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iness

台北墾丁八天遊記

今次係我第三次去台灣旅行。

第一次婚後旅行;第一次呢個組合四人行;第一次睇到流星;第一次開通海外提款;第一次喺湖中wakeboard ;第一次紋身;第一次見到水豚;第一次著排灣族攝影。

以下兌換率1:4

DAY 1

去程機票用里數兌換

但以為另外兩位朋友喺台北集合

所以兌換錯咗機場地點喺台北桃園機場

多了一次乘坐高鐵嘅經驗

喺台北過一晚

高鐵台北站到左營站HKD175@

HKD25 買咗悠遊卡,增值HKD50

食咗路邊滷肉飯 HKD15;羊肉羹 HKD17

豬肉、醬汁好豐富😋;羊肉味好濃🤤

DAY 2

你是否快樂得心安理得?

你覺得自己值得擁有快樂嗎?

講到「不勞而穫」這個成語,你是否聯想到了負面的意思?「多勞多得」又是否你心中的真理?

 

在過去的週三,我跟一個朋友在咖啡廳聊天,聊到一件事。

很多人拼命地努力、瘋狂地努力,為了完成某些事情,相信完成後就會得到快樂。但,最後換來的卻只是繼續努力,而沒有一刻停下來過感受「快樂」。在他們心目中,「多勞多得」是種鐵律(以及美德),久了卻只習慣了多勞,而根本沒空停下來享受「多得」的。也因此,有某部份的這類人會開始討厭起另一類人,指責他們「不勞而穫」,批判他們「不切實際」,吹捧自己才「腳踏實地」。

而被他們指責「不勞而穫」的人,在過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知道自己想要甚麼,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邊生存著。他們每天都很快樂,看起來很不費力。(看起來很不公平!)

 

「多勞多得」的信徒想不通,為甚麼這群人的快樂好像很簡單?既然看起沒在努力,就不配這麼快樂這麼爽呀!「多勞多得」的信徒想著:「哼!我才不要成為他們這種不勞而穫的人!」然後繼續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當你無法成為某些人,最容易消除矛盾感的方法就是討厭他們。

實不相瞞,我也常被「多勞多得」所框架。看不慣別人好還不是最大問題。最麻煩的,是連快樂也很難心安理得。

培養出快樂的三大基因。快樂是一種能力!

你認為快樂的本質是甚麼呢?

 

有些人認為快樂是一種對外在環境反應的狀態。隨著好事降臨,人會快樂。隨著「壞事」發生,人會不快樂。

這樣的人,在失意時不禁怨天尤人,感覺失去了所有掌控權,自己只得祈求好運快點降臨、壞運快點過去。「這樣我才快樂得起來。」

這樣的人,在順遂時雖然感覺快樂,心底卻隱隱地憂慮著「可是,我不知道這份快樂何時會被奪去」。外在因素從來都不握在我們手上,把快樂建基於外在,我們就是把快樂交給他人操控。

你相信,快樂是一種可以培養的體質和能力嗎?

這種能力不是說只有在踫到不如意時,一次又一次逼自己站起來。快樂的能力是要持續培養的體質。健康不是一個免死金牌,病痛不會因為看到你身上刻了「健康」兩個字就選擇不攻擊你。但有健康的體質,當病痛找上你時,你就能比較快抵禦,讓它不要變更嚴重,還可能可以更快痊癒。

練出快樂的體質,當一個快樂的人,還是一樣會踫到人生的不如意。你一樣會遇到停水停電、朋友翻臉、失業、分手、股票大跌這些人生起伏,但你會更知道怎樣在挫折中照顧自己,把快樂來源建造在內心,而不是寄放在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你的快樂自然會安定,而不是循著人生的軌跡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被拉著上上下下。

那到底要怎樣培養出快樂的體質呢?

 

「做人呀,最緊要就是要開心。」

最近看了一段關於「美麗新世界」這本書的書評影片,講者帶出了一條非常有趣的論點:「在「安穩」和「自由」之間,我們是要作出選擇。」

意思就是說,當我們選擇「自由」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接受身處的世界是混亂的;如果我們希望生活「安穩」,就必需要放棄「自由」。

簡介《美麗新世界》

在未來的世界,大部份人都已經住在城市入面,然且他們全都是由「育嬰中心」以試管培育,所以沒有「父母」、「家庭」等概念。他們一出生就已經被嚴密的科學控制,只能夠變成其所屬的階層的生物。例如一個人是屬於勞力階層的話,他在成長的時候一接觸到花或者書本就會被電擊,進而令到他不敢再接觸大自然和讀書,最後一生都會埋首於勞力工作之中。除了工作之外,他們的娛樂就是沉浸在放蕩的性生活和統治者提供的毒品中。

可是,有一個城市人卻因為在成長時發生意外,導致他對現況有些微排斥,從而選擇到城外看看。在途程中,他認識到一個生活在城市外的「野蠻人」﹝亦即是我們這種未被公式化的人﹞,並帶該人回到城市裡。野蠻人在城內看到城市人的種種行為感到十分詫異,並對其感到不滿,因此不斷發生衝突。

「自由」VS「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