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

怎麼一不留神便已成為社畜 被工作支配了日常生活

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又為了什麼而生活?怎麼一不留神,便已成為被工作支配生活的社畜了?近日我正在觀看一套名為《殭屍100~在成為殭屍前要做的100件事~》(ゾン100~ゾンビになるまでにしたい100のこと~)的日本動畫,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一個活力十足、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熱血少年,沒想到他的人生卻隨著入職一間無良公司,從此成為失去自己的社畜而出現轉變。而剛在新公司工作了半年的我,亦覺得自己正朝著社畜的生活前進。

精銳社畜 VS 發揮所長 ?高效主義下家長對子女的 「培育」

前些日子走進洗手間時, 聽到一位約9 歲的小朋友長長的嘆氣, 感嘆地說今天終於有 1 小時的空閒時光了, 然後低著頭走出了洗手間。約9歲的小孩生活已失去了陽光的色彩, 我想他應該又是一個被父母「高期盼、高投資的產品」吧。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好,成為未來的優秀人才。為此我們花盡心力, 精心計劃為的是讓孩子不甘後人, 充分發揮其潛能, 但是孩子不是工廠的產品, 沒有情緒, 任由擺佈, 有時候孩子像漏了氣的氣球, 對學習失去了動力, 當孩子們遇到學習困難時,往往會讓家長感到煩惱和無助。作為多年的青少年工作者, 盼能引用兩位知名教育學家的話作回應:

陶知行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 這句話提醒我們,子女的學習態度和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當我們撫心自問時, 作為監護子女的成人, 我們真的知道他的興趣所在嗎? 

我們可曾留意他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呈現出喜悅嗎?  

我們是在把子女培養孩子為精銳的社畜還是真正協助孩子活出更豐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