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修練

從人事政策提升員工動力

在現代商業世界中,激勵員工的動力是管理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激勵員工不僅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效率,還可以增加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和投入感。筆者想透過本篇文章為大家分享,探討如何運用人事政策和方法來激勵員工,提高他們的動力 (但文章以宏觀策略為主,如想了解微觀的應用心理學技巧,可參閱其他文章,例如:從「四大軸心」作出個人管理 - 潛放你的內在潛能 或 職場管理者的應用:你必項要了解團隊四類員工)

 

如果從人力資源角度出發,首先了解員工的動機和需求是激勵員工的基礎,而員工的動機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因素中獲得,內部因素包括自我實現、成就和認知,而外部因素則包括薪酬、福利和工作環境。但大家會明白,薪酬因素偏向不可控範圍,因此,管理者應該彈性針對不同員工的需求和動機制定不同的激勵計劃(金錢以外)。

 

新手主管面對的奇難雜症?

關於這個課題,筆者過往有幸於不同行業企業進行培訓服務,當中就著「新手主管」,嘗試了解過不同的情況 (本篇文章以提出各新手主管面對的奇難雜症為主,至於相關對策及技巧等等,會有另一篇文章專注探討):

 

首先作簡單列舉「新手主管」的類型:

A) 由初階/副手級別晉升上主管 (而本身和你一起共事的同級同事,轉眼變成你的下屬);

B) 由內部調遷 (對公司文化有一定熟悉程度,但對部門運作較陌生);

C) 由外來「空降」這個新職位 (具相關工作 / 行業經驗,但要重新適應公司文化及新的人事關係)

 

而因應以上各種類型,新手主管在面對團隊及工作時可能會遇到以下難題:

1.         缺乏經驗:新手主管可能缺乏相關經驗和知識,尤其是在面對年資較深/年紀比自己更成熟的下屬,當他們提出挑戰和問題時。這可能會讓他們難以做出適當的決策和管理團隊。


2.         建立團隊文化:新手主管需要建立一個團隊文化,以促進協作和團隊合作。這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目標,並確定如何使每個人都感到參與其中。


甚麼是KPI與OKR?兩者的定義與分別

相信每位企業老闆 / 部門主管也希望員工能發揮最大績效,為公司貢獻。但從員工角度,大家當然想達成工作目標,但是怎樣去作出績效管理的平衡,乃是一門管理的學問,如何令公司、部門與員工要上下一心,發揮最大績效?筆者想透過這篇文章為大家分享兩個最常見的績效指標制定、目標管理的工具:KPI和OKR。

 

什麼是KPI?

KPI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不論甚麼部門/團隊,它是一種評估表現績效的指標,能夠幫助企業了解自己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如何,以及如何達成商業目標 (相對的工作流向是「由上而下」)。KPI是一種用於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以「結果為重點」 (相對較Result-Oriented)。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各個方面,例如銷售、客戶滿意度、員工績效、產品質量等等。KPI通常是可測量、可定量、可追蹤的,這使得企業能夠準確地了解自己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如何。

 

舉個KPI實際例子:

管理層定下今年的公司總業績指標為一千萬元 ($10,000,000),這個指標傳遞至銷售部,無論用甚麼方法也好,銷售團隊成員們便瞄著這個目標進行「跑數」。嚴格來說,即使年底業績距離目標差一元也不算達標 ($9,999,999),因此KPI有種「成敗輪英雄」的感覺。

 

甚麼是136離律定律?HR應注意的事項

「136離職定律」是一個人力資源領域中的術語,意思是員工離職通常的趨勢:入職頭1個月、3個月、6個月。

 

而在企業管理中,「136離職定律」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特別是在留住優秀員工方面。企業應該意識到員工通常不會立即離職,而是會在心中做出幾次決定之後才離開,因此需要提高對員工的關注和關心,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

 

這個「魔咒」顯示出員工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與工作環境的想法通常是漸進式的。員工可能會有一些疑慮/期望落差,甚至不滿意的地方,通常便會萌生離職的想法,但作為管理者,可以留意以下各樣潛藏因素,以防新入職員工提出離職時為時已晚。

 

於介紹「136離職定律」前,筆者先闡明立場,對這個「定律」未必完全同意,因為當中的離職因素可以有很多樣化,而且單憑這個定律去評論,對當中的持份者未必公平,但筆者就認為:作為管理者有必要知道這個「定律」,「得個知字」也好 (如果你是從事HR人力資源,便更加需要知道這項資訊呢。)

 

根據「136離職定律」,新入職員工離職時期跟以下因素相關:

離職時間:入職首1個月

離職主要因素:跟人力資源相關

 

從應用心理學認識「情緒管理」

如果現在我問大家:「你今天心情如何?」

……

你會如何回應?

……

如果你回答的是「開心」或「唔開心」

這些字眼只是總括了大量正面 / 負面情緒的抽象形容。

 

關於情緒管理的課題,筆者認為情緒管理最重要是:增強我們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種類(文章後段將會簡述情緒的細分類別),從而「對症下藥」。

除此之外,有效的情緒管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壓力、改善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提高工作效率等等。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一些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如何在職場上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辨識常見的正面 / 負面情緒、並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從而更好的工作環境。

 

1.         認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這包括了自我觀察和情緒辨識。當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便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當你在工作中感到壓力時,你可以試著深呼吸、放鬆身體來緩解壓力。

 

2.         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

甚麼是MBTI十六型人格?簡介與應用

甚麼是MBTI十六型人格?簡介與應用

「咦?乜你係E嚟架!咁咪好Out-going囉?」

「我好N架,但我兩個下屬係S,而我會學習嘗試用S嘅角度看待事情!」

「我上司好P架!我要訓練多啲彈性去應合…」

 

ENFJ?ISFP?ESTJ?……究竟是甚麼意思?這其實MBTI十六型人格的心理特質代碼。MBTI是一種基於卡爾·榮格心理學理論的人格分類方法,簡稱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也稱為“MBTI人格測試”。它的構想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幫助女性在戰時找到適合工作的測試方法。

 

MBTI的理論基礎來自於卡爾·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其主張每個人的心理有四個方面:心理能量傾向、認知方式、價值觀和行為傾向。MBTI通過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測試,將人們分為16種不同的類型。每個類型由四個字母表示(不同的心理特質,並由4個字母組成的代碼分析),分成心理能量傾向、認知方式、價值觀和行為傾向的不同組合。

 

這四個字母分為兩個對立的組別,共有四個組合:

企業教練的起源:「教練」名字的由來?

一個關於教練的故事,讓我們了解教練的基本功能。

 

談起「教練 (Coach)」一詞,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假若你有留意球壇的話,或許會想起英超的哥迪奧拿、前美國籃球隊教練的科錫維斯基 (K教練)等。至於現今的商業社會方面,企業教練 (Corporate Coach)的早已盛行,甚至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推行高管教練(Executive Coach)、團體教練(Team Coach)、銷售教練(Sales Coach)等,以刺激公司領導發展新方向、促進部門生產力、作為員工不斷自我提升的催化劑等。

 

但究竟「教練」的起源是怎樣來的?「教練」一詞的起源始於19世紀初期,根據牛津大學的詞彙記錄,當時主要解作「以推動學生通過考試的導師」,隨著其後的演變,教練的形態隨著運動體育呈現得更具體,接著跟大家分享一段故事,這是關於80年代初期,美國網球教練添高威 (Timothy Gallwey) 如何運用提問技巧誘發球手潛能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學員找高威上課,她抱怨正想放棄這項運動,怪責自己身體不協調,她認為自己跟丈夫偶爾出席網球聚會,兩夫婦一起跟朋友打混合雙打時,自己經常「打中拍框」 (即是打中網球拍的邊框,未能打中網球),表現令人感到尷尬,但她丈夫一直刻意遷就她,怕傷及她自尊心,反而令她感到更難過。

【企業管理的新趨勢】

現今大部份的企業都是採用西方的管理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生產質量來達到「營業目標」。由於西方是二分法的思維模式,為了推動員工的工作動力,便衍生了「獎」與「罰」的二分制度,以升職、加薪、獎金去表揚那些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員工;相反以降職、減薪、甚至解僱去苛責那些表現不理想的員工。

回望過去數百年,全球有多少企業因採用這套管理方式能成功生存百年之久,結論是沒多少。因為這套方式欠缺「人性」,管理者只視員工為賺錢的工具,完全忽視其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如何能讓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正因如此,近年有不少企業都面對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倒閉。

有見及此,近年不少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把資源投放在員工的潛能開發,比起輝煌的履歷及超卓的技術,現在會更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係等素質。創立「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理念及佛陀的智慧除了能應用於個人修習,也能廣泛應用於企業、社會乃至世界。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管理的關鍵在於如何管理人心。關於修煉管理心智,佛法無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如何製作履歷表,分享我自己的履歷範本及求職4大招

為何投出的履歷總是石沉大海?我的履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製作履歷?有沒有精美的履歷範本可以直接使用啊?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相同的困擾,畢竟在學校沒有老師會教我們怎麼寫履歷,出社會後就直接面對現實的殘酷,然後反過來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或是經歷不夠出眾。

 

這一篇 Kevin 我將會分享我自己的履歷,並告訴大家我是如何透過 Canva 這個設計平台快速地做出我的個人履歷表,以及求職你可以參考的幾個別人不知道的小撇步,讓你有更大的機會在一堆履歷中勝出。
 

 

Kevin 推薦 Canva 原因:

職場就是戰場,面試就是搶灘,嘴巴就是機關槍。

最近天氣轉涼、不時下著大雨,讓我想起一開始當人資時,都會擔心應徵者因為太冷、太熱、雨太大而打來取消面試,甚至是直接人間蒸發,人資就會被用人單位責怪成效不佳。

但後來想想,我應該感謝這種天氣,因為這就是天擇啊!一場大雨就把不夠積極、容易放棄的人打出原形,老天都在幫我篩人啊!適~者~生~存!

曾經有一場面試,時間剛好在萬安演習前,所以我前一天就提醒應徵者要提早到,不然會卡在半路上動彈不得。

演習前30分鐘,應徵者通知我他臨時出了一點狀況,但他會努力趕來。

演習前10分鐘,他說他在奔跑中。

演習前1分鐘,我走出公司大門向左、向右看,都不見人影。

演習時間一到,路上響起了警報聲,車輛紛紛靠邊停車。我心想:「啊,他來不及了。」但接著遠遠看到一百公尺外有一人狂奔而來,霎時彷彿身處戰地,周圍敵軍轟炸、砲彈四射的樣子,非常震撼。

他的積極不放棄讓他順利地參加了面試,最後也獲得錄取,不是大兵,而是一個薪水相當不錯的職位。可喜可賀。

從那時到現在已過了四、五年,這些年我看著他克服困境與低潮、晉升加薪,現在過得也挺不錯的。乾脆以後面試我都約在萬安演習前好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