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

懶惰、拖延 ,我累,我無法前進

時常覺得提不起勁,沒辦法好好面對眼前的待辦事項,好像應該要讓自己振作起來,但身體本能一直想拖延,就這樣持續躺在沙發,直到睡前…


我們心裡開始產生愧疚感,我應該可以多做點什麼的,應該要讓自己生活更充實,為什麼自己的本性這麼懶惰呢? 為什麼自己這麼愛拖延?

或許,這與你的本性無關

如果要你去打電動,你可能會打個兩天兩夜打不完,如果要你去看劇,你可能一部看完又追下一部,你的本性其實很積極的,對吧?

所以問題就出在,你對你所想做的事情其實沒熱忱,或你覺得這件事並不那麼有趣、也不見得能讓你馬上就感受到實質的價值與意義。

回想看看,你曾經感受過的短暫熱忱

我們都曾經有過被激勵的經驗,因為某支影片、某個勵志演講、參加的營隊,激起我們對生命的熱情,於是開始興奮地想做很多事,但可能沒隔幾天,這種感覺又消失了,我們又被打回原型。

這種一次性的體驗終究只是體驗,並無法真正轉化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長期且持續性的維繫,才能對生活產生實際轉變。

所以現在的問題來到了:「如何讓這份短暫的熱情延續」,或者不斷不斷地創造急迫性、動力、持續性,由內而發的熱情。

四大軸心 - 潛放你的內在潛能

大家相信自己的潛能是無限嗎?我們每人每日都有著各種不同的事情,例如:創業、致富、尋找工作等等,我們稱之為:「改變」,然而,一個人作出正向的改變,要成功做到某件事 (我形容為「由0到1」),通常要具備以下4大元素,從教練提問的角度來說,我們稱之為改變的軸心 (Axe of Change),先作簡單的概述:

 

A. 動力 -> B. 決心 -> C. 行動 -> D.檢視

 

如果以教練提問(Coaching)/管理角度實戰應用,可以因應當事人尚欠以上哪個元素,然後一層一層按以上次序作出各種提問,例如:

 

A. 有人想改變,但動力不足夠,可以透過提問到令佢產生動力(Motivation),而動力共分為兩種:慾望和恐懼,掌握對方受著哪種動力推動,並透過提問令對方產生動力

 

由「知道」到「做到」的信念

每逢年尾第四季,均是銷售人員業績「跑數」的衝刺階段,特別是保險團隊方面。筆者早前接到培訓任務,為一班新晉保險銷售團隊進行培訓。

 

新人由剛大學畢業至數年工作經驗不等,言談間還有種「Fresh Grad」味。這班年輕人雖然尚欠經驗,但經過7個月的「歷練」後,他們均達到新人業績目標,更意料不到的是,最後更「跑贏」另一隊資深保險分支團隊,究竟當中發生了甚麼事情?

 

在解釋之前,先想問問大家有否試過以下情況:

- 有些目標,你經已訂立了一段時間,但到今時今日仍未做到?

- 下屬承諾的工作目標,但最終與目標的達成有落差?

- 員工動力不足,「踢極都唔郁」?

 

人要由「知道」去到「做到」,要經過一道「橋」才能成功。而這條「成功的橋」,必須經歷五個步驟:原則、信念、決定、情緒、行動,今次就以保險銷售作為例子。

 

拖延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Procrastination)

有否試過,明明要提交工作文件,你卻選擇先處理其他瑣碎事情,甚至「hea住做」?於生活上,我們總有些事情愛拖延處理,甚至影響到工作效率與生活習慣。

 

然而,與其說拖延是種習慣,倒不如讓我們深了解「為何拖延」更加實際,因拖延其實與人的恐懼和脆弱有關,筆者想分享一本名為《拖延心理學》的書,歸納書中提及的幾種拖延類型,並以筆者的應用心理學角度綜合如下:

 

1. 抗拒型拖延

這類人的拖延基於受到他人的掌控,令他們感受失去自主權,唯有透過拖延取回自己的掌握權,也是對控制者的攻擊和報復。以生活為例,家人催促你執拾房間,你感到自主的空間受控制,於是會以拖延來作反抗。其實,你並非因懶惰而拖延,只是不願意在對方的命令下執拾房間。

 

2. 完美主義者

又稱「All-or-Nothing」,即「一係唔做,一做就要100%完成」的想法。這類人討厭做事做到一半,因為對他們來說,未有百分之百完成此事情,就等於沒有做過一樣。亦因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容易透過拖延來逃避事情,避免看到自己的極限或不完美。

 

3. 逃避成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