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如何才能感受幸福--五個方法幫你走向自己的幸福時刻

你是否正陷入低潮,對任何事情都感到無力,覺得自己似乎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甚至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幹勁,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在”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一書中提到,有七個特別的時刻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存在:

 1.真實的自己被認同時。

 2.與他人心有靈犀時。 

3.感受到自己對他人有幫助時。 

4.自己覺得『這樣也挺好』時。

 5.被某件事情深深打動時。

 6.體驗自己融入大自然時。

 7.品嘗真正美味食物時。

 

 知道了這七個感受幸福的時刻,那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得到幸福呢?以下分享幾個方法,試著去做做看,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1.多花時間與親友相處。 

李欣頻說閱讀救過她的命,我是心理學救了我的命,那你呢?什麼救了你的命?

【我與閱讀的淵源】


前兩天在臉書上看到李欣頻發表一篇:《閱讀救過我的命》。

知道李欣頻是因為上寫作課老師引用了她的文字,她是著名文案人。雖然如今內容行銷當道,很多人寫字都是為了經營,也聽過不少老師強調文筆不重要。但是啊,你知道文筆好,閱讀起來有多麼賞心悅目嗎?

縱然現在寫作學了不少架構、吸睛等各種行銷或者”閱讀者友善”技巧 (好啦我承認這也很重要)。但其實,我從小第一本閱讀啟蒙是小說,不是漫畫,而且…是瓊瑤的小說 (OMG~~當時是被我媽硬塞,說可以增進我的作文能力)。我們家,還有金庸和倪匡等一整套的小說。我覺得,我媽是把書當成衣服在買。

從小被那種"光形容一個人穿的衣服可以寫三頁”的作家浸泡,導致我一直很習慣閱讀長文字,也喜歡,因為可以自行腦補想像力。是說還好我沒有被瓊瑤式的虛幻唯美愛情給洗腦,但瓊瑤阿姨、金庸叔叔等人文字的畫面感,的確有種看了書就像看了場連續劇的感覺,說故事能力超高能。

因此,看到文筆好的人,我還是會很自然而然的被吸引。好文筆加上高商業價值,在我心目中,才是能被稱為作家的人。

《The Tinder Swindler》 Tinder 大騙徒,如何在交友軟體上遇到對的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電影_《The Tinder Swindler》Tinder 大騙徒

 

真心換得到真愛嗎?

過年才剛過,對於單身的親戚朋友間最感興趣的就是有沒有對象啊?要不要幫你介紹?等到出社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工作性質,有些人的工作場所中幾乎就只會有跟自己同性別的或是年紀差距較大已經有家庭的,一天中大多時間都花在工作上的我們也就很難認識新的對象。因此,透過交友軟體認識新對象似乎變成現代人的必需品。

不過,使用交友軟體許多人都會擔心遇到詐騙或者是只想上床的人,讓那些想要找尋認真關係的人,遲遲不敢踏進交友軟體的領域。年節剛結束又快要碰上情人節和各種看到路上成雙成對的日子。

《反智》超越人是理性或是非理性的討論

從心理學的角度閱讀_反智(The Irrational Ape)

《反智》/By David Robert Grimes

 

前提一:人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論:因此蘇格拉底是人

前提一:狗皆不免一死

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

結論:因此蘇格拉底是狗

前提一:巴黎在歐洲

前提二:我在歐洲

結論:因此我在巴黎

邏輯學中的原命題「若A,則B」,逆命題就是「若B,則A」,原命題的否命提則是「若非A,則非B」,「若非B,則非A」稱為逆否命題,其中只有逆否命題與原命題在邏輯上是等價的。「你是人,那皆不免一死」只有「你不會死,那你不是人」這個邏輯是正確的論述。

我跟你一樣現在已經開始暈了…

 

為什麼我們渴望出外運動,卻連一步都不想再踏進辦公室

新建更多舒適的辦公空間、提供免費的早午餐,想用來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別傻了好嗎!提供時間與空間的彈性選項,才是現在能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誘因。《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上班就像轉緊發條,利用每分每秒做到效率極大值,然而,工作以外的時間卻開始發懶,這都是因為不同習慣的建立。我們生活大部分時間就像開著自動導航,不需特別費力就能完成日常的事情。然而看似輕鬆,卻有可能建立起很難改變的習慣迴圈。

近期,台灣的疫情升溫,雖然沒有像去年或是其他國家再施行相當嚴格的管控,但不少的學校出現停課,公司也出現居家辦公或是分流的措施。我同時擁有實體辦公室與居家辦公的經驗。因為公司是美商,所以當國外疫情嚴峻的時候公司就已經推行遠距辦公,不過這時候台灣可說是風平浪靜,我就選擇繼續每天都進公司的生活,除了長時間通勤,不過有免費的餐飲,還可以跟小貓兩三隻的同事哈拉還是很不錯的XDD

【閱讀分享】《原子習慣》你給自己甚麼人設就會讓你成為怎樣的人

過去一個月都在放假,因感覺自己很懶散,就找對治的書來看。有關習慣最廣被推崇的一本書——《原子習慣》。長期在書店的人氣榜見到此書,但因為覺得自已讀過有關習慣的書,覺得內容應該大同小異。但閱讀起來,覺得這本書真得配得上它的盛名,真的大推。基於網上已有很多優秀的說書分享,在此不贅,反而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實踐。

第一點,也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要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方法就是不要認為你要培養一個好習慣。

甚麼?聽起來像金剛經的非法非非法一樣難懂?並沒有,其實就是不要覺得自己要做甚麼,而是要覺得自己是甚麼。

與其說自己想減肥,說你是關注健康的人;
與其說自己想多看書,說你是愛知識的人。

身份信念認同就是最強大的內在推動力,因為你是這樣的人,所以你作的一切改變都再合理不過。

書中有一段寫得非常好:
「多年來我們對自己講述同一個故事並信以為真,只遵循自認為與自己身份相關的規範,這種長久的心理暗示下就容易出現自我抵制行為。」

新習慣難以建成,因為嘗試改變不久,腦袋就會出現「那不是我該做的」,「那似乎不符合我的形象」的念頭⋯⋯很快,一切就又打回原形。

【斜槓/創業】多重工作者的內心戲

【回顧當初自由工作者的心境】
 

今天在整理自己以前寫過的文章。看到了當初剛開始成為自由工作者時的心境,覺得很適合拿出來分享。

回想自己在女兒剛上幼兒園時,因為考慮職家平衡,有一小段時間誤打誤撞成為自由工作者,後來雖然回到企業上班,但在自我盤點已逐漸成熟,眼前道路愈來愈清晰、在顧問公司的資源和機會,也讓我迅速積累自己想要擁有的能力。有時候,人生很難說,機會來時,就看你當時是否準備好要接住,就在此時,職涯諮詢師這份工作主動向我招手,於是,又脫離了"正軌"。

只是,不同於之前只接案的自由工作者,這一次,我拓展自己的思維圈,學習如何創業、建立個人品牌

 

【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旅途】
 

自從開始自營工作者的身分,一路走來果然像坐雲霄飛車般刺激。

從起初單純因為女兒年紀到了該找幼兒園、想多點時間給家人,也因超長工時假日不休的工作型態非長久之計,更是因為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並非待在公司,幫人賣產品的業務,而是想著如果可以用我最愛的心理學,包裝我所擅長的服務銷售,那該有多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