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諮詢

焦慮是禮物?

進入了30而立的階段,深深的感受到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金錢焦慮」、「職涯焦慮」、「結婚焦慮」。

一方面還在「後青春期」的探索裡;所以有一小部分的人,在這個階段選擇「離職」、「轉職」;希望可以開創在儒家思想對我們「三十而立」的期許底下,有新的篇章。

當然會有一群人在30而立的時間關口,跑進了結婚和生小孩的下一個闖關項目;然而社群媒體的鎂光燈效應底下,人們傾向會把經過濾鏡、美化的漂亮輝煌時刻攤在鏡頭底下,選擇掩蓋那些自己並不是很舒服的黑暗時刻;

因此這些還沒跑進世俗關卡的跑者;就會產生「焦慮和空虛」;

「焦慮和所有情緒相同,都是一種能量。能量會在你的內心與身體佔據空間。當你照料焦慮,而它開始消逝時,焦慮先前佔據的空間就會釋放。

留下來的,往往是一種空虛感。

我們的文化鼓勵人們保持忙碌,並把空下來的時間和空間都填滿(不過無可厚非,人類的大腦先天就是愛找樂子);因而當大多數人覺得空虛時,都急著找出問題出在哪裡,接著常會再用絮絮不休的想法,再把它填起來。

然而,與其把想法一股腦倒進那個空間,我鼓勵你只要在旁邊陪伴就好,為空虛挪出一個位置;不要去抗拒平靜的空間,*要抗拒的是認為「空虛就是有問題」的文化信念。」—擷錄至《焦慮是禮物》

職涯有標準答案嗎?

職涯選擇如果變成標準答案…

最近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聽到了一個故事:

小美為了考上公職:而花了8年當全職考生…

我聽到的當下,簡直目瞪口呆!8年!從大學畢業後的八年完全沒有進入職場,可想而知,她的心理壓力會有多大,有恐慌症和焦慮症,即便家裡可以提供她一路以來的金援,但實際上她是非常不開心的,因為『一定要考上的執念』跟如果放棄的『沈沒成本』非常高。而且在這八年抗戰中,也一定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容易變成自卑、自我懷疑的景況。

因為從小我們的教育制度學習凡事要有標準答案,導致我們覺得好學生、資優生都不容許犯錯,追求所謂的『完美』; 變得不敢冒險,反而大大的抹煞我們的獨特性。

職涯可以是有創意的申論題!

因此想跟大家聊聊職涯選擇跟『設計師』創意思維的觀點

『設計』其實是一種思維,現代生活我們手上的iPhone手機、我們躺的人體工學椅子、枕頭 ; 甚至是古代的打水井…都是一種設計思維,為了解決生活的痛點,不斷去改善、討論、研發、修改、阿基米德式的茅塞頓開,透過不同專業領域的合作協同,至終才有不斷優化的產品定案。

斜桿人生【求職一哩路】

小冰轉職後因為職場文化,讓他萌起學習考取證照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利用1年的時間考取目前職場所需證照,考取當下有一時半刻的由衷高興,得意自己的好考運後,忽然發現【心】很空【人】很慌,有了證照卻沒有實證經驗,感到更茫然,遂開始找志工服務,一方面練習技能二方面增加個人亮點,期填補職能恐慌感。

 

開始找不到著力點,不過很享受為大家解決求職問題,不怕累就怕無法真心協助到人,每天都運用大部分時間在履歷健診上,一直到眼睛乾眼症嚴重才慢慢減少健診」。

小冰運用自己的證照跟目前行業可視性,進行線上履歷健診服務,協助各年齡的朋友在履歷投遞上解決問題,誠意無限但幫助有限。

雖然是不收費但是以發【善】為出發點,協助大於服務」。也因為小冰的貢獻讓她被顧問公司看見,並邀請擔任講師。

 

課程參與者都是弱勢的一方,以特定族群為主,一般講師較不喜歡特定對象(附1) 而小冰的工作剛好為特定對象做求職服務(附2)。

只要有被肯定,就算是無酬也沒關係」也因為小冰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分享。

 

具備心理學背景的職涯諮詢師有多重要?

6/10 週五,是加盟創業世貿展的第一天。

擺渡選的這個攤位,是交通要塞,但又處於邊境,布置得溫馨舒適,兼顧隱密性,做職涯諮詢、心理測評剛剛好。

我之前上班當業務代表時也辦過世貿展,顧攤位,整場跟打仗似的,人人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原本還在想,戰場氣氛如何諮詢及被諮詢?結果發現多慮了,擺渡的夥伴們非常周到,讓諮詢者以及被諮詢者,都有舒心安心的體驗。

 

我本身比較擅長的,是深度諮詢-抽絲剝繭地去探問、分析個案的各種資訊,整合成相對完整、有根有據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習慣,應該跟我後來唸研究所和學術圈的工作訓練,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時間不長的一人半小時「陌生諮詢」的確是個挑戰。短短半小時,要了解對方的身家背景、目前情況、困擾因素,並要安撫對方的焦慮心情。最好結尾前,還能給予有建設性的建議,或至少是方向。

縱然在職場,我一向給人做事很明快果斷的印象,但身為諮詢師,我卻非常不喜歡很武斷的光憑粗淺了解就直接告訴對方:「你就是適合…不適合…」。

 

還蠻常聽到個案跟我分享曾遇到的諮詢者,就是這樣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們該怎樣不該怎樣,我想,諮詢師是用專業和個案一起工作,提供分析結果或方向的人,而不是個案的父母、或老師。

個人職場品牌打造術:八堂職場技能提升實務應用

  帶你告別無章法人生,運用九宮格、心智圖建立基本邏輯,再累積閱讀量、知識,並運用累積的「資料庫」,讓你快速產出文章、文案、論文等,帶你更準確做知識的產出!

  ☑啟動精準工作模式,讓你零重工

  利用各式九宮格、心智圖等工具,帶你快速學習、理解,運用比別人少的時間,做出更準確的結論或判斷。

  ☑贏在工作力,帶你點滿職場技能

  邏輯分析、創意思考、閱讀學習、數位科技、品牌行銷等八種職場技能,帶你步步累積,點滿你的職場工作力!

本書特色

  ★零藏私X解析八大職場工作力

  邏輯分析、創意思考、閱讀學習、知識管理、數位科技、品牌行銷、職涯規劃、目標管理共八大職場工作力,帶你從概念到實際作法,步步攻略職場工作力!

  ★大解密X新鮮人職場學習地圖 

  從思考、知識、數位、行動四大面向,帶領讀者一步步建構出個人的職場學習地圖,針對軟、硬實力分別加強,將個人能力升級,成為2.0版的自己!

  ★大公開X圖、表、文三方面運用

【個人品牌】別人的一小步,就是我的一大步

這兩周過得特別瘋狂,接了新的工作任務-去當大學生的面試官,體驗30人不間斷車輪戰面試4小時的”快感”快虛脫的感覺、為了自我提升+累積換照學分進修整天的諮詢課程、為發展個人品牌去了解商標、機構諮詢+自費諮詢、和兩隻肌肉都發炎的手復健奮戰、寫文章…此外,我還是個每天要準時接5歲娃上下學的媽。

 

每次看網路上個人品牌發展者,都搞得風生水起好厲害的樣子。而我就是默默的雕文字、寫免付費文章,想著怎樣把職場見聞、職涯諮詢概念、或有用的資訊傳達給大家。自己明明是當過業務的人啊!在職場上賣公司的產品服務加上個人特色的彰顯還行;上台表達、教授知識也毫無困難,怎麼到了自創品牌,該賣自己的時候,謹慎這麼多,且難以克服”老王賣瓜”的尷尬感?相信和我共事過的人,看到這點應該會蠻驚訝的,這麼低調要怎麼紅啊?這樣要怎麼生存啊?🤣🤣🤣這算不算是#關於我令人意外的point呢?(還是跟風了😆)

 

職涯諮詢做成心理諮商?聊聊我容易把個案弄哭的那些事《1》

【職涯諮詢很難只聚焦談工作,畢竟職涯和你一切人生都有關】
 

雖然我做的是職涯諮詢,不是心理諮商。但,你會發現,影響一個人「職涯」的,絕對不只是個人興趣、熱情、技能,怎麼寫履歷和面試這種問題而已。影響一個人工作抉擇和判斷的最最核心,是他的性格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而你看世界的方式,非常大的比例,都源自於「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很深遠。在職涯諮詢時,如果個案對我足夠信任,或者頻率對了、又有比較多諮詢次數時,通常說著說著,就會講到原生家庭的創傷這回事了。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面臨人際關係的碰壁、完美主義的工作焦慮、被上司或同事霸凌、甚至冒牌者症候群等此類引發人情緒痛苦的狀況,挖掘到最後,皆難以跳脫個人原生家庭的影響。

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把所有人生遇到的不順和痛苦,都歸咎自己的父母親人,不 是 的,也請不要。

只是想要強調,工作技能不會、沒經驗、學歷差…這種「功能性」的問題都不是天大問題,只要去學去改善;最怕的是什麼:

【職涯諮詢】找到自己的天賦熱情?東西方思維大不同

【職涯諮詢必須不斷與時俱進,找到新把戲】

隨著職涯諮詢的人數增加,這一路走來,也累積一些有趣的發現。 記得一開始,總是戰戰兢兢、反覆溫習書本上各種生涯理論、求職流程,誠惶誠恐地找出自己比較熟悉的,用在個案身上。

等到這些理論、技法工具等用熟了,心中喜新厭舊的小靈魂又開始蠢蠢欲動,一來是同樣把戲使久了我會膩,就算它有效;二來發現,總有些個案的問題,當下沒有適合幫助他的工具,這些都促使我去瀏覽相關書籍、專業人士,看看有沒有什麼比較新穎、有效的職涯規劃觀點或方法,對我的個案可能有幫助的。

閱讀,絕對是刺激思考和蒐集可用知識最好的方式之一。

 

【職涯諮詢關於天賦熱情,東西方大不同】

【諮詢筆記】做職涯諮詢,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職涯諮詢師的過關打怪】

職涯諮詢的難度,是隨著經驗值累積,量變而產生質變的。一開始,可能會是職涯諮詢師本身的理論架構完整度,及面對不同個案,應對的成熟度。 不過,這些都可以靠著次數積累,和每一次的自我反省和修正,逐漸優化。

直到現在,聽了個案的問題之後,已經能近乎自動化的抓到癥結,迅速在腦海中迸出解決架構,引導個案朝著某個方向推進,當然,還是要與個案在互動中反覆確認,這是否的確是適合對方的方式。


架構式引導,對我來說,一向不難。對需要方向的個案來說,也是相當有效的方法,再加上一對一、手把手的練習,效果還蠻明顯可以看得出來。 至於讓個案打開心房,不保留的說出心底話,這我在當業務時期就不曉得刻意練習了多少遍,也已搞不清楚是因為學過心理諮商所以好使?還是工作關係內化?還是本性?總之,當個案回饋我有雙好耳朵時,雖然不知道是怎麼發生的,但心裡還是很高興就是了。


但,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是個案的「動機」

【職場人際】「跟對老闆」vs.「和同事相處融洽」,誰重要?

【同事相處 vs. 老闆相處】

無論是職涯諮詢或職場生態的場域,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初入職場的新鮮人,通常相當重視人際關係,且十之八九第一首選都是「和同事相處融洽」,只有極少數在乎自己的老闆如何;反觀在職場有一定閱歷的工作人,凡工作得水深火熱,或想離職轉職,大多數理由都跟「老闆相處」脫離不了關係。


這代表什麼?


新鮮人剛進入職場,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在對職場生涯極不熟悉、「上司」這種生物又像外星人一樣遙不可及的情況下,誰都巴不得集結同心同德的小團體來「抵抗外侮」,上起班來氣氛才好、才有小確幸。

想要和同事相處融洽很正常,但你有沒有想過:跟誰當同事,就像誰當你爸媽一樣,根本由不得自己決定。一起工作之後,和誰合得來、誰會表面和你好背後卻捅你一刀,沒有辦法事先在面試過程、或看面相掐指一算就知道事實。

 

【真正能影響你職場發展的,是你老闆】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統計,讓一個人在公司待不下去,想要離職的原因,前幾名看來看去最多都和老闆有關、要不就是薪水、發展性或公司文化,說好的同事相處呢?都不知道排到後面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