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

米雅書單-幸福號列車2.0

米雅推薦書名: 幸福號列車2.0

作者: 張曼娟

出版日期: 2023/11/10

出版社:時報文化

「『所謂幸福就是在一個恰當的地方,過著合適的生活,那是我喜歡的生活。』說起來不難,做起來實則不易。它需要的是一個自我理解的過程,對別人來說合適的生活,對我來說一定合適嗎?我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是,但我們常常被類似的價值觀與美學所制約,以為別人喜愛的,就是我的追求。」

文字創作:感到悲傷時可以做的七件事

最極致的悲傷是什麼?是沈默。

 

首先每個人對於悲傷的表現方式並不一樣,幼兒期的我在感到悲傷時第一反應總是大哭,一直哭直到睡著為止,又或者是向朋友描述我現在悲傷的情緒。但到了現在,我長大了,感到悲傷時我卻沒有出現任何生理反應,也許是硬撐也或許是我想逼迫自己忘記悲傷。

 

再來我想先給大家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曾經看過一對很恩愛的夫妻,女方後來因患上癌症而過世,而男方在得知這個消息到舉辦完喪禮,他一滴眼淚都沒有流出,他也沒有選擇封閉自己,反而是像個沒事人一樣的繼續工作、跟朋友聚會,那時大家都以為他瘋了又或是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他的妻子,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我們和他一起在商場逛街吃飯,隔壁桌坐的是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小孩,外人都可以看出來他們很恩愛,結果這時候我的那位男性朋友哭了,當下的我們很慌張,結果他這時候默默說了一句:如果她還在,我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幸福吧。

 

這時候我們才發覺,原來最極致的悲傷並非自暴自棄、每天哭泣,而是沈默。

這位朋友後來也看了醫生,結果是憂鬱症,因為他獨自一人承受太多了。

 

我很害怕世上也會再出現這樣的人,所以再來我想告訴大家幾個處理自己悲傷情緒的方法:

 

保持距離

習慣讓心臟下沉
墜落於匱乏的靈魂
觸底時
會記得提醒自己
愛是你無法承受的消融

習慣被悲傷淹沒
疏離與冷淡做保護色
排斥所有潛在的光源
否則光也會被黑暗吞噬

不要誰來做我的解藥
無法承受離開後的戒斷反應
不為誰上癮
否則解藥也能成為毒藥

寫給悲傷的信:讀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的《超越一生的愛》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寫下了這本書。這本書有時候是萊特的日記,有時候是他以諮商師的身分,寫給人們的建議。有時,他站遠一點,想要置身事外的,勸慰悲傷的人,也告誡身邊的朋友,不要阻礙受苦的人,正當的釋放悲傷。有時候他深陷情緒的風暴,沮喪、憤怒、責怪、相片、回憶,這些東西中卻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安撫這深埋在了心中、在胸口挖出一個大洞的空虛。

不過,萊特是個虔誠的信徒,他再怎麼痛苦,仍然能保持希望,盼望有一天,能夠在未來與妻子再相見。他在《超越一生的愛》的結尾中說道:

我和一位好友提到這件事,他說悲傷就像逝去的人給你的擁抱。說得對極了。當我坐在琴前彈奏、沉思,我感覺喬依絲走到我的背後,張開雙臂將我擁入懷中。

那我們呢?如果我們不相信,是否就不會有希望?但我們——不論是有信仰或是沒有的人——至少會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相片與回憶即使再怎麼卑微、無力、虛假,無法保持和連結到那曾經真實存在的「你」身上,我們仍然無法,輕易的將它們捨棄。我們需要它,須要代替你而活著,延續你在這世界上的痕跡。

【雜記】安慰

她說:「為什麼你不願意告訴我,你的近況與悲傷呢?就像你把我們當成了外人。」我看著她,啞口無言,我不願意帶給她的負面情緒,我也並不願意被他人看見,我的遍體鱗傷。但我真的告訴她我的傷疤,換來的卻是她所謂的「當頭棒喝」,我該多難過呢?那種感覺,猶如,她並不在乎我、她並不以親人的角度看待我,不過是以「一般人」的立場……

她所謂的安慰,一直都有著利害關係,我不過是順著她的劇本走而已。

曾經知道她的好,也知道我真的受了傷,我該以什麼姿態去面對呢?

***

吃著土魠魚羹麵,聽著閩南語老歌,感嘆著這一天又這樣過去了。我那裹足不前的嘗試不曉得,是否,為我生活帶來了莫大的助益。我在雜記這邊編織我的言語,玩著文字遊戲,意欲覆蓋我微弱的傷口。

泛紅,不痛。

後來,我告訴自己,那位親人她不過是一時口快,又或是她真的如此認為,但並無意傷我。後來,我也告訴自己,她待我的好,我仍記得,我相信她是愛我的,但愛我的言語有時傷到我而已。

而已。

如果這一切不曾發生就好了,我想,若是我未曾受傷。

但若是我未曾受傷,我怎麼知道受傷後的彎道風景多美,我怎麼能侃侃而談我復原的經歷。不,我不能……。

***

【靈性社工學】女生痛哭流淚的原因竟是答應參與一個工作坊開始?我們如何處理悲傷關懷流產婦人? --Mio HUNG (Happy Mio Life)

  在2021年的尾聲,12月,筆者有幸成為九龍青年商會《港心廣愛Together We Care – 小天使的足跡》流產婦女關注體驗工作坊的中的策劃委員會的一員,負責設計體驗流程、帶領參加者體驗流產部分、擔任導師予各導師簡單介紹小組帶領技巧以及帶領參加者小組討論。對的,今次筆者再談流產主題。

請不要再叫我樂觀點

筆者並不怎樣喜歡卡通片,但卻很喜歡迪士尼的《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電影講述主角Riley 腦海中有代表不同情感的角色去控制Riley 的情緒。而Riley 的記憶會儲存在一個個記憶球裡面。某天,代表歡樂的Joy嘗試丟掉Riley 不開心的回憶,但卻惹來反效果⋯⋯筆者之所以喜歡Inside Out是因為電影帶出了一個道理—喜怒哀樂都是人皆有之的感受。

打從我們出生起,人們都教我們做人要開心點,不能哭。小時候哭,媽媽總是會制止我們,叫我們要笑。長大了以後,生活不如意也不能哭,因為哭是懦弱的表現。久而久之,我們學會了埋藏自己的感受;我們學會帶著面具待人。

筆者很喜歡聽樂隊Paramore 的歌,最近特別喜歡聽他們新專輯裡面的《Rose-Coloured Boy》,尤其喜歡當中一句:” Just let me cry a little bit longer, I ain't gon' smile if I don't want to”。歌曲意思是講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樂觀得看待事物。當遭遇不幸的事情時,人還要強顏歡笑,簡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