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介紹自己“素食先生”

各位友人好我想來個自我介紹,其實我是位妥瑞氏症患者。 我和妥瑞在小四小五的時候曾相遇但沒有再追踪,到在今年六月發現卻已經與妥瑞相處30年。


剛開始,妥瑞出現在我生命的時候,我不被理解,時常有家人朋友都叫我不要扮鬼臉或是講話不要跳針,甚至被模仿行為。
我的家人是也無法體會我的感受、甚至醫生也說該做的檢查都做了,可能是電腦用太多不然就是裝病不想上學,這樣的心情真的非常難受,真的。


就因為被異樣眼光看待,我選擇逃避,開始不與人接觸、找理由不去上學。 這樣的我,當然更不能被認同,就連我也討厭這樣的自己變得自暴自棄。


在求學過程中也有許多人對我伸出手,但我都拒絕,並不是想要閉門練功改善自己的症狀,況且當時的我還不夠成熟,這樣的我讓許多人更不理解了。


到了大學後有點呢自信心,但是在大學生涯後半的時間了,雖然時間晚了點,心裡的那道鎖時候雖然沒有打開,但隱約感受的到心中那道鎖有些了變化,不是單單因為別人把我的鎖用力猛撞,而是願意去試試看,過去的我不敢在大家面前報告或是宣布事情,現在敢了,從不敢爭取幹部,到現在可以在社群上分享素食料理及“心”歷程。

【「大佬」,真的你說了便是? 】

人人都想做大佬,認為做了大佬就可以有人替你做事,自己就可以蹺埋腳坐享其成。世人你未免太天真了,做大佬從來不是你說了便是,你若沒真本事,一但被發現, 不但沒有人願意聽命於你,還會淪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笑話。

 

我待過一間做批發零售的公司,上至部門主管下至門市職員都認為自己是公司最大、最有經驗、最聰明能幹的人,所下達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正確,其實背後不知有多少人陽奉陰違地把事情低調處理妥當。當那班所謂的「大佬」自信滿滿去邀功時,潛在的危機正近在眉睫仍懵然不知。

 

有些大佬(或是短視的老闆)為了節省營運成本,選擇聘用網上平台的運輸公司代理送貨訂單,看似方便實惠,但卻無法控制送遞時間及服務質素,長遠其實對企業的形象及銷售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最終可能因小失大而導致結業倒閉。

 

曾遇過一個司機開出高昂的收費要脅我們,營運「大佬」氣沖沖地說要投訴對方。作為大佬當務之急應該先冷靜分析如何拆彈,而不是被情緒牽住走。我請她先冷靜,只要我們開出合理的價錢,那怕沒人接,不消幾分鐘便有司機答允接單。可見成大事者要懂得管好自己的脾氣與情緒,若因投訴一個司機,而被其他司機集體杯葛,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022你們找到幸福的真諦嗎?】

今日是2022年的最後一天,回顧過去一年,你們找到幸福的真諦嗎?好感恩,我找到了!過去兩個星期都在忙於工作,莫說好好坐下來寫文章,甚至連靜下來思考的時間也沒有。好不容易撐到聖誕假期結束,終於可以緩下來反思人生,我問自己為何這種忙碌會令我感到痛苦呢?這時憶起了我曾看過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在此與你們開心SHARE

 

「有一天,有個美國知名企業家來到一個墨西哥的小漁村,看到一個漁夫正在沙灘上陪小孩玩樂、陪老婆聊天、什麼事都不做。此時,企業家自以為事地走去對漁夫說教:『你不應該什麼都不做,只顧享受天倫之樂,這樣是浪費人生。』漁夫問:『我應該要做點什麼,才不致於浪費人生呢?』企業家自作聰明地發表他的建議:『你應該多出海捕魚賺錢,然後就可以購買更大的漁船,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開自己的公司,然後上市。到時候你便可以提早退休,享受天倫之樂。』漁夫直白的說:『那我現在不就是在做這件事嗎?』企業家頓時茅塞頓開,他明白到幸福不需要擁有很多,或是要等待那個人的出現/那個目標的達成;其實就是在「此時此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陪伴著所愛的人。

 

【社企的存在意義】

昨日朋友邀約我到中環食晏,他深知我喜歡景觀開揚及人少寧靜的地方,便帶我到8號碼頭頂樓一間名為Café 8的咖啡廳,一步進去,我立刻意識到這不是一間普通的咖啡廳。朋友說這間咖啡廳是與思拔中心合作,為社會上有學習障礙的人士提供基本培訓及就業機會,讓他們有一技之長和自立的能力。他們即使有學習障礙,仍努力地以英語單字及肢體語言介紹餐牌和點餐程序,那一刻真的令我動容,還有這裡的食物質素也非常高!我真的很感恩有這份因緣到此咖啡廳享受了一頓充滿愛又美味的午餐,絕對要推介大家來多多支持。

 

這個體驗令我回想起早陣子在網上看過一篇也是令人感到很窩心的文章,適逢寒流襲港,正好為大家送上一份暖意。這篇文章是講述一間名叫「Good Hotel」的水上酒店,它的特別之處不是在於其設計有多型格獨特、裝潢有多時尚雅致、傢私有多漂亮舒適,而是在於那裡工作的「人們」。

 

【茹素的本意】

最近看到不少營養師對「茹素」的評論,個人感到十分的不認同。他們認為現時有不少人容易跌倒,其原因出自於茹素會導致肌肉流失,而失去支撐力;然而他們亦認為有嚴重脫髮的人士,是身體缺乏足夠的營養去滋養頭髮,使得頭髮因此變得脆弱而容易折斷。

其實時下的都市人生活忙碌,長期缺乏運動,這也可以是導致肌肉流失的原因;其次脫髮也可以是基因遺傳或壓力過大所導致,不全然同茹素有關。

我以前是一個無肉不歡的小胖妞,最鍾情雞翼,每次到譚仔用餐,必定要叫一個「細土匪」才滿足。沒想到我最愛的雞翼竟是成為我日後茹素的因緣。在2016年某日,腹部突發性劇痛,這種痛不是一般絞腸痧或是月經痛,只好急召救護車求救,到了急症室經多番檢查後,醫生仍無法判斷原由,只好開刀來探過究竟。原來是我的子宮有個11cm大的朱古力瘤爆裂,引發了腹腔炎。

期後我便上網翻查有關朱古力瘤的資料,才得知它的成因可以是因長期進食含雌激素的食品(如雞翼),或過度壓抑情緒影響了荷爾蒙的分泌所產生。為了健康著想,我不僅放棄了高薪厚職,轉型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利用空餘時間學習禪修同瑜伽,鍛煉體魄,緩解情緒;至於飲食方面由無肉不歡到依家清心寡「肉」,不僅身型比以前窈窕,還治癒了困擾多年的濕疹和堅果敏感的問題。

【企業管理的新趨勢】

現今大部份的企業都是採用西方的管理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生產質量來達到「營業目標」。由於西方是二分法的思維模式,為了推動員工的工作動力,便衍生了「獎」與「罰」的二分制度,以升職、加薪、獎金去表揚那些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員工;相反以降職、減薪、甚至解僱去苛責那些表現不理想的員工。

回望過去數百年,全球有多少企業因採用這套管理方式能成功生存百年之久,結論是沒多少。因為這套方式欠缺「人性」,管理者只視員工為賺錢的工具,完全忽視其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如何能讓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正因如此,近年有不少企業都面對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倒閉。

有見及此,近年不少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把資源投放在員工的潛能開發,比起輝煌的履歷及超卓的技術,現在會更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係等素質。創立「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理念及佛陀的智慧除了能應用於個人修習,也能廣泛應用於企業、社會乃至世界。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管理的關鍵在於如何管理人心。關於修煉管理心智,佛法無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正念讀書會】

在父權家庭中,女性地位十分卑微,女性除了沒有發言權,連擁有個人思想和感受都是不被允許的。若想換取三餐一宿,就得要乖乖遵從所謂的一家之主;如有半點謀逆之意,粗言辱罵,拳打腳踢是在所難免。由於過度壓抑情緒,沒法得到適當的排解,在不知不覺間出現了驚恐和焦慮的問題。

 

雖然我覺知到「它們」的存在,由於不懂如何處理,亦羞於啟齒,因此選擇逃避,用密集的工作來麻醉自己,盼望時間能自癒一切。遺憾的事,時間沒有把心病治好,反倒身體被拖垮了。在病榻時,由於無法自由動彈的源故,我只好沉思和自己進行深度對話,從而明暸到「它們」並沒有想像中可怕,也不是無藥可醫的絕症,只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便可痊癒﹗

 

感恩上天給我一份因緣讓我認識到「正念」(英語:Mindfulness),其概念源於佛法;當代的正念大多已去宗教化、儀式化,只保留其中的心智鍛鍊方法,並廣泛應用於生活之中。當代的正念,指的就是活在當下,讓人更專注在生活的每一刻,並隨時觀照和重整內心狀態的一種態度與做法。

 

【華人的精英教育與主流文化】

華人父母的教育模式很多時都以自己為尊,深信只要子女按著自己的說話辦事,人生就能從此一帆風順。正因為如此,往往就忽略子女真正的需要及感受;當子女長大有了自我意識後,便對父母採取報復性行為。

 

在《野人老師》一劇中,其中一條故事線便講到一對就讀名校小學的兄弟,因長期飽受父母安排的密集式學習,終於崩潰,情緒大爆發,決定控訴父母剥削他們的人生自由。作為父母又是那句老掉了牙的標準答案﹕「這一切都是為你將來好!」說到底都是出於自利,為滿足自己愛面子的虛榮心。

 

另一條故事線講到一班即將考DSE的學生,其父母為了令他們在考試中爭取到五星星,便替他們報讀了一個強化意志的訓練營。當中導師透過貶低學生的自我價值稱他們為「垃圾」,藉此激發他們上進的意志,可是當中有一名學生不堪壓力企圖自殺。在華人社會的主流文化下,企業只在乎你有多少粒星,有沒有學位,識用什麼電腦軟件,或是在某方面擁有專業資格;若你沒有以上的本事,就是被社會視為「垃圾」。

 

【移民=逃避?】

最近看完一套名為《北歐自卑日記》的日劇後,心裡五味雜陳!劇情圍繞女主角大鳥縞子因公司突然倒閉,面對失業、沒有存款及總是「撥冷水」的男友三重打擊下,變得非常沮喪,甚至自我懷疑。幸得芬蘭網友的開導下,小縞以「芬蘭方式」積極地面對困境,同時嘗試在日本的生活中滲入「芬蘭式小確幸」藉此療解「思鄉」之情。在《牧羊少年》一書中有一金句:「當你真心渴望追求某種事物的話,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最後連個天都感受她的對芬蘭的熱忱,決心給她一個到芬蘭的工作機會。雖然小縞不知自己是否能適應當地的生活,但也想為夢想搏一搏!

 

我也是同女主角一樣,一直嚮往到「芬蘭」生活,好想深入了解這個地方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可是我身邊的家人、朋友都同小縞的「超現實」男友一樣,每次聽到我講述芬蘭的美好,他們都總會說著:「你這麼怕凍, 如何適應當地的天氣?」,「那邊酗酒、自殺、患憂鬱症的比率都頗高,你不擔心嗎?」,「那邊交通又不方便,又沒這麼多娛樂,為什麼要選擇芬蘭呢?」

 

文字不敵視頻?誰還願意看文字?

今天是2021年1月26日,打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打錯了「2020年」。時間過的很快,2020年好像就是瞬間的過去了,網絡媒體的發展也好像一瀉千里,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用家的習慣/行為模式。而文字的專欄、創作受眾好像越發減少。現在,誰還會看文字?

在搜索引擎搜索,才知曉原來短視頻、視頻、自媒體的崛起也不過十年之期。那為什麼到現在看視頻成為了我們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種行為?答案還是是導入所說的潛移默化。我雖然只在內地生活兩年左右,但在北漂之前還是也有一直留意國內的文化發展,也有一直在看國內的綜藝節目什麼的。見證著<奔跑吧兄弟>慢慢變成<奔跑吧>;<中國好聲音>變成<中國新歌聲>又變回<中國好聲音>。還有各種個樣的綜藝節目。那這個跟看視頻潛移默化成為生活一部分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