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萬卷書、萬里路,有何理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不少人由童蒙時期已獲耳提面授的教導,或許無數人深感認同,此話歷久傳誦,甚至不知出處,竟也認定它必定出自哪部經典。「讀」一句不但並非出自偉人之口,是否恰當,也可商榷。

 

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條的解釋如下︰「人除了要吸取課本上的知識外,還得要多到各地旅行,開拓視野,以增廣見聞。」沒有標明出處,該定義的依據也成疑。考究這句名言的出處,暫不見出於何本,最近似的是明代畫家兼高官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畫家修養所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董其昌把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並舉,視為同等重要。中間「不如」二字恐怕是後人加上。

 

雖然話語未必出自名流高士,還可以恰當,如此就要審閱這句話講甚麼。「讀萬卷書」指博覽群書,從二手資料獲取諸多知識;「行萬里路」指遍歷山川,親身獲取諸多體驗。兩者都是非常多。如果引這句話來支持親身經歷勝於獲取知識,而不論本來包含的「多」,先不論「讀」一句對確與否,引用者已忽略該句一項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