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莎解結

具備心理學背景的職涯諮詢師有多重要?

6/10 週五,是加盟創業世貿展的第一天。

擺渡選的這個攤位,是交通要塞,但又處於邊境,布置得溫馨舒適,兼顧隱密性,做職涯諮詢、心理測評剛剛好。

我之前上班當業務代表時也辦過世貿展,顧攤位,整場跟打仗似的,人人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原本還在想,戰場氣氛如何諮詢及被諮詢?結果發現多慮了,擺渡的夥伴們非常周到,讓諮詢者以及被諮詢者,都有舒心安心的體驗。

 

我本身比較擅長的,是深度諮詢-抽絲剝繭地去探問、分析個案的各種資訊,整合成相對完整、有根有據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習慣,應該跟我後來唸研究所和學術圈的工作訓練,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時間不長的一人半小時「陌生諮詢」的確是個挑戰。短短半小時,要了解對方的身家背景、目前情況、困擾因素,並要安撫對方的焦慮心情。最好結尾前,還能給予有建設性的建議,或至少是方向。

縱然在職場,我一向給人做事很明快果斷的印象,但身為諮詢師,我卻非常不喜歡很武斷的光憑粗淺了解就直接告訴對方:「你就是適合…不適合…」。

 

還蠻常聽到個案跟我分享曾遇到的諮詢者,就是這樣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們該怎樣不該怎樣,我想,諮詢師是用專業和個案一起工作,提供分析結果或方向的人,而不是個案的父母、或老師。

「我性格內向不適合當業務?」個性真的是工作選擇的重要因素嗎?

 

初入職場時,挺相信個性決定職業論,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業務就是要外向、很會說話;行銷就是要有創意;客服就是要討好客戶…。直到用錯人、摔過跤、看走眼,才知道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個性內向的業務新人】

記得從事電銷業務工作時,曾經來一個新人,個性內向靦腆,講話時眼睛不敢跟你對視、和大家自我介紹時講得七零八落。天啊,這個人要來當業務?當初到底怎麼通過面試的?

我們幾個很壞的老鳥,都在偷偷賭他熬不過3個月,應該就會哭著離開了。畢竟,這裡可是壓力奇大、每天都被公布業績排行榜的地方啊。看他打電話給客戶,不到10秒就被掛電話,一整天業績掛蛋。每天都這樣,他到底要怎麼撐下去?

 

【工作性格 vs. 人格特質】

職場的歷練與觀察,讓我看見「個性」和「職業」的適配,時常出現不一致的結果-例如很外向會講話的業務,業績不一定高;內向口才平平無奇的,業績反而常有驚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解釋這種現象,方能避免HR或主管老是煩惱適合的員工怎選,才不會看走眼的問題?

【寫作】人生很多第一次,我到中年才開始

也許因為寫的是職場文,自從兩年前參加洪雪珍老師的斜槓寫作班,在老師的鼓勵和「交作業」的壓力下,試著投稿到Cheers快樂工作人、關鍵評論網成功後,從此開啟部落格文章陸續被104職場力、商周、1111等職場類平台相中的日子。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自己名字及文字被登載在耳熟能詳的媒體平台上,那種感覺,就跟第一次受邀到國立大學演講一樣,很像在夢裡奇幻漂流。興奮又飄飄然,沒有真實感。

我想,縱然自己缺點不少,但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有人邀我做從來沒做過的事,如果是自己心之所嚮,或知道做了一定能有所突破和成長,就算忐忑,我也會第一時間答應下來,然後,想盡辦法做到自己滿意。無論工作上、還是個人生活中。

對於寫文章,我沒有太大的得失心。反正本來就喜歡寫,10年前已習慣在各部落格匿名出沒,只是那時候更沒壓力,舉凡生活感想、食記、旅遊、影評、愛情、育兒等什麼都寫,連極短篇小說也玩過。

 

後來在寫作班,才知道原來做個人品牌,寫文也需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