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認知心理8]思想規條

“你還記得我們討論過自動化思想這個概念嗎?” 治療師問.

“當然記得, 就是... 一些對於外在環境而出現得很快, 但又很難察覺的想法吧? 像是我看到上司給我的便條就會想到他可能要罵我之類的” 經過了治療師多次的會談, 我已經把之前學到過的這個概念記得很清楚.

“沒錯, 而這些想法之所以會出現而且運作的這麼快, 是因為他們是建基於我們長年累月所建立而且習慣的規則. 比如說, 如果你從小時侯只要被有權威的人像是老師叫到的時侯通常都被罵, 你很快就會在心中建立出只要有長輩要和自己講話, 就代表他要責罵自己的思想規條 ”

治療師講的我覺得很有道理, 因為我的確從小就怕要和老師講話.

“當然, 一般來說, 思想規條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 像是我們知道一些規則, 比如說在什麼場合有什麼行為是應該的, 有什麼行為是不對的. 這類的規則都讓我知道應該怎樣待人處事”

“但如果這些規距太過死板或是不合理, 我們把他們當成看待每件事的前提的話就很容易遇到問題了”

“前提嗎?”

[認知心理7]從認知理解情緒

我試著總結一下要想法和情緒的關係.

“首先是...情緒是主要是被想法, 多於外在環境影響...”

“然後是這些想法很多時候是自動的, 很難察覺的, 而想法的內容剛影響我們所感受的情緒類型”

“如果想法變的不現實, 就可能會導致情緒困擾或是過度反應”

我寫下了簡單的筆記摘錄著重點, 同時也回想著治療師對我說的話.

“所以, 我會覺得焦慮並不是純粹因為工作或是上司對我的要求...” 我看著我桌上還有上禮拜我上司叫我打電話給他的字條.

“而是因為...我在看到這些事情的時候的想法...” 我努力的回想我看到這張字條時候的想法.

“我看到這張紙的時候, 我覺得我可能要被罵了, 我覺得我可能又做錯了什麼事...”

“然後, 因為我的想法讓我覺得我可能被罵後心裡會受傷, 所以覺得焦慮...” 像在拼拼圖一樣, 我嘗試把治療師跟我講的話和我的經驗拼湊在一起. 我覺得這總算是一個我能理解的角度, 至少這我覺得得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 而不是我失控了.

“嘟嘟嘟---!嘟嘟嘟---!” 電話一時間打斷了我的思考. 另電話的另一頭的人如我所料是我的上司.

[認知心理6]情緒困擾的思考模式

“而且, 過度反應通常伴隨著一些特定的思考模式, 我們不如檢視一下你在跟上司見面的時候的想法吧” 治療師說著.

“首先, 你還記得我們之前談過的自動化思考嗎? 你覺得你當時有在覺得焦慮的時候, 有被自動化思考影響嗎?”

“自動化思考是指我們的像是自動一樣產生的情緒反應, 沒有經過什麼有意識的想法...” 我回想著這個治療師跟我講過的概念.

“的確, 我記得我在我上司的房間的時候, 我的焦慮情緒來的很快, 就想是反射動作一樣”

“嗯, 還有一點是, 思考會變得個人化(personalized)或自我中心, 也就是說會把很多明明跟自己不相關的事情都看成和自己有關.

“這個...我不知道, 我上司在跟我會面時候的語氣, 態度, 表情, 應該都是跟我自己有關吧?” 

“怎麼說?”

“嗯, 就我覺得他跟我講話時候語氣很冷淡, 態度嚴肅, 還有看起來不滿的表情都是因為不喜歡我, 或是不滿意我的回答吧” 我嘗試說明我的想法.

“那有沒有可能是你高估了這些觀察和你的關係呢? 像是可能他平常跟人講話就是這樣?”

“他的確是個這樣的人, 可是他在跟我會面時有這種表現, 很難說跟我沒關係吧?” 我有點質疑的反問.

[認知心理5]過度反應 (Overreacting)

在今天的辦公室, 我一直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自上次我的上司跟我說要跟我會面之後, 他都一直沒有找我, 但今天他終於叫了我去他的房間.

如坐針氈的我手心冒汗, 心跳加速, 等待著上司的指令.

“之前交給你的工作都應該做好了吧?” 他開門見山的質問.

“差不多了...” 最近因為工作繁忙加上自己的情緒問題, 所以工作進度拖延了不少, 所以我也只能這樣回答. 聽到自己有氣沒力的聲音, 我也很擔心他的反應.

“差不多是差多少?” 他的聲線聽起來像是已經責怪我一樣.

“再...再過幾天就好了” 我勉強自己的回答, 因為我真的不敢想像如果我要求更多時間的後果會是怎樣.

“好, 那下禮拜我再把新的工作交給你, 沒問題吧?”

“是...是的”

回到自己坐位的我, 腦中仍纏繞著剛剛的情境. 明明只是短短的對話, 我卻戰戰競競的擔心了一整個禮拜, 明明已經有跟治療師聊過我覺得焦慮的事情, 但剛剛卻腦中一片空白, 完全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一想到自己被迫而承諾的限期, 還有下禮拜的新工作, 現在在我腦海中的就只有壓力.

---

[認知心理4]情緒的主題

“你覺得為什麼被不喜歡會不開心呢?” 治療師問了我一個看似簡單卻很難回答的問題.

“被不喜歡就是會不開心啊, 不是很自然嗎?” 我實在想不出什麼解釋.

“那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想到被同事不喜歡, 直到你覺得不開心之間, 有任何的感受或想法嗎?”

“被不喜歡...還有不開心...可能是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吧”

“若有所失其實是蠻好的講法, 你想想看, 我們覺得不開心的時候, 通常都是因為失去了一些什麼吧? 比如說錢包掉了, 或是更嚴重的失去健康, 或是親朋好友” 治療師講出了他的答案.

“可是, 我被不喜歡也沒有失去什麼啊” 雖然我同意損失是各種傷心的共同之處, 但我還是覺得這理論沒有解釋到我為什麼我會不開心.

“但損失或是失去什麼的定義其實是很廣的, 雖然你被不喜歡的這件事上面沒有失去什麼物質, 但可能你覺得你失去了跟他友好的關係, 又或者是你的自尊吧”

我安靜了一下, 想著我是不是如治療師所說的, 因為被不喜歡而覺得失去了什麼. 對我而言, 這個同事雖然不是什麼親朋好友, 但我還是期望跟他維持良好關係吧.

“我想, 我可能是覺得, 如果被他不喜歡, 我會覺得失望吧, 因為我蠻期望可以跟他維持好的關係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訴治療師.

從應用心理學認識「情緒管理」

如果現在我問大家:「你今天心情如何?」

……

你會如何回應?

……

如果你回答的是「開心」或「唔開心」

這些字眼只是總括了大量正面 / 負面情緒的抽象形容。

 

關於情緒管理的課題,筆者認為情緒管理最重要是:增強我們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種類(文章後段將會簡述情緒的細分類別),從而「對症下藥」。

除此之外,有效的情緒管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改善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些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如何在職場上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辨識常見的正面 / 負面情緒、並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從而更好的工作環境。

 

1.         認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這包括了自我觀察和情緒辨識。當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便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你在工作中感到壓力時,你可以試著深呼吸、放鬆身體來緩解壓力。

 

2.         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

文字創作:感到悲傷時可以做的七件事

最極致的悲傷是什麼?是沈默。

 

首先每個人對於悲傷的表現方式並不一樣,幼兒期的我在感到悲傷時第一反應總是大哭,一直哭直到睡著為止,又或者是向朋友描述我現在悲傷的情緒。但到了現在,我長大了,感到悲傷時我卻沒有出現任何生理反應,也許是硬撐也或許是我想逼迫自己忘記悲傷。

 

再來我想先給大家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曾經看過一對很恩愛的夫妻,女方後來因患上癌症而過世,而男方在得知這個消息到舉辦完喪禮,他一滴眼淚都沒有流出,他也沒有選擇封閉自己,反而是像個沒事人一樣的繼續工作、跟朋友聚會,那時大家都以為他瘋了又或是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他的妻子,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我們和他一起在商場逛街吃飯,隔壁桌坐的是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小孩,外人都可以看出來他們很恩愛,結果這時候我的那位男性朋友哭了,當下的我們很慌張,結果他這時候默默說了一句:如果她還在,我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幸福吧。

 

這時候我們才發覺,原來最極致的悲傷並非自暴自棄、每天哭泣,而是沈默。

這位朋友後來也看了醫生,結果是憂鬱症,因為他獨自一人承受太多了。

 

我很害怕世上也會再出現這樣的人,所以再來我想告訴大家幾個處理自己悲傷情緒的方法: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都是孤獨的,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才能相處的舒服。 

找一個讓你舒服的人,勝過一切保健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生。 

相處舒服,是最好的朋友關係 

《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 

和自己同頻率的人在一起,你會覺得舒服又隨意,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流逝,哪怕心頭多麼烏云密布,也彷彿瞬間被驅散,即使默默不語感覺也愜意。 

與頻率不同的人在一起,則渾身感覺不自在,不得不戴上虛假的面具,說著違心的話語,聽各種莫名其妙的抱怨,最後結果搞得自己心情頹喪。 

有些人你相處起來費勁,有些事你看不慣看不懂,別勉強自己。 

何必為了不值得的人生氣,何必為了擠不進的圈子著急。 進不去的圈子不適合你,費力不討好的朋友不值得你珍惜。 

莊子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平淡相交,聊得來,說得開,不掩飾,不累心,這是交友時最舒服的狀態。事實證明,舒服才是和朋友最好的相處模式,這樣的友誼也不會輕易消散。 

一念變,命運變;一念開,萬世開

物理學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量子糾纏裡說,一個粒子,可以存在於宇宙中的任何一個位置,當你看它的時候,它就定位在你的眼前。

物質-能量-心念

 物質的本質是波粒,是有很多個微粒的組合,微粒不斷的解析,就是心念,現在量子物理已經有所證明。所以物質也是能量,是我們的心念。因此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窮困潦倒,是障礙重重,是身無立錐之地,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心念。只要你的心念改正了,那麼感召的都是正能量,假以時日,命運就會向好的方向轉變!古聖賢說,心變則命變,心變了,命就變了。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最偉大的發現,那就是物質就是能量。這也是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他向我們揭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玉石、鐵礦、木頭、草木,你、我、他,包括我們的身體和心念情緒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在佛家經典《心經》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肉眼所見到的並非真實存在,肉眼看到的只是一種幻象,還有超越眼睛所看到的更本質的存在。說得更明白一點,我們看到房屋、牆壁、身體都不是真實的,它們只是能量的化現。由於電子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以致我們的肉眼看不出來,把這些微粒的組合和波動,認為它們是一個實體。

關係相處-情緒篇

下周即將迎來農曆新年 米雅在此預先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溫暖豐盛╰(*´︶`*)╯

過年對於多數人似乎是又愛又恨的假期 除了一年當中休最多天之外 還是與家人連日朝夕相處的一大考驗… 光是想像就足夠頭疼不已 面對親友們的關心問候 表面謙禮微笑 內心可能怨氣指數不斷攀升 直到沸騰 轉為尷尬收場 相信這畫面各位心有戚戚焉 也真心不樂見

到底為什麼會演變為如此劇本呢? 答案是: 情緒(;`O´)o

情緒觸及範圍相當廣泛  但只要能駕馭這隻變形蟲 可以說就解決了關係相處間80%的問題

以下來一探究竟 當自己或對方產生情緒、情緒起伏時該怎麼辦?

【承認】情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