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自我認知及了解他人 - Johari Window

自我認知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它們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有效的溝通。
 

 

其中,Johari Window是一個用來描述個人自我認知的模型,也稱為「自我認知窗戶」。它由美國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創造。

 

Johari Window模型是一個由四個區域組成的矩形,分別是「開放區域」、「盲點區域」、「隱藏區域」和「未知區域」。這些區域表示了個人自我認知的程度和影響其他人對自己的認知。

 

Johari Window是一種用來描述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的模型,主要由四個區域組成,分別是公開區域、盲點區域、隱藏區域和未知區域。

 

1. 公開區域(Open Area):指的是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方面,包括個人的技能、經驗、知識、性格和行為等。這些方面是公開的,可以直接觀察和了解,也容易被他人評價和評論。公開區域是人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區域,因為這是建立信任和良好關係的基礎。


重返媽寶時代

《舊約聖經.傳道書》有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大抵是智者鑒察古今,綜覽世事,發現事物的性質類似,眼前某國興衰,有如重複多年前另一國興衰。相同相異,取決於參考的時代有多廣闊,以及採取甚麼角度觀看、抽取甚麼特點比較。近來香港發生三件佔據公眾視野的事件,不談古今,單講幾十年內,都屬罕見。

 

第一件是紅山半島被指僭建。九月中華南大雨,香港政府依據統計推算,這場暴雨是「五百年一遇」,多處水浸、山泥傾瀉。紅山半島是位於港島南區白筆山的獨立屋建築群,大雨連綿導致七十四號屋底層以下的土壤流失,地牢外露,揭發有關屋宇甚具僭建嫌疑。僭建時有聽聞,至少港府在過去幾年聲稱「違法就是違法」,前行政長官、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更稱會整頓所有違章建築。暴雨洗刷過後,弄得樓宇藏污納垢處原形畢露,甚至有倒塌之虞,則多年不見。

 

建立良好學習習慣The Learning Habit Loop

大家有否試過,一直在學習卻很難真正掌握技能或知識?筆者今次想為大家簡介一個名為「The Learning Habit Loop」建立學習習慣的理論,坦白說,這個理論有好的地方,但同時亦有待改善的地方,筆者嘗試以多角度分析這個工具。

 

(註:本篇文章遍向理論居多,與平日分享的「貼地」實用技巧有些不同)

 

首先,學習習慣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技能,它可以幫助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The Learning Habit Loop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幫助人們建立自己的學習習慣。The Learning Habit Loop包括四個步驟:Prompt、Need、Action和Delight。先為大家介紹The Learning Loop的四個部份:

 

Prompt (提示)

Prompt是指啟動學習習慣的開端,它可以是一個問題、一個挑戰、一個目標,甚至是一個想法。例如:「我意識到:如果我不學習這技能,將會面臨被淘汰!」Prompt可以幫助人們開始思考和探索新的領域和知識。一個好的Prompt應該是明確和具體的,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Need (需求)

好書推介與應用:《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

「Annie姐,跟住落嚟應該點做好?」

「Annie姐,我唔係好識呢個步驟呀...可唔可以教多次我?」

「Annie姐,唔好意思,嚟梗嘅部門會議,我應點講先好?」

 

作為主管,有否試過一直期望員工能夠自主地解決問題,但卻發現他們總是需要你的指引和決策?或是遇到員工出現表現不佳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發揮潛力?

 

筆者想為大家介紹《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一書。這是一本非常有啟發性的書籍,書中作者引用了撒提爾的冰山理論,介紹了如何利用教練模式來幫助員工發揮其潛力,這可幫助主管學會如何成為一位好的教練,並自發解決問題。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們對於如何成為一位好的教練可以有更深入的認識,以下先作簡單介紹:

 

撒提爾的冰山理論是一種用於分析人類行為和溝通的模型。該理論將人類行為分為表面行為和潛在行為兩個層面 (冰山有多個部份,例如:行為、觀點、情緒、期待、渴望等)

萬卷書、萬里路,有何理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不少人由童蒙時期已獲耳提面授的教導,或許無數人深感認同,此話歷久傳誦,甚至不知出處,竟也認定它必定出自哪部經典。「讀」一句不但並非出自偉人之口,是否恰當,也可商榷。

 

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條的解釋如下︰「人除了要吸取課本上的知識外,還得要多到各地旅行,開拓視野,以增廣見聞。」沒有標明出處,該定義的依據也成疑。考究這句名言的出處,暫不見出於何本,最近似的是明代畫家兼高官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畫家修養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董其昌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並舉,視為同等重要。中間「不如」二字恐怕是後人加上。

 

雖然話語未必出自名流高士,還可以恰當,如此就要審閱這句話講甚麼。「讀萬卷書」指博覽群書,從二手資料獲取諸多知識;「行萬里路」指遍歷山川,親身獲取諸多體驗。兩者都是非常多。如果引這句話來支持親身經歷勝於獲取知識,而不論本來包含的「多」,先不論「讀」一句對確與否,引用者已忽略該句一項重要元素。

 

失去積極性,慢慢變成了拖延

《人際舒適心理學》

這本書日由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帝三所寫。
這次的分享重點:「一個人的積極性,是怎麼被磨沒的?」

<愛的鼓勵>

大多數人對現實的理解很匱乏,這造成我們對現實的期許,常常會事與願違。

比如,明明兩個非常努力在一起的人,最後卻分道揚鑣了。

這是為什麼?

分享作者的其中一名學員案例,你就懂了。

一個年輕的丈夫,本來不願意出門散步,但為了陪伴自己的太太,他還是打算咬著牙出門。

妻子看到丈夫有所行動,還是很高興。可是,剛要出門,妻子就對他說:「走路的時候要把腰板挺直了,別跟個小老頭一樣,給我丟人。」

妻子這麼說,完全是為了鼓勵丈夫,是為了丈夫健康的「愛的鼓勵」,只是語氣有點生硬。

但是丈夫卻因為妻子的一句話,停下了出去散步的腳步,默默轉身回屋,關門前說了句:“覺得我丟人,我還是不出去了吧。”

妻子覺得丈夫“不可理喻”,她覺得自己是為了丈夫的健康才這麼說的,但結果是妻子的善意扼殺了丈夫的想法。

如果這個時候,妻子沒有說“走路的時候把腰板挺直了”,而是說“你能陪我散步,我非常開心”,或許丈夫在散步的途中就會因此來了精神,自然就把腰板挺直了。

什麼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人際舒適心理學》

這本書日由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加藤帝三所寫。作者總結了大量的人際交往案例,他發現有三類人你一定要遠離,因為他們帶給你的只有消耗。

這次的分享重點:「你需要遠離的是哪三類人?」

<求安慰的人>

你周圍一定有一類人他們總是試圖尋求周圍人的安慰。

他會把自己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不幸,無差別的通通告訴周圍的人,然後他們還會叫你保密。這類人完全不理解人際關係中的距離感是怎麼回事。

他們總是像一些關係並沒有那麼進的人傾訴,然後還期待那些人能夠安慰他們「你太可憐了」,聽到這樣的安慰他們會很開心。

這樣的人幾乎都有情感缺乏症,他們希望通過安慰的言語被治癒。

而且,由於這類人太想被同情,太想聽到「你太可憐」這樣的話,所以他們看不到自己與他人關係間的距離。他們總是盲目地想把人卷入自己的世界。

跟這樣的人相處,最大的問題是,你不僅要安慰對方,而且要承受對方給你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這種負面影響,會直接映射到你的生活,需要你消化很久。

新手主管面對的奇難雜症?

關於這個課題,筆者過往有幸於不同行業企業進行培訓服務,當中就著「新手主管」,嘗試了解過不同的情況 (本篇文章以提出各新手主管面對的奇難雜症為主,至於相關對策及技巧等等,會有另一篇文章專注探討):

 

首先作簡單列舉「新手主管」的類型:

A) 由初階/副手級別晉升上主管 (而本身和你一起共事的同級同事,轉眼變成你的下屬);

B) 由內部調遷 (對公司文化有一定熟悉程度,但對部門運作較陌生);

C) 由外來「空降」這個新職位 (具相關工作 / 行業經驗,但要重新適應公司文化及新的人事關係)

 

而因應以上各種類型,新手主管在面對團隊及工作時可能會遇到以下難題:

1.         缺乏經驗:新手主管可能缺乏相關經驗和知識,尤其是在面對年資較深/年紀比自己更成熟的下屬,當他們提出挑戰和問題時。這可能會讓他們難以做出適當的決策和管理團隊。


2.         建立團隊文化:新手主管需要建立一個團隊文化,以促進協作和團隊合作。這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目標,並確定如何使每個人都感到參與其中。


好書推介與應用:《被討厭的勇氣》

「如果我拒絕...我驚佢會唔鍾意我...」

「我想投身XXX行業,但我怕父母反對,佢唔期望我做呢行...」

「我生活咗咁多年,都Feel唔到幸福...」

 

大家有否出現過以上情況/想法?如果你答「有」,可以留意今次想跟大家分享的的書藉,叫《被討厭的勇氣》。

 

關於「勇氣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由日本心理學家岸見一郎和著名作家古賀史健合著的書。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教導讀者如何實現自我實現和幸福。

 

讀者們或者會感受到自我實現和幸福的真正意義,以及實現這些目標需要的勇氣和行動。書中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學理論,讓我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價值觀,而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勇氣和行動,以及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此外,這本書也讓我們明白到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認可,而是要尋找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並將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發揮到極致,從而實現自我實現和幸福。

  

從應用心理學認識「情緒管理」

如果現在我問大家:「你今天心情如何?」

……

你會如何回應?

……

如果你回答的是「開心」或「唔開心」

這些字眼只是總括了大量正面 / 負面情緒的抽象形容。

 

關於情緒管理的課題,筆者認為情緒管理最重要是:增強我們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種類(文章後段將會簡述情緒的細分類別),從而「對症下藥」。

除此之外,有效的情緒管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改善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些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如何在職場上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辨識常見的正面 / 負面情緒、並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從而更好的工作環境。

 

1.         認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這包括了自我觀察和情緒辨識。當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便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你在工作中感到壓力時,你可以試著深呼吸、放鬆身體來緩解壓力。

 

2.         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