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新趨勢】

現今大部份的企業都是採用西方的管理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提升生產質量來達到「營業目標」。由於西方是二分法的思維模式,為了推動員工的工作動力,便衍生了「獎」與「罰」的二分制度,以升職、加薪、獎金去表揚那些為企業帶來利益的員工;相反以降職、減薪、甚至解僱去苛責那些表現不理想的員工。

回望過去數百年,全球有多少企業因採用這套管理方式能成功生存百年之久,結論是沒多少。因為這套方式欠缺「人性」,管理者只視員工為賺錢的工具,完全忽視其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以及如何能讓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正因如此,近年有不少企業都面對著人才流失的問題而倒閉。

有見及此,近年不少領導人和管理學專家,紛紛把資源投放在員工的潛能開發,比起輝煌的履歷及超卓的技術,現在會更重視員工的道德觀念、忠誠度、穩定性、抗壓性,和群我關係等素質。創立「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認為佛教的理念及佛陀的智慧除了能應用於個人修習,也能廣泛應用於企業、社會乃至世界。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企業管理的關鍵在於如何管理人心。關於修煉管理心智,佛法無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星雲大師說過:「最好的管理,其實是自己內心的管理;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因為『心』是萬物之本,沒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當然不會圓滿的。能把自己的心管理好,心正則一切皆正,心淨則一切皆淨,心善則一切皆善,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學」。

再者,有不少企業的管理者都認為公司是工作賺錢的地方,因而吝嗇於把資源投放在培育人才上。可是,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卻認為人才是企業的基石,生產、銷售、資金等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了人才的話,生產、銷售與資金都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松下先生把企業所有盈餘用於教育文化上,這正是佛法所謂的「用有」,不是「擁有」。「擁有」,是「有限,有量」;而「空無」,就是「無窮,無盡」。

說到底,「管理」其實就是在考驗管理者心中有多少慈悲與智慧。管理的訣竅就是先將自己的「心」管理好,除了讓自己做事合乎時代與道德外,也要遵從「法無定法」,隨順因緣和合。還有,管理者不能總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要懂得深入群眾,和大眾建立「生死與共」的觀念及感情,才能發揮團隊的最大力量。若管理者能做到心裡有別人的存在,懂得尊重、包容、平等、換位思考,發願關顧大眾利益,才能讓人心甘情願地跟隨,這才是最高明的人事管理之道。

本文由作者【freelancer_zenkarr】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喜歡文字創作、閱讀和禪修。熱衷研究人間佛學、哲學及心理學。歡迎洽談專欄、書介、劇評及影評等文案合作。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