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

教你如何分辨三個職場三煞的職位

你有在以下三個位置上工作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是三煞職位。

1. 救火隊
2. 機器隊
3. 是非隊

良好的公司以人為本,擁有歸屬感的優秀人才可以帶領組織走得更遠,所以設計每一個崗位的職涯發展是重中之重,而日常所處理的事務亦牽涉在內。以上三個三煞的職位,可以體現出在職公司在人才上投放資源的盲點。

救火隊:
發展人才不是一直給他事做,更不是給他人家和自己不願做的任務,而是有全面的計劃循序漸進地發展專長。 「救火隊」其實定位了你現在的職位不看重能力的發展,而是看重「救火的速度」。説白一點就是「後備球員」,哪一個球員受傷你就要補上,重點技能是前鋒、中鋒還是守門?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快速撲火」。

一份重點放在「救火」的職位,隨時為每一位同事作後備,毫無規劃,注定了只會離發揮和發展自己這回事愈來愈遠。而更重要的是,救火隊隊員一般壓力指數極高,長期處於精神透支狀態,大幅減低對工作的熱誠,加速進入職場倦怠期。

機器隊:
什麼為之機器隊?就是那些工作內容日復日沒太大變化的職位,就像以往工業時代被機器取代的「流水式工人」天天做着相同的事,複雜度不高,可以純熟到如機器般運作的職位。

人性化的管理時代

           隨著時代的更替,物質的富裕,科技的進步,現今有不少人寧願選擇自己創業或投身斜槓族,都不願終身效忠於一家企業,其原因何在?以往的企業管理模式大都是參照西方的科學管理理論、工業管理理論、行政組織理論等;由於當中欠缺「以人為本」的管理元素,因此導致不少企業人力嚴重流失,頻臨倒閉的危機。故此企業若要持續發展,必須要與時並進,推行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案去保留並吸納人才。

           過去的十五年間,在因緣俱足下,感恩有不少機會成為不同企業的中階管理層,從中了解到雖然這些企業做著不同的生意、有著不同的規模、甚至有著不同的背景與文化,卻有著共通的管理毛病,就是領導者或是管理者都把員工當作工具人,忽視他們的需要和感受,因而導致離職率異常地高。被譽為天才發明家兼蘋果創辦人史提夫.喬布斯(Steve Jobs)也曾犯過同樣的錯誤,以致於被自己所創立的公司和員工背棄。

【企業管理的新趨勢】

現今大部份的企業都是採用西方的管理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生產質量來達到「營業目標」。由於西方是二分法的思維模式,為了推動員工的工作動力,便衍生了「獎」與「罰」的二分制度,以升職、加薪、獎金去表揚那些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員工;相反以降職、減薪、甚至解僱去苛責那些表現不理想的員工。

回望過去數百年,全球有多少企業因採用這套管理方式能成功生存百年之久,結論是沒多少。因為這套方式欠缺「人性」,管理者只視員工為賺錢的工具,完全忽視其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如何能讓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正因如此,近年有不少企業都面對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倒閉。

有見及此,近年不少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把資源投放在員工的潛能開發,比起輝煌的履歷及超卓的技術,現在會更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係等素質。創立「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理念及佛陀的智慧除了能應用於個人修習,也能廣泛應用於企業、社會乃至世界。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管理的關鍵在於如何管理人心。關於修煉管理心智,佛法無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疫境求生 更應求變(二)

三、核心價值

品牌的核心價值指一個品牌的承諾,並兌現為客戶帶來最重要、最具差異性、以及持續性的價值,亦是品牌最核心、最獨特,並且不受時間影響的要素。它能讓客戶清晰地識別並記得品牌的利益點和個性,是驅使客戶認同、喜歡、甚至愛上一個品牌的主要動力。

四、個性

品牌個性可促進品牌形象的塑造,從而吸引特定人群。品牌應該人格化,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可尋找能夠突顯個性的象徵物,來表現品牌的獨特個性。

五、企業文化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屬於自己的一種獨特文化,所有員工都認同並遵守,而且還包含品牌的願景、使命、核心價值和個性,以至在營運、管理、員工行為及企業對外形象都能體現出來,因此亦是企業的靈魂。

六、一致性

避免發表無法跟品牌連結在一起或強化品牌的東西,當你發表任何東西前,先想想訊息是否跟品牌一致?又或者只是單純地有趣但可能會讓你的潛在客戶困惑?為了鞏固品牌,必須確定所有你想傳遞的訊息都能夠相互關聯,並且能夠和諧地捆綁在一起。成功保持一致性,有助於建立品牌的認同,提升品牌忠誠度。

疫境求生 更應求變(一)

在持續不斷的疫情影響下,不少公司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在過往十多年來過分依賴國內遊客消費的行業,更是雪上加霜。自由工作者也不例外,市場不景氣同樣直接或間接影響工作機會。

面對生意不景,不少公司為了能夠在逆境中求存,已扭盡六壬想得到又做得到的方案都竭力嘗試,當中不乏減價策略或升級轉型,中小企可以瀟灑地說做便做,說改便改,但如果是多年苦心經營品牌的人,必定明白品牌價值得來不易,並不能因一時困難而把品牌理念拋諸腦後,因為經營一盤生意,一切戰略都沒有品牌戰略來得重要,「品牌」才是整盤生意的靈魂。有見及此,在推行促銷戰略前,必須先注意以下7點,確保「品牌」不走樣,甚至乎藉此機會強化品牌形象。

一、願景

品牌願景促使管理者朝著目標一同努力實施戰略,而且更要在促進品牌增長的長遠方向上。無論市場或消費需求怎樣變化,亦因為一早有了宏大的願景,能夠既不失自我又回應到市場需求作出產品和服務的調整。從持份者的角度看,願景能夠讓他們清楚知道品牌將朝著什麼方向經營,對實施戰略和實現目標發揮作用,尤其是員工能夠更清晰知道應該朝著什麼方向奮鬥。當品牌遇到不曾預見的威脅時,願景能使品牌避免作出偏離方向的解決方案。假若品牌有機會進行延伸發展,願景提供了清晰的範圍界定,明白到什麼行業和品種可以延伸或不可以延伸。

創業家視角:別讓營銷部孤軍作戰

公司裡大部分都屬於「燒錢紙」的部門,唯有前線銷售和策動銷售的營銷部是燒錢紙之餘卻能夠為公司帶來收益。在這個嚴峻的大環境下經營業務,除了懷著滿腔熱血之外,審慎理財亦是關鍵,老闆可以向其他部門要求盡量降低不必要的支出,但營銷部一句:「投資才有回報。」往往讓老闆又愛又恨。的確欲增加生意額, 沿用固有策略難以實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突破」更是需要大膽嘗試。如果只有老闆支持營銷部向前衝,其他部門卻袖手旁觀,這個營銷戰略注定失敗收場。

內部行銷

營銷管理學有所謂「內部行銷」,並非連員工都不放過要賺他們的錢,而是要讓所有同事都知道及支持營銷戰略的實施,別讓他們抱持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好的營銷戰略必須要全公司全方位各展所長相互配合才能成就出來。

創業家視角:第一桶金從哪裡來?

有些人滿懷壯志一心想創一番事業,貿然辭掉工作實行做老闆。又或因近年的經濟不景氣而被迫辭掉了工作,忽發奇想嘗試接受挑戰貿然創業。從零開始建立一門生意並不容易,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啟動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創業的第一個課題便變成了如何尋找第一桶金?

傳統方法是依賴儲蓄,一點一滴地累積創業資本,這概念非常正確,但有時機會不等人,抓緊「商機」往往才是創業成功的關鍵。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有時「準備」也是豐儉由人,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是創業的第一關。

有專家研究富有的人時發現:大部分富有的人都有正職,都是一名打工仔,然後同時間在工作以外發展自己的生意,生意的範疇主要為炒賣資產和分銷買賣等。用正職的金錢投資自己的生意,極具防守性,比其他人更容易獲得第一桶金。

《頭條新聞》的社會價值

從低級趣味到嚴重違規,政府對香港電台製作了近三十年的諷刺時弊節目《頭條新聞》的評價愈趨嚴厲。在今時今日的政府眼中,《頭條新聞》毫無存在意義,但任何曾經存在或正在存在的東西,總有其存在價值,只是得不到某些人的認同而已。

 

容許我以比較敏感的例子作比喻,先帶頭盔,以下純屬學術探討,並不存在鼓吹色情或貶低任何行業或映射《頭條新聞》(雖然我覺得他們不會介意)。日本發展頗具規模的AV行業,表面上在販賣色情,但為何日本政府容得下讓其合法發展?當中牽涉到經濟和民生兩個層面。

經濟方面,AV業或色情行業對日本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有著可觀的份額,這與日本人的色情文化有直接關係,而日本政府既不採取壓制措施,反而容許其合法化營運,名正言順監管色情行業的操作,反而減少了行業步入歪路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可能性,於政府角度反而更容易管理,並且為其帶來不俗的經濟效益,可謂Win-Win雙贏。

【壓力釋放】如何面對消失中的Work-life Balance?

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論其實早在70-80年代的歐美國家已經出現,但熱愛工作的中國人到2020年都未能有效推行,而且因為資訊科技的發達,這個理論亦慢慢地被時代淘汰,未享受過的中國人應如何自處呢?

打工仔想要投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論當中其實很被動,往往受制於僱主或企業文化是否著重這方面。企業可從福利、員工關係溝通、以及工作時間或地點等作安排,關注員工滿意度,從而提升留存率、公司聲譽、生產力、質量、創造力和顧客服務等。但中國人公司不流行這一套文化(可能中國人員工也不習慣這套文化),導致工作生活平衡模式無法在中國落地,就算香港這個受西方文化影響多年的地方,也被這根深蒂固的中國人習慣影響著。

最近受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都實行在家工作,即表示私人空間也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工作侵蝕,工作與生活已無法劃分界線,更遑論工作生活平衡。原本在工作中積累的壓力,可透過回家放鬆得以減壓,但現在可能24小時也無法完完全全離開工作,壓力無處可宣,日積月累之下,因壓力而引致的疾病便漸漸衍生出來,所以為什麼越來越多香港人精神健康出問題,正是因為沒有了逃離壓力的避風港。

如何面對沒有了/從來未試過的工作生活平衡模式?以下有三項建議:

創業家視角:非物質財產

在會計學上,常被定義為資產的一般是物質資源,如貨幣資金、廠房場地、機器設備、原材料等,但若果是從事創意產業,這些物質性資產往往比較少,反而多為一些有助於經營活動進行的無形資產,如專利權、商標權等皆不具有實物形態。因此從事創作的朋友通常都懂得關心他們的非物質財產,重視知識產權,但營商者則很多時忽略了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在營銷學上,需要為你的產品或服務選擇適合自己的市場策略,如「成本領導策略」、「目標集中策略」或「差異化策略」。成本領導策略的要旨是控制成本低於對手,要達致成本領導地位,基本上是靠規模化經營來實現。先不追求品質,最緊要價格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低成本地位,便可獲得較高的效益。目標集中策略旨在針對特定的顧客群,專注滿足特定對象或特定細分市場的需要。採用目標集中策略的企業,因為把資源都放在特定的目標市場上,所以難以形成具規模的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