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心理假」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

從學校出發,心理假的實施正在高中當中熱議,目前雖沒有一致性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議題已逐漸蔓延。然而在大學中已經有學校開始有「心理假」的選項。中山大學從2021年5月首創「心理不適假」,除了讓學生能請心理假,另也會同步通知導師關懷,必要時協助轉介至輔諮單位。實踐大學也於111學年實施心理不適假,每學期至多3日,無須出具請假證明。台師大也正在推動「心理健康假」,將提報至學務會議討論。

為何需要新的心理假

或許有人會認為還是就將這類的假別列為病假呢?不過一般請病假是需要有就醫證明,另外就像女生每個月都會遇到不舒服的生理假外不需要特別證明,對於某些人來說,若心理覺得不舒服需要請假,但要拿出相關的證明也是一種壓力,因此心理假相較於一般的病假最不同的就是無需拿出相關證明

Image

身心科就醫人數年年攀升/圖片取自商周雜誌

 

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重視

療癒系推拿師:從你緊繃的肌肉讀取人生

會有這個標題,是因為最近剛追完獲得金鐘獎的<<四樓的天堂>>,真的是一部我覺得非常有深度、非常令人省思的好故事。

故事裡面由黃秋生飾演的推拿師,是一位可以從推拿過程,觸碰患者身上每一處緊繃、受傷的肌肉狀態,就能去窺探患者內心心結的療癒系推拿師。

心理的情緒,其實都能透過我們的身體被讀到,例如:受了壓力後,情緒容易留在肩頸、沒有行動力,雙腿會無力、受了委屈,那股氣會容易留在腹部,胃氣不順……當然這不是絕對,但從中醫的穴位、脾經、經絡都是檢視我們身體、心理狀態的顯微鏡,劇中有一段比喻我也很喜歡:『身體就像一座城市,經絡就像是公路或河流 ; 要是不通,就像塞車,傳遞能量就有問題』,劇中的天意推拿師透過雙手去『聽』患者身體要說的話,用雙手去感受他們身體氣場的流動。

靠『信念覺察』就可以減肥?!

減肥、體重控制可以說是一個萬年不衰的議題。最近幾年開始密集接觸身心靈領域;連結了自己大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和衛生教育相關的專業學術訓練背景之下,前幾天我上了一場關於:「靠信念覺察減肥」的線上課,突然有了一個茅塞頓開、暢然的看見,所以想動筆打下這篇文章,做這個有趣的分享。

首先,身邊有沒有很多朋友常常嚷嚷著要減肥,體重卻無動於衷,甚至不減反增?好……我自己先自首,業務工作離職前,我大概就是這個狀態,但離職後,身心的狀態不斷去調整到更平衡,因此肚子變小;加上有更多時間跟著運動視頻有一搭、沒一搭的揮汗,肩膀的輪廓也不再那麼渾厚,開始有些線條;甚至在持續了21次以上的運動打卡後,看到鏡子前的自己,不禁為自己的成果感到有些欣慰和喜悅。

上面這個本人的小故事,其實也是想引出:『壓力型肥胖』、『情緒型肥胖』這些肥胖因子背後的心理機制,再去往下挖掘,更深層的『信念覺察』。

身體真的是一部非常神奇的宇宙機器,壓力荷爾蒙會讓交感神經興奮,副交感神經被抑制,而腸胃是由副交感神經處理,代謝因此下降,脂肪更易堆積。當壓力讓交感神經興奮,導致神經胜肽分泌旺盛,讓人對高油脂食物食慾大增。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壓力大時,大吃炸雞、薯條等食物,會讓我們好像暫時得到心靈解脫的原因。

焦慮是禮物?

進入了30而立的階段,深深的感受到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金錢焦慮」、「職涯焦慮」、「結婚焦慮」。

一方面還在「後青春期」的探索裡;所以有一小部分的人,在這個階段選擇「離職」、「轉職」;希望可以開創在儒家思想對我們「三十而立」的期許底下,有新的篇章。

當然會有一群人在30而立的時間關口,跑進了結婚和生小孩的下一個闖關項目;然而社群媒體的鎂光燈效應底下,人們傾向會把經過濾鏡、美化的漂亮輝煌時刻攤在鏡頭底下,選擇掩蓋那些自己並不是很舒服的黑暗時刻;

因此這些還沒跑進世俗關卡的跑者;就會產生「焦慮和空虛」;

「焦慮和所有情緒相同,都是一種能量。能量會在你的內心與身體佔據空間。當你照料焦慮,而它開始消逝時,焦慮先前佔據的空間就會釋放。

留下來的,往往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的文化鼓勵人們保持忙碌,並把空下來的時間和空間都填滿(不過無可厚非,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是愛找樂子);因而當大多數人覺得空虛時,都急著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接著常會再用絮絮不休的想法,再把它填起來。

然而,與其把想法一股腦倒進那個空間,我鼓勵你只要在旁邊陪伴就好,為空虛挪出一個位置;不要去抗拒平靜的空間,*要抗拒的是認為「空虛就是有問題」的文化信念。」—擷錄至《焦慮是禮物》

從壞心情身上:找回「愛自己」的溫柔秘訣

其實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梳理完自己的壞心情,所以想整理出一篇我的錦囊妙計,讓大家在心情沮喪的時候,也有能力可以替自己『拍拍』; 有這樣溫柔疼惜自己、照顧自己情緒,給自己力量的能力。

壞心情的來源是今天晚上匆忙地因為好奇,接受一場陌生人的諮詢 ; 她是用一套技術去協助分析我生活各方面的分數(包含工作、人際、家庭、休閒、健康、成長),並利用問句的方式探討我意識和潛意識上,在生活各面向的盲點。

當然這個技術的本身沒什麼問題,可是替我諮詢的人用一種很武斷的方式,用一種絕對對錯 ; 從她自身強勢的觀點出發;去快速評斷我的生活,讓我當下感覺其實很不舒服。於是,我展開愛自己的六招秘訣!為自己拍拍……

  • 秘訣1.文字牌卡自我對話

諮詢結束時,我抽了幾張彩虹卡跟自己對話(彩虹卡是245張充滿生命智慧與療癒能量的文字卡牌)當看到牌卡上寫道:『我願意把每一件今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事,當做是生命賦予我的禮物』、『我喜歡做我愛做的事,並因此得到金錢的回饋』、『我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抽出牌卡,去讓牌卡跟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對話,給自己壞心情即時的止血。

培養出快樂的三大基因。快樂是一種能力!

你認為快樂的本質是甚麼呢?

 

有些人認為快樂是一種對外在環境反應的狀態。隨著好事降臨,人會快樂。隨著「壞事」發生,人會不快樂。

這樣的人,在失意時不禁怨天尤人,感覺失去了所有掌控權,自己只得祈求好運快點降臨、壞運快點過去。「這樣我才快樂得起來。」

這樣的人,在順遂時雖然感覺快樂,心底卻隱隱地憂慮著「可是,我不知道這份快樂何時會被奪去」。外在因素從來都不握在我們手上,把快樂建基於外在,我們就是把快樂交給他人操控。

你相信,快樂是一種可以培養的體質和能力嗎?

這種能力不是說只有在踫到不如意時,一次又一次逼自己站起來。快樂的能力是要持續培養的體質。健康不是一個免死金牌,病痛不會因為看到你身上刻了「健康」兩個字就選擇不攻擊你。但有健康的體質,當病痛找上你時,你就能比較快抵禦,讓它不要變更嚴重,還可能可以更快痊癒。

練出快樂的體質,當一個快樂的人,還是一樣會踫到人生的不如意。你一樣會遇到停水停電、朋友翻臉、失業、分手、股票大跌這些人生起伏,但你會更知道怎樣在挫折中照顧自己,把快樂來源建造在內心,而不是寄放在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你的快樂自然會安定,而不是循著人生的軌跡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被拉著上上下下。

那到底要怎樣培養出快樂的體質呢?

 

把心靈健康視覺化,療癒圖文繪本《心累了,來抱抱吧》

裡面有很多一針見血的看法

對於關係、對於家、對於性

對於工作、工作/生活的平衡

對於對於社群媒體、對於自我形象等等

有些話會尖刻地刺進心裡

令人豁然與釋然

由來自芬蘭的插畫師、心理治療師團隊

組成的 Cup of Therapy

以「看得見的心理健康」為核心理念

把日常親身經歷的故事或聽過的話題

畫成療癒圖文創作《心累了, 來抱抱吧》

其中第27則講到親密接觸

對觸覺細膩、心思細密的男人尤其重要

 

仔細想想身邊相處過的男性

(父親、朋友、男友)

真的一個個其實都是心思細密的人

跟他們相處時我都會特別留意他們的心情

 

讓我想到一般來說覺得「男生不懂女生」

好像會與「是因為男生不夠細膩」劃上等號

但其實男生的情感也一樣細膩

只是他們不見得善於表達

遠距生活2.0

遠距辦公問題
全球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各國除了解除對於邊境的管制,就連之前規定要戴口罩也都不再是強制,雖然在台灣幾乎外出還是必須要配戴口罩,不過像歐美國家連在飛機上密閉的空間都可以脫下口罩。先前也曾介紹過,因應疫情開放的居家辦公模式,似乎也不僅只是在疫情下將就的做法,而是當員工發現原來不用舟車勞動塞在車陣中、不用有被主管盯著的壓力,大家依然可以完成既定的工作進度。遠距工作趨勢:《為什麼我們渴望出外運動,卻連一步都不想再踏進辦公室》然而,遠距工作提供降低染疫的風險,省下大量交通時間以及能夠選擇在舒適的工作場所工作等。不過卻也衍生出了相關的問題,像是模糊的工作與下班的界線、在家很容易分心以及沒有同事感覺好孤單等。因而有些團隊也提出了解決方案,重回辦公室並不是唯一解。(雖然馬斯克曾說不回辦公室就滾蛋)
 

《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錯的明明是主謀,為何我們會想責備受害者?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Cyber Hell:Exposing an Internet Horror n번방사건)

 

N號房事件簡介

N號房事件是2018~2020發生在南韓的網路社群性暴力犯罪事件,主謀透過刊登模特兒職缺讓許多女性傳自己清涼的照片,再將其加入數個不同的Telegram群組中,因為不同群組會以數字房間來作區辨,有許多的房間,因此才被稱作N號房。而且依照會員付費的等級不同,會將此分級,等級越高的會員可解鎖更多內容的照片及影片,受害者被威脅如果不按照主謀的指示,將會公佈他們的個資還會讓他們的家人看到這些照片,讓在這些群組中的犯行越來越惡劣。受害人會將「女奴」字刺在身上,或是會將異物放入性器官中等。在社群上的匿名性以及透過加密貨幣交易的隱密性,讓這起網路性犯罪一開始非常難以掌握,即使媒體已經大肆報導了,但仍碰到一段非常膠著的調查時期。最後,雖然成功逮捕主謀及共犯數人,不過類似的犯罪案件依然還未熄滅,同時對於受害者的心理輔導還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數位性暴力是什麼?

「同份工唔夾」?心理諮詢師帶你反思職業價值觀

每天重重覆覆埋頭苦幹工作的你,有想過「工作」對於你來說是什麼嗎?

看見「工作」二字,某些人會想起錢財,某些人會感受到愉悅和成就感,某些人聯想到工作崗位帶來的權力,某些人想起用工作來消磨時間。那你有試過花點時間去問一問自己,我是如何看待「工作」?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其實都正反映了你可能不曾想過的職業價值觀。

 

【什麼是職業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是與職業有關的價值觀,會在我們的工作上反映出來。職業價值觀既能反映出我們的工作目標和理想的工作環境,例如: 充滿改變/挑戰性,也能解釋我們的行為傾向和興趣。在職場上,它給予我們工作動機,並且會指導我們的行為表現,包括我們選擇的工種、具體職業和做事方式。

與一般的價值觀一樣,職業價值觀有一定的穩定性,一般能解釋我們在不同環境和時間下的行為傾向。但它亦會隨環境和成長而轉變。當我們發現自己對現時的工作不滿意,可能是因為此工作與你的價值觀有異。因此,了解自己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