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心理學背景的職涯諮詢師有多重要?

職涯諮詢請找艾沙解結

6/10 週五,是加盟創業世貿展的第一天。

擺渡選的這個攤位,是交通要塞,但又處於邊境,布置得溫馨舒適,兼顧隱密性,做職涯諮詢、心理測評剛剛好。

我之前上班當業務代表時也辦過世貿展,顧攤位,整場跟打仗似的,人人精神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原本還在想,戰場氣氛如何諮詢及被諮詢?結果發現多慮了,擺渡的夥伴們非常周到,讓諮詢者以及被諮詢者,都有舒心安心的體驗。

 

我本身比較擅長的,是深度諮詢-抽絲剝繭地去探問、分析個案的各種資訊,整合成相對完整、有根有據的解決方案。這種思維習慣,應該跟我後來唸研究所和學術圈的工作訓練,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時間不長的一人半小時「陌生諮詢」的確是個挑戰。短短半小時,要了解對方的身家背景、目前情況、困擾因素,並要安撫對方的焦慮心情。最好結尾前,還能給予有建設性的建議,或至少是方向。

縱然在職場,我一向給人做事很明快果斷的印象,但身為諮詢師,我卻非常不喜歡很武斷的光憑粗淺了解就直接告訴對方:「你就是適合…不適合…」。

 

還蠻常聽到個案跟我分享曾遇到的諮詢者,就是這樣斬釘截鐵的告訴他們該怎樣不該怎樣,我想,諮詢師是用專業和個案一起工作,提供分析結果或方向的人,而不是個案的父母、或老師。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個案,就因為沒方向,或者個性關係,他會希望聽到很明確的東西才會覺得你有給東西。所以,如果諮詢起來個案的問題很清楚,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我會跟個案說:「由於…所以…,如果你很急著要答案,我會建議你往這個方向去思考。」
 

【當遇到有身心症狀的個案】

週五的諮詢民眾中,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為保護個案,我就不交代細節。總之他本身有極易緊張的問題,嚴重到會影響工作。由於過程中,我觀察到他生理肢體上有些異於常人的症狀和小細節,不瞭解的一般人可能直接解讀成太緊張。

但因為我曾讀過臨床心理學,所以很敏感的get到可能發生什麼事,後來經過詢問,甚至現場他的家人也找我聊,果然是有這方面的可能性和醫病紀錄。正好我對於臨床/諮商心理師的領域和背景也蠻了解的,本身也有心理師朋友,當然我沒辦法給予他這方面的治療,但我可以建議他尋求甚麼樣的醫療/心理治療資源,它們的差異又是什麼。

結束後,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其實一開始當我get到這可能是某種症狀時,會擔心自己幫不了對方。但後來發現,正因為我有心理學背景,尤其當初堅持考難度最高的臨床心理所這種瘋狂的決定,反而之後成為養分,讓我有辦法對於求職的各種不同類型民眾,給予比較正確方向的協助。

回想諮詢個案的經驗中,我也曾遇過重鬱症、亞斯伯格症等這類身心症的求職者,幸好他們都是經過診斷,有吃藥或治療控制,也都有病識感。也幸好我相當清楚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底線在哪裡,才不會不懂裝懂或只要一碰到就束手無策。至少,我的角色就像第一線急救人員,可以先做簡單的消毒止血或包紮,有需要再把他們轉給專科醫生去處理。
 

【當初考臨床心理所的決定成為後來當職涯諮詢師的養分】

在接觸學術圈之前,我工作方式很憑直覺,原本讀的又是文科,雖然老闆對我工作表現評價蠻好,但總有種自己能力很發散,也不知到底懂什麼的感覺。直到年近30念了心理所,我當初準備的是臨床心理,所以跨科考醫學院和理學院。也因為對病理實在蠻有興趣的,曾深入研究過「變態心理學」、「DSM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後來也的確考上了。在學期間還修過「大腦神經外科」、「人因工程」、「高等統計」這類超硬超嚇人,和我實在很不搭的科目。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最後沒有選擇攻讀臨床心理,而是選實驗心理所。後來又進學術圈工作。
 

總有人在討論念研究所對工作到底有沒有幫助?

中年了還大轉彎,放掉有前途的工作跑去念書到底值不值得?


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問錯了。

你該問的是:為什麼 你會想要做這個決定?你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而不是能不能?好不好?怎麼做?

誰能保證你做這個決定對不對?他們又不是你。
同樣都是職涯大轉彎,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問值不值得,有什麼意義?


對我來說,雖然而立之年才念研究所,付出的代價不小,但這卻是我一生中做過最有價值的決定之一。

我的大腦思維因為讀理論、做研究、寫論文的辯證訓練,徹底產生質變,變得更加邏輯化、系統化了。思考任何事物,判斷任何事情,更加有理有據,並比較懂得如何分辨優劣。不像以前,一堆似是而非的資訊愈想愈亂愈糾結,最後就依直覺行事,然後不斷的後悔做錯決定。

後來進學術圈負責心理測評專案,我才明白,當初憑父母之言當了國外業務的我,原來非常適合做研究,和產出成品。從來沒有學術研究經驗的我,卻在一年內就把別人兩三年弄不出來的測驗給從零到有生了出來,連眼睛長在頭頂上的直屬上司和大教授老闆都驚訝這樣的成果。

人類潛能真的很奇妙,有無限的可能性。只要你,別自我設限,不要有那麼多的但是、可是、大家說。

當初我知道自己適合對人深度諮詢,從事心理相關工作,但希望是效果比較明確、不是只能服務少數特定人群、要陪伴很久,效果又不能量化的那種…

有人問我:考上了臨床心理所,沒有選擇繼續會不會很可惜?當初花了那麼多時間鑽研的臨床相關心理知識,是否都浪費了呢?

但誰知道,幾年之後,對大多數工作人都有幫助和需求的「職涯諮詢師」這種職業會出現呢?

又怎麼料到,其實身心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特定少數,很多工作人,多少都被困擾呢?曾經的刻苦輸入,最後還是用上了,以一種自己都沒想到的方式。


只要你下苦工去做的,確認是你想要的、喜歡的、擅長的,且這條路始終沒有偏離,到最後終會發現:你的各種努力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彼此相認,成為你的亮點,彙集成強大的力量,幫助了他人,也賦予自己價值,使你在這條路上,能有站立的底氣,沿途也更加豐盛。

 

~~~~~~~~~~~~~~~~~~~~~~~~~~~~~~~~~~~~~~~~~~~~~~~~~~~~~~~~~~~~

🌹我是為你「解」開心「結」的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自費諮詢開放預約中,敬請把握,請私訊洽詢。📞📞📞
 

歡迎追蹤:
📌最新消息、短文在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完整文章分類在方格子:艾莎解結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艾莎按愛心❤️、留言💬、追蹤起來,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吧!謝謝!

 

本文由作者【艾莎解結】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職場跨界小天后。 現任:生涯規劃顧問、大學企業合作講師、TBFGroup創辦人。 曾任:人資顧問公司產品經理、外商業務主管、國立師範大學心測專案負責人、科技大學心理學講師。 無論企業人才診斷或個人生涯議題,要解決問題,還是得先從「解」人心「結」開始......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