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

【閱讀分享】《原子習慣》自律──是我對抗外部環境變得不自由的方法

上一篇原子習慣的關鍵詞為身份的重塑,今天分享的關鍵詞是環境。

原子習慣一書強調環境塑造行為,我們也是環境下的產物。人們普遍存有迷思,認為紀律性強的人就是天生自律。實則不然,紀律性強的人是將自己安放於有紀律的環境之中。

是故,我們可以透過改造環境讓自己更易於建立良好習慣,除去不良嗜好。人類是視覺動物,我們做一件事並不一定因為我們特別想做,有時只因那近在眼前。譬如坐在沙發的你看到茶几前有罐可樂,則使不渴你也很大機會打開來喝,因為它就隨手可得。所以看到或看不到提示對我們建立或除去習慣起關鍵作用。而人類的另一本性是,抗拒誘惑困難,迴避誘惑則相對容易。

【閱讀分享】《原子習慣》你給自己甚麼人設就會讓你成為怎樣的人

過去一個月都在放假,因感覺自己很懶散,就找對治的書來看。有關習慣最廣被推崇的一本書——《原子習慣》。長期在書店的人氣榜見到此書,但因為覺得自已讀過有關習慣的書,覺得內容應該大同小異。但閱讀起來,覺得這本書真得配得上它的盛名,真的大推。基於網上已有很多優秀的說書分享,在此不贅,反而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實踐。

第一點,也是我覺得最為重要的,要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方法就是不要認為你要培養一個好習慣。

甚麼?聽起來像金剛經的非法非非法一樣難懂?並沒有,其實就是不要覺得自己要做甚麼,而是要覺得自己是甚麼。

與其說自己想減肥,說你是關注健康的人;
與其說自己想多看書,說你是愛知識的人。

身份信念認同就是最強大的內在推動力,因為你是這樣的人,所以你作的一切改變都再合理不過。

書中有一段寫得非常好:
「多年來我們對自己講述同一個故事並信以為真,只遵循自認為與自己身份相關的規範,這種長久的心理暗示下就容易出現自我抵制行為。」

新習慣難以建成,因為嘗試改變不久,腦袋就會出現「那不是我該做的」,「那似乎不符合我的形象」的念頭⋯⋯很快,一切就又打回原形。

《原子時間》|活出精彩充實的下班人生

這本是我近期讀到,覺得獲益良多的一本下班時間規劃書。因為看到了〈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專文推薦而也去買來看,推薦這本給希望能好好運用下班時間,經營興趣愛好而活出第二人生的上班族們。

 

下班時間的意義

晚間不是「為了明日而存在」的時間, 而是屬於「今天的自己」的時光。

作者本身是一位韓國的獸醫,即使有穩定的工作仍然感覺到想要多做些什麼的心情,其中覺醒的時機點在於意識到自己好像只是工作機器,平日就在期待週末的到來,卻沒能好好利用平日下班的晚上時間。加上「難道我只能這樣」的迷惘,促使自己開始去探索經營下班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