本書是由日本傳達力研究所所長、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山口拓朗所寫。

在上一篇,我曾分享過提升溝通力的技巧,這次我們繼續解讀書中關於引發話題的三個秘訣,分別是:「從舒緩做起」、「“四大話題"口袋書」、「"最能聊、最好搭"的話題」

<從舒緩做起>

「你家孩子是哪所大學畢業的?現在在哪高就?年收入是多少?」
「你老公是做什麼的?」
「你多重?你多高?」

聊天的大忌就是給人壓力,急著探聽別人的事。尤其是問到私事,很容易引起對方的防衛心。想跟人聊得愉快,就要意識到談話中壓力的存在,一定要從舒緩的狀態做起。這就是聊天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也是對方以後願不願意繼續和你聊天的心理依據。

「跟不熟的人也能聊」,這才叫閒聊。如果把交流比喻成運動,那閒聊就是「熱身運動」。我們都知道在熱身時,你的動作一定要輕、慢、柔,盡可能舒展,這樣可以避免你受傷,並且在運動中表現得更好。同樣的道理,只有慢慢把氣氛炒熱了,你才能很好的消除談話間的誤解,即使你聊到了一些私事,對方也不會太排斥。

抓取無關話題的閒聊,有以下優點:融洽交流氣氛、了解對方的個性和興趣、無關痛癢的結論不會造成意見相左等。

人的貪慾是怎麼一步步構建的

《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這本書是由作家、詩人、演說家布里安娜·威特斯所寫。生活中你能看到的就是你生活的全部。

這次重點問題是:「人的貪慾是怎麼一步步構建的?」

<狄德羅效應>

年輕人一無所有,但擁有一切。這是人過中年後,再也體會不到的美好。這也是人過中年後,必然面對的問題。

丹尼斯·狄德羅是啟蒙運動時期的一位法國哲學家,他寫過一篇文章《與舊睡袍離別之後的煩惱》

文章裡面是這麼說的,他本來一直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直到一位朋友送他一件禮物:「一件華麗的腥紅色睡袍」。

他在自己的小公寓裡將這件衣服穿得越久,就覺得那種簡單的生活越來越不協調了。

於是他開始想要新的家具,因為一個穿著那麼漂亮睡袍的人,不應該住在簡陋的家裡。然後他又想換掉期他的衣服、掛在牆壁上的畫,還有家裡看到的各種東西。最終他負債累累,為了維持家中的奢華,他辛苦工作了一輩子。他面對的是一項永無止境的任務。

後來,這個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狄德羅效應」。

就是當你開始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就會變得不再滿足當下,變得不再對現在的生活抱持著感恩的心。

如果你見到有關於奢侈的新聞,起點都是「狄德羅效應」。

懷疑自己是一个想得太多,但做得太少的人

《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這本書是由作家、詩人、演說家布里安娜·威特斯所寫。生活中你能看到的就是你生活的全部。

這次重點問題是:「懷疑自己是一个想得太多,但做得太少的人。」

<結果>

想太多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太看重結果。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事情還沒怎麼樣,他就想出了一堆的結果,不管這個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於是她身邊的朋友就會跟她說一句話:「你想太多了」。

如果你的家人或是朋友,曾經有意無意地跟你說過類似的話,比如:你想太多了、你想的這些都沒啥用、你想這麼多對你有什麼幫助嗎,之類的話。

那麼基本上可以半段你是一個想比較多的人,而且你是一個比較看重結果的人。

但其實,你的目標不應該是完美的結果,而是完美的行動。

你之所以注重結果,不注重行動,那是因為你想得到結果的美好,但是不想承擔過程的苦澀。

也就是說,當你夢想自己的完美生活時,你要考慮的不該是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而是你應該通過做哪些事情來實現夢想。

<忙碌>

想太多的人,往往都覺得自己很忙,沒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