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

關係相處-承諾篇

「五月的天~♫ ~夢開始要鮮豔~♫」這是夏天氣息緩緩滲入生活的時節 有點微風 不至於酷熱難耐 大地萬物也終於從寒冬甦醒 走過粉嫩春天的賴床 換上光彩炫目的衣裳 蓄勢待發著 而在充滿朝氣生機的同時 準畢業生們也正如火如荼的完成階段任務 規畫自己的未來去向 是個滿懷希望和新開始的月份

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呢? 你答應過自己什麼? 又或者 你允諾過別人什麼呢? 是否正在履行承諾的路上 還是出現了更令你心動的岔路?

關係相處-初心篇

這個月有好多各式各樣的「節日」愚人節、清明節、兒童節、復活節、地球日...

你個人有堅持哪天一定要做的某件事嗎? 還是配合其他人的安排? 米雅因為信仰的關係 家裡沒有掃墓的習俗 我的伴侶家裡則是尊崇慎終追遠 相信很多朋友的做法各異 也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無須要求他人認同自己 更不用違背內心去強迫接受他人見解

在一段關係中長期相處 如何保有最初的自己 彼此尊重 不迷失自我? 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守則讓大家參考

個人空間: 

除了實際物質層面指的空間(所謂OOO小天地) 隱私神秘感朋友圈 大家應該都能體會這3點的重要性吧! 

溝通要懂得開場提問,更要懂得「接話」

《好好接話》

這本書是由日本傳達力研究所所長、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山口拓朗所寫。
他從小就為怕生和容易緊張的個性苦惱,於是藉由擔任雜誌記者的機會,從採訪現場領會溝通技巧,克服內心恐懼,形成獨特的溝通風格。他在書中提煉出很多溝通技巧,讓你現學現用,不再因為說錯話、反應慢而懊惱後悔。

會說話是優勢,會接話才是本事。這次分享書中關於接話的3個小技巧。

<運動對話轉向語,巧妙轉移無聊話題>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無聊的話題,對方講得津津有味,自己卻毫無興趣。如果生硬岔開話題,會讓對方打消和你交流的興趣。長期這樣子,會不利於人際關係。當你想要換話題時,可以用「對話轉向語」來改變談話方向。

什麼是對話轉向語呢?我們都知道。汽車變換方向時需要開啟"方向燈",給附近車子發出信號。對話轉向語,就相當於氣張的"方向燈",能巧妙切換話題。

「說到......」是最常見的對話轉向語用它來回話,會讓人覺得你提到的話題是偶然想起來的,這樣就不會讓對方感到不愉快。

用閒聊做熱身

《好好接話》

這本書是由日本傳達力研究所所長、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山口拓朗所寫。

在上一篇,我曾分享過提升溝通力的技巧,這次我們繼續解讀書中關於引發話題的三個秘訣,分別是:「從舒緩做起」、「“四大話題"口袋書」、「"最能聊、最好搭"的話題」

<從舒緩做起>

「你家孩子是哪所大學畢業的?現在在哪高就?年收入是多少?」
「你老公是做什麼的?」
「你多重?你多高?」

聊天的大忌就是給人壓力,急著探聽別人的事。尤其是問到私事,很容易引起對方的防衛心。想跟人聊得愉快,就要意識到談話中壓力的存在,一定要從舒緩的狀態做起。這就是聊天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也是對方以後願不願意繼續和你聊天的心理依據。

「跟不熟的人也能聊」,這才叫閒聊。如果把交流比喻成運動,那閒聊就是「熱身運動」。我們都知道在熱身時,你的動作一定要輕、慢、柔,盡可能舒展,這樣可以避免你受傷,並且在運動中表現得更好。同樣的道理,只有慢慢把氣氛炒熱了,你才能很好的消除談話間的誤解,即使你聊到了一些私事,對方也不會太排斥。

抓取無關話題的閒聊,有以下優點:融洽交流氣氛、了解對方的個性和興趣、無關痛癢的結論不會造成意見相左等。

「我來當導演」的預演溝通法

溝通不在於你說了甚麼, 乃在於對方聽進了甚麼。 在上篇文章中,  一位讀者的回應說, 他嘗試照著問題反思, 意想不到地竟用了112 分鐘, 想起了他對孩子的暴怒不是來自孩子的話, 乃是孩子的自以為是的高姿態, 這種高姿態的態度令他在腦海中把兒子與他直屬上司聯繫起來, 平常的委屈在唯唯諾諾的壓抑中(如上文中提粉飾太平的危害), 剎那間便對孩子爆發出來, 結果無言的溝通維持了差不多兩年半了。他終於知道問題不是孩子是自己那受委屈的心。

我相信一個真思考, 反省自己的人必定是能克服困難的人, 我也盼以下的內容能幫助更多的人答出無言溝通的一小步。

邁克爾·J·福克斯曾說,“家庭不是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唯一的事情。" 家庭失去了和諧溝通便失去了真正的家, 失去了家, 生命總是感覺那麼的不完整。重建溝通之路, 其實也是重建生命之路,。所以上文的自我反省必須是第一步, 能真實面對自己生命的人才能有真實的溝通, 在重回雙向溝通前, 我必須引用約翰·C·麥吉爾的名言,“真正的溝通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在於對方聽懂了什麼。” 

溶去那無言的雪: 當家庭的兩代人已不能再溝通時....

談了兩篇關於溝通的文章,有讀者感嘆的回應,無言已是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溝通,開口只是又一次兩代大戰的開始。在社運、疫情的雙重夾擊下,社會撕裂和兩代溝通決裂成為不少香港人日日面對的問題。在大環境、大時代的洪流下,作為家長該如何衝破冷冰的沉默重建溫暖的溝通之路。筆者嘗試以三篇文章作回應, 盼如在大海中水滴般的文字能供給你那麼一點點的方向。

 

馬丁·路德·金曾說「和平不是沒有衝突,而是在衝突中保持理智。」 許多決裂性的衝突不是因一次激烈的爭吵而引起,乃是在多次粉飾太平,更甚的是鐵幕下的太平所引起的強烈性反彈,在多次內心衝突壓抑下爆裂出來的傷害。 在重修溝通之路時,首要的不是與對方重建勉為其難又軟弱無力的溝通,例如 「吃飯了沒有? 今天到那了? 遊戲好玩嗎?」  這些話在平常的兩代關係中是有益的, 因為這讓人能感受到被覺察的存在, 但是在傷害已深的關係中, 閒聊就成了無意義, 無誠意的冰冷聲音, 稍一不慎, 因不滿對方的回應, 又再引起一輪激烈的對話, 令鋪了雪的關係再累加了一埸霜。

在嘗試再次展開溝開前, 運用理智回想自己在衝突時,為了粉飾太平下有何失去理智發出傷害性的說話和行動,也認真地面對自己, 為何面對自己親愛的下一代令你失了理智說出, 做出一些你想像不到自己會說的話, 做出一些你難以置信的事。 以下一些問題可供參考反思

提升溝通能力的6個小技巧

《好好接話》


這本書是由日本傳達力研究所所長、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山口拓朗所寫。作者運用綜合心理學、大腦科學、人類行為學等相關知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溝通風格。並且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幫你有效化解剛尬,消除說話緊張,學會好好接話的絕技。

這次分享書中關於提升溝通能力的6個小技巧。

<日常回應>

想讓人覺得你是「會聊天的人」,就必須從日常的小事練起。
例如:
當看見朋友穿新衣服時,你可以立刻回應:「啊,新衣服哪裡買的呢?」
當看見泛黃的樹葉,你可以做個小感慨:「一葉知秋,秋意濃。」
當大碗的麵端過來時,你可以評價:「哇!好大一碗。」
在公車上和嬰兒對視時,你可以嘗試用微笑和他交流。
甚至一個人看新聞時,你都可以肯定自己的判斷:「嗯,我就知道是這樣。」

這些練習能夠有效提升我們的「交流反應力」。

我們還可以把「早安」「晚安」「我上班了」「謝謝」這種打招呼的話掛在嘴邊。堅持這麼做,當有人找你說話時,你就能迅速給予回應。這樣子他就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語言上的「安全感」。

精銳社畜 VS 發揮所長 ?高效主義下家長對子女的 「培育」

前些日子走進洗手間時, 聽到一位約9 歲的小朋友長長的嘆氣, 感嘆地說今天終於有 1 小時的空閒時光了, 然後低著頭走出了洗手間。約9歲的小孩生活已失去了陽光的色彩, 我想他應該又是一個被父母「高期盼、高投資的產品」吧。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好,成為未來的優秀人才。為此我們花盡心力, 精心計劃為的是讓孩子不甘後人, 充分發揮其潛能, 但是孩子不是工廠的產品, 沒有情緒, 任由擺佈, 有時候孩子像漏了氣的氣球, 對學習失去了動力, 當孩子們遇到學習困難時,往往會讓家長感到煩惱和無助。作為多年的青少年工作者, 盼能引用兩位知名教育學家的話作回應:

陶知行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 這句話提醒我們,子女的學習態度和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當我們撫心自問時, 作為監護子女的成人, 我們真的知道他的興趣所在嗎? 

我們可曾留意他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呈現出喜悅嗎?  

我們是在把子女培養孩子為精銳的社畜還是真正協助孩子活出更豐盛的生命? 

被遺忘的尊重: 兩代斷裂溝通的劊子手

在香港社會運動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溝通變得比從前更加斷裂和分割。陌路家庭已成香港家庭生活的新形態,  同住屋簷下, 彷如陌路人, 家中的溝通退化為只要今晚沒有吵鬧已經是美好的晚上。

作為一名輔導員和專業教練,我認為兩代溝通是能在尊重的基礎下開拓一個全新的格局。以下是我淺談三點建議:

首先,珍惜和尊重每一次溝通的機會。像蘇格拉底所說,“談話是最好的運動。”當你和你的孩子交談時,請傾聽他們的觀點和想法,不要打斷他們的談話,也不要責備或批評他們。不打斷, 不責備, 不批評, 這樣已經可獲得兩代溝通的基礎 : 孩子感到被尊重,進而使他尊重你而不是屈服你。

其次,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溝通的挑戰。像約翰·迪威所說,“教育不是填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當你和孩子溝通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這時,不要放棄,更不要被猛烈的情緒征服理智, 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些挑戰。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與你交談,試著問問題,例如, 你是否感到不自在? 如果是, 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嗎? 只要讓他們開口說實話,已經促進了這一次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