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三大關鍵好處

教練式領導(Coaching leadership),作為現時盛行的領導風格,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命令與控制,而是強調建立深度理解。過去的領導者可能著重發放指令,但現在,領導的力量更多地體現在如何理解和回應員工的需求。筆者將會在文章中說明什麼是教練式領導,以及其三個好處。

 

一、什麼是教練式領導?

教練式領導擁有注重個人發展和組織成就的獨特特質,已成為現代職場中引人注目的領導風格。這種專業實踐的核心在於協助個人更好地與職業目標一致,從而推動個人的職業生涯更快地前進。教練的角色不僅僅是提供指導,更是幫助專業人士深入了解短期和長期目標,制定有效的策略實現這些目標。此外,教練還在技能提升和人脈擴展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通過識別技能組中的差距,制定填補計劃,以及建立一對一的聯繫,教練促進了專業人士的全方位成長。(詳細內容可以回顧《企業教練的起源:「教練」名字的由來?》

 

二、教練式領導的三大好處

 

1.     提升自我意識

基礎教練提問技巧 - GROW

「當你委派下屬工作時,出現『口應心不應』?」

「當你問問題時,對方出現答應十分含糊?」

筆者今次想為大家分享一個簡而實用的工具:GROW提問模式,以幫助大家解決以上可能遇到的情況。

 

GROW教練提問技巧是一種常用於教練與被教練之間的互動中,以引導被教練自我發掘解決問題的技巧。GROW是由四個字母所代表的,分別是Goal (目標)、Reality (現實)、Options (選項)和Will (意願),以下將會逐一介紹。

 

Goal (目標)

這個階段主要是引導被教練釐清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也就是明確地定義問題和目標。透過提問,例如「你希望在什麼時候達成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對你來說有多重要?」等,來協助被教練確立清晰的目標。

 

Reality (現實)

在這個階段中,教練將會引導被教練去面對現實中的限制和阻礙,並且評估目前的現狀。透過提問,例如「目前情況是怎樣的?」、「有什麼限制或困難嗎?」等,來協助被教練了解現況。

 

Options (選項)

企業教練的起源:「教練」名字的由來?

一個關於教練的故事,讓我們了解教練的基本功能。

 

談起「教練 (Coach)」一詞,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假若你有留意球壇的話,或許會想起英超的哥迪奧拿、前美國籃球隊教練的科錫維斯基 (K教練)等。至於現今的商業社會方面,企業教練 (Corporate Coach)的早已盛行,甚至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推行高管教練(Executive Coach)、團體教練(Team Coach)、銷售教練(Sales Coach)等,以刺激公司領導發展新方向、促進部門生產力、作為員工不斷自我提升的催化劑等。

 

但究竟「教練」的起源是怎樣來的?「教練」一詞的起源始於19世紀初期,根據牛津大學的詞彙記錄,當時主要解作「以推動學生通過考試的導師」,隨著其後的演變,教練的形態隨著運動體育呈現得更具體,接著跟大家分享一段故事,這是關於80年代初期,美國網球教練添高威 (Timothy Gallwey) 如何運用提問技巧誘發球手潛能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學員找高威上課,她抱怨正想放棄這項運動,怪責自己身體不協調,她認為自己跟丈夫偶爾出席網球聚會,兩夫婦一起跟朋友打混合雙打時,自己經常「打中拍框」 (即是打中網球拍的邊框,未能打中網球),表現令人感到尷尬,但她丈夫一直刻意遷就她,怕傷及她自尊心,反而令她感到更難過。

Coachable Moment! 開展教練瞬間(三):用字篇

「Tommy,我注意到這個項目的進度有點落後了,你對此有甚麼想法?我們可以一起找出問題所在,並討論解決方案……」

 

承接早前提及的教練瞬間(Coachable Moment)的三大元素:意圖(Intention)和關係(Relationship),今次為大家分享最後一個元素:教練者的用字(Wordings)

教練者的用字選擇就變得尤為重要。正如本文第一句說話當中,教練技巧的用字直接影響我們的溝通效果,甚至影響被教練者(Coachee)的回應。

 

而教練者的用字選擇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教練者在談話中可以注意的字眼和技巧,大家亦可看看以下各個例子:

 

1.  開放式問題:教練者需要學會使用開放性問題,讓員工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避免作出主觀引導。例如,問「你對這項任務有何感想?」而不是「你是否滿意這項任務的結果?」


2.  積極肯定而具體的语言:在給員工反饋時,教練者需要使用積極肯定的語言,讓員工感受到自己作出的貢獻、價值和成就。例如,說「我留意到你跟客戶開會中表現得非常出色,我很欣賞你耐心解答客戶的疑問」而不是純粹是「你做得不錯」。


Coachable Moment! 開展教練瞬間(二):關係篇

上文提及教練瞬間(Coachable Moment)的三大元素,今次將會大家介紹第二元素:關係 (Relationship)

 

管理者能否創造高效的教練談話環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下屬的關係。這正正就是教練瞬間 (Coachable Moment)的第二個條件:Relationship (關係)。

 

如果你要對下屬進行教練談話之前,必須先確認:你跟下屬的關係是良好的。

假如上司能跟下屬建立良好的關係,讓下屬處於放鬆的正面狀態,當下屬有些感受時,他不作顧慮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便能創造教練談話的條件,以更好地理解員工。而且,一旦令員工抱持真誠的態度交流,談話更顯建設性,即使上司對下下屬給予直接意見,下屬相對更容易接受該管理者的領導,因為下屬相信:上司的啓導是出於真心關懷和信任。

 

但相反地,如果上司與下屬的日常關係彼此冷淡 / 不好,下屬可能會對上司的互動感到奇怪或反感。在此舉個反面例子:如果你的上司長時間未有跟你深入交流,事事只流於工作表面,一旦上司突然之間找你「入房傾偈」,你會有甚麼想法?

 

很多人不其然會想起兩隻較負面的字:「照肺」

但想深一層,難怪下屬有這樣的想法呢...

 

Coachable Moment! 開展教練瞬間(一):意向篇

關於教練技巧(Coaching Skills),之前有文章作出基礎的介紹(《企業教練的起源:「教練」名字的由來?》《基礎教練提問技巧 - GROW》),而教練提問可以是個強大的管理工具,幫助員工發揮的自發性及最大潛力、並實現個人和組織目標(當然,要懂得怎樣問才是重點)。

 

但是,在實施教練技巧時,員工有時會感到抗拒,甚至心感不舒服。未知大家有否試過相類似的情況?筆者今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教練概念:教練瞬間(Coachable Moment),意思是要促成教練談話的一剎那、令員工願意接受教練談話、建立信任並坦誠開放地交流,必須符合以下三大條件:

由「知道」到「做到」的信念

每逢年尾第四季,均是銷售人員業績「跑數」的衝刺階段,特別是保險團隊方面。筆者早前接到培訓任務,為一班新晉保險銷售團隊進行培訓。

 

新人由剛大學畢業至數年工作經驗不等,言談間還有種「Fresh Grad」味。這班年輕人雖然尚欠經驗,但經過7個月的「歷練」後,他們均達到新人業績目標,更意料不到的是,最後更「跑贏」另一隊資深保險分支團隊,究竟當中發生了甚麼事情?

 

在解釋之前,先想問問大家有否試過以下情況:

- 有些目標,你經已訂立了一段時間,但到今時今日仍未做到?

- 下屬承諾的工作目標,但最終與目標的達成有落差?

- 員工動力不足,「踢極都唔郁」?

 

人要由「知道」去到「做到」,要經過一道「橋」才能成功。而這條「成功的橋」,必須經歷五個步驟:原則、信念、決定、情緒、行動,今次就以保險銷售作為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