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

療癒系推拿師:從你緊繃的肌肉讀取人生

會有這個標題,是因為最近剛追完獲得金鐘獎的<<四樓的天堂>>,真的是一部我覺得非常有深度、非常令人省思的好故事。

故事裡面由黃秋生飾演的推拿師,是一位可以從推拿過程,觸碰患者身上每一處緊繃、受傷的肌肉狀態,就能去窺探患者內心心結的療癒系推拿師。

心理的情緒,其實都能透過我們的身體被讀到,例如:受了壓力後,情緒容易留在肩頸、沒有行動力,雙腿會無力、受了委屈,那股氣會容易留在腹部,胃氣不順……當然這不是絕對,但從中醫的穴位、脾經、經絡都是檢視我們身體、心理狀態的顯微鏡,劇中有一段比喻我也很喜歡:『身體就像一座城市,經絡就像是公路或河流 ; 要是不通,就像塞車,傳遞能量就有問題』,劇中的天意推拿師透過雙手去『聽』患者身體要說的話,用雙手去感受他們身體氣場的流動。

焦慮是禮物?

進入了30而立的階段,深深的感受到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金錢焦慮」、「職涯焦慮」、「結婚焦慮」。

一方面還在「後青春期」的探索裡;所以有一小部分的人,在這個階段選擇「離職」、「轉職」;希望可以開創在儒家思想對我們「三十而立」的期許底下,有新的篇章。

當然會有一群人在30而立的時間關口,跑進了結婚和生小孩的下一個闖關項目;然而社群媒體的鎂光燈效應底下,人們傾向會把經過濾鏡、美化的漂亮輝煌時刻攤在鏡頭底下,選擇掩蓋那些自己並不是很舒服的黑暗時刻;

因此這些還沒跑進世俗關卡的跑者;就會產生「焦慮和空虛」;

「焦慮和所有情緒相同,都是一種能量。能量會在你的內心與身體佔據空間。當你照料焦慮,而它開始消逝時,焦慮先前佔據的空間就會釋放。

留下來的,往往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的文化鼓勵人們保持忙碌,並把空下來的時間和空間都填滿(不過無可厚非,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是愛找樂子);因而當大多數人覺得空虛時,都急著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接著常會再用絮絮不休的想法,再把它填起來。

然而,與其把想法一股腦倒進那個空間,我鼓勵你只要在旁邊陪伴就好,為空虛挪出一個位置;不要去抗拒平靜的空間,*要抗拒的是認為「空虛就是有問題」的文化信念。」—擷錄至《焦慮是禮物》

碎言碎文加碎語

碰到不理智的人是很可怕的事,8月中的星期一快中午時,剛好站在門口交代明天記者採訪事項。

看到警衛的老婆探頭探腦,揮手叫我出去,心想要交代門口用路安全,畢竟是警衛老婆。

她忽然大罵,叫我不要跟她老公說(早)(再見)任何話都不要說,昨晚我害他們夫妻吵架,又罵了一些不堪入耳的話。

當下很傻眼,面前這位婦人眼看155公分體重頂多30公斤,連走路都有問題了,還自以為她在捍衛自己的權益,亂誤會一通,病的不輕,真的很同情她。

怕她糾纏或是到櫃檯大罵,這樣就無止盡,畢竟櫃台也是我負責管理,只好連聲跟她道歉安撫她高漲的情緒。結果她罵得更難聽。我閉口不回她感到無趣後才離開。

事後一堆人跑來問我她幹麼?簡單說明後,社區清潔回收的大姊,目測也快70歲了說:「這女人病得很重!到處跟人家吵架,到處搬家,很會吃醋,我也不敢跟警衛打招呼」。

跟同組同仁說這件事,有位同仁說:都會跟保全聊天,問他為什麼瘦了,還送禮物給對方,就是習慣打個招呼。等下班還要聊他老婆罵我這件事。

我跟他說麻煩一下,不要再去打招呼了,就算警衛死在路上都不關你的事,不要引發誤會。

我真的覺得受到冤屈阿,事後有道歉,因為自己對同仁語氣也不好。

米雅書單-你發生過什麼事

米雅推薦書名: 你發生過什麼事  What Happened to You?

作者: 作者: 歐普拉.溫芙蕾、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出版日期: 2022/03/04

出版社:悅知文化

「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全書以【對話&經歷故事】呈現【科學】角度的【創傷大腦】如何運作
作者用極為淺顯易懂的圖表搭配相關個案歷程輔助說明 讓我們從故事中明白原來受到創傷的人們 大腦有些區域是無法正常運作的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沒來由的就不喜歡某種氣味或聲音?
有的人從沒得罪過自己 但我就是對他充滿敵意且無法控制?
>>有可能是你的【觸發信號】被踩到了
米雅的開關是【吵架聲】任何人在爭執 即使與我無關 我就會變得緊張焦慮情緒化 沒有思考能力 也聽不進他人的話語
原因是我身體的【壓力反應系統】因為小時候長期處在很難預期掌控的狀態下 所以對 「爭吵信號」【過度敏感】

自律不一定只能靠意志力

我們常常提到自律,大家是不是都會往意志力方向去琢磨琢磨,我今天

在JERRY的PODCAST聽到他述說關於自律的部分,我整個醍醐灌頂

發現其實自律不用靠意志力來實現這兩個字.

 

  那自律其實是靠甚麼來實現,其實自律靠的是內在慾望!

當自己內在慾望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你不用意志力就會開始行動了

假設你要達到某個目標需要自律

那第一步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步:挖掘

挖掘你對這個目標想要達成的原因,假設你想運動減肥

那就開始挖掘為什麼,因為想要變健康還是想要更多異性緣

還是想穿更多好看的衣服,然後在往下挖掘,為什麼想變健康

為什麼想要更多異性緣,想穿更多好看的衣服,不斷往下挖掘

最終你會找到一個最痛的痛點,痛到你遇到誘惑也不會忘記

自己當下怎樣判斷可以對自己目標是最好的.

動機越強烈自然就能用更大慾望

 

 第二步:犒賞自己

說起來目標距離現在不是一個很快就可以達成的路途,要如何持續

在這條道路上,可以設立許多的小目標,達成目標的時候小小的犒賞自己

等真正達成目標再犒賞自己大的!!

 

早鳥型 vs 夜貓型

你習觀早起還是晚睡呢?你知道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是什麼時候嗎?

今天的文章會告訴你如何用紫微斗數,在10秒不到的時間內立刻判斷出自己的類型,並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善加應用就能讓你的生活更有效率,做出最大的產出。

這兩天用紫微斗數幫人解盤時,回答了一個與睡眠相關的問題,覺得還不錯,今天特別將內容節錄重點分享給大家。

對方從小到大都睡得不太好,這幾天特別嚴重,明明工作累了一天,感到疲勞,晚上卻還是怎麼躺都無法入眠,希望尋求幫助。

遇到這樣的提時,比較常見的有下面幾種狀況:

1.只有晚上睡不著,甚至精神很好,白天睡覺則沒有障礙的夜貓型人。

2.不管白天晚上都會睡不著,總是會想很多事。

3.單純體力好,不太需要睡覺,只需極短的睡眠就能有很好的效率。

今天要提到的就是第一種,夜貓型的人

成功學的迷思

 

相信你一定看過類似的言論:

賈伯斯輟學創造了蘋果,

扎克伯格輟學創造了臉書,

比爾蓋茲輟學創辦了微軟。

因此從中得到了一個結論,輟學不是壞事,甚至能讓自己做出一件大事。但這樣的推論真的是對的嗎?台灣每年有數千人輟學,這些人真的都成了企業家嗎?另一種更常見的例子出現在名人自傳,或是一些成功學的書籍中,不斷的強調必須勤奮,必須大膽,勇於嘗試。但這樣就真的能夠成功嗎?你身邊是否有很多人照著去做,卻反而賠光了身家,從此翻不了身呢?

 

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來自於今天要談到的“幸存者偏差”。這理論最早是於第二次事件大戰時提出,當時科學家發現戰爭中安全返航的轟炸機,都是機翼被擊中,而引擎卻毫髮無傷,而提出應該加強機翼防護,因為子彈比較容易打在機翼上。

如何掌握負面情緒

面對負面情緒時,你是否也會選擇否定,覺得這樣是不好的,甚至選擇壓抑,不攘負面情緒出現。但過度的依靠自制力壓抑,會導致壓力,當那跟線斷掉時,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反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負面情緒跟正面情緒都是必須且必要的存在。

暢銷書,情緒致勝一書中有提到:

正向的情緒讓我們與他人連結,

負向的情緒提醒我們避開危險。

情緒會引導,甚至推動我們的抉擇,其目的不是阻擾,而是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前提是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情緒來處理問題。

情緒可以是成功人生極重要的「助力與動力」,只要我們去覺察、接納,透過反思發現背後的需求和期待。

例如:

『厭惡』代表我們覺得這東西對我們不好,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憤怒』與「恐懼」告訴我們有威脅靠近,必須要反擊。

『焦慮』可能是代表你看見了潛在的危機,必須處理。

把心靈健康視覺化,療癒圖文繪本《心累了,來抱抱吧》

裡面有很多一針見血的看法

對於關係、對於家、對於性

對於工作、工作/生活的平衡

對於對於社群媒體、對於自我形象等等

有些話會尖刻地刺進心裡

令人豁然與釋然

由來自芬蘭的插畫師、心理治療師團隊

組成的 Cup of Therapy

以「看得見的心理健康」為核心理念

把日常親身經歷的故事或聽過的話題

畫成療癒圖文創作《心累了, 來抱抱吧》

其中第27則講到親密接觸

對觸覺細膩、心思細密的男人尤其重要

 

仔細想想身邊相處過的男性

(父親、朋友、男友)

真的一個個其實都是心思細密的人

跟他們相處時我都會特別留意他們的心情

 

讓我想到一般來說覺得「男生不懂女生」

好像會與「是因為男生不夠細膩」劃上等號

但其實男生的情感也一樣細膩

只是他們不見得善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