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訓練

從老當益壯談到年青力壯,新一年你準備好重拾年青了嗎?

隨著這幾年的疫情,我們的祝賀語當中,少不免都很誠心地希望別人身體健康。在傳統當中,「老當益壯」是讚賞,但「年青力壯」又是不是必然呢?我們沒有時光機令自己變回年輕,是不是就不可能變得力壯呢?

 

老當益壯為何如此罕有

 

當我們看見一些老人家能夠靈活自由,身壯力健的時候,少不免有一些驚嘆,但這些情況出現在年輕人身上時,或許大家並不會有同樣的感覺。比如跑步,如果看見一位臉帶豐富歲月痕跡的老人家在街上跑,你可能會不禁驚訝起來,反之,當看見剛畢業的上班族在街上跑,你大多只會看一看,又或是會笑他年紀少少便氣喘如牛。

 

問題是,為甚麼我們會假定了年紀輕的人身體一定好,年紀大的人體能必然差呢?

 

其實這根本不應該是一條問題,因為某程度上是自然而然該發生的現象。這種現象簡單來說就是「老化」。

 

所謂的老化,以最直白的描述就是當身體隨著年紀增加便會開始退步。基本上當所謂的「發育完成」後,人類便會步入「老化」的階段,所以一些二三十歲的「年青人」說自己「老了」,某程度上是沒有錯的。

 

但是,這種情況是沒法改變的嗎?正如上文提到,是不是沒有能跑能跳的老人家呢?似乎不是,只是數量真的比較少,那是為甚麼?

 

有運動訓練背境的人在工作有甚麼優勢?

曾經和一些招募專員聊天,有一件事讓我頗為覺得有趣。就是曾經經歷過運動訓練的人,其特質都會容易吸引到招募人員的注意。那麼,到底長期受運動訓練的人,在運動以外的團隊內有甚麼特質呢,簡單地由外至內淺談一下。

 

外在優勢:充滿活力,輕鬆克服勞苦

 

不論是何種運動,只要涉及競技,都很難沒有活力的。要在賽場上勝過對手,不論是熱情滿分的外向型,還是冷靜分析局勢的內向型,都必須很活躍地去抓緊屬於他們的取勝的關鍵時刻。例如在球場上要入球,都很難可以投閒置散的去參與比賽而獲得勝利(也不說這類型人能否留在隊中都是疑問)。

 

同樣道理,在另一個層面分析,就是沒有活力的人,很難長期投入在運動訓練當中。即使是被逼參與運動訓練,在訓練時被氛圍與訓練本身的影響,受訓者也會變得較為活躍,即是沒有在表情上表露出來,但是這些活力是難以取代的。理由之一,是因為運動員的身體會有適應性的改變,為了能夠投入在運動訓練當中,身體的細胞會傾向保持活躍以應付突如其來的刺激,而不是不動。

 

被逼沒有操練的日子,可以考慮高蛋白飲食令肌肉減速流失呢!

你有因為無法操練而煩惱嗎?是的,我們明白,肌肉只有訓練才會增長,而肌肉不作訓練便會慢慢流失,隨著年紀漸長,肌肉的流失速度便會更為顯著。在這段無法操練的日子,身體「肌督教徒」,就只能眼白白看著自己的肌肉在自己的身軀慢慢遠去嗎?不!最少,透過飲食,還能夠保留多一點點。高蛋白飲食法或許就是一種救亡方法。

 

 

流汗是運動效果的表現嗎?那桑拿是否最強運動?

在做運動的時候,不少人都會以「有沒有流汗」作為運動「有沒有效果」的指標。然而,如果流汗代表有效,是否在夏天的效果比冬天好?又是否只要流汗便代表運動很有效?如是者,那麼蒸氣浴與桑拿是否最強「運動」?要先討論流汗是否代表有效,不妨分別用兩個方向思考:1)流汗是甚麼?2)甚麼叫做運動有效果?

 

1)流汗是甚麼?

 

流汗,就是從身體排出水份。那為甚麼要排出水份呢?事實上,即使在非運動期間,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汗液排出,只是量太少,還沒形成汗液滴出來,便已經被蒸發消失了。

 

為甚麼身體要流汗呢?理由最少有三個,一是新陳代謝,包身體的廢物排出體外;二是分泌費洛蒙,讓氣味吸引周遭的人群;三是降溫,以實際的水份來使皮膚達致散熱的效果。

 

如果基於上述三個理由,似乎和運動效果都未必有直接關係,不過也有些許牽連。促進新陳代謝固然重要,因為可以幫助身體持續運作,以讓舊的,壞的組織加速離開身體,以補充和生成新的組織。而降溫而言,如果身體活動到一定程度,令身體內部溫度上升,才會使身體有排汗的需要,某程度上反映了運動效果,但卻不完全代表了運動效果。

 

2)甚麼叫做運動有效果?

 

公園設施真的適合長者嗎?為甚麼缺乏了重要的肌力訓練器材?

你們印象中的公園設施是怎樣的?現代都市的公園設計,其實都很有功能性和針對性,如果以香港現狀而言,那就特別針對了兩個族群:兒童與長者。今次筆者集中討論的是:如果公園設施是為了長者而做的,現在的公園設施真的適合長者使用嗎?

 

為甚麼要為了長者而設計公園的話,其中一個考慮,是為了讓長者可以透過使用公園的「健身設施」以維持身體健康。問題是,為甚麼我要強調加上引號的「健身設施」呢?因為,到底現在的公園設施,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

 

「健身」固然是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問題是,「健身」是如何維持身體健康?根據身體適應性原則,身體會為了應付持續的外來刺激,而會改變身體的狀態以應付身體需要,所以「動者常動」,經常有運動的人,便能持續活動,比起只能卧床便來得好了。

 

但是,如果是以這部份考量,那就明顯地忽視了另一項重要元素,那就是「肌肉流失」。人體自從完成發育後,便會開始步入肌肉量逐漸減少的趨勢,並且會隨著年紀長大而減速加快。當流失肌肉的話,身體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動」,本身便會開始無法應付。也會出現「肌少症」的情況。

 

如何提升專注力(3):聚焦,只做好一件事

關於專注力,我們提及過「外、內、闊、窄」的概念,我們先由最簡單,但也最易因為簡單而忘記了的基本,聚焦在只有一點的「極窄」角度專注。可以窄到怎樣呢?你想像得到的「窄」都可能可以再窄一點。是呼吸?還是呼氣?還是呼氣的聲音?抑或呼氣在氣壓在肺內的變化呢?

 

一般而言,要提升專注力,都很在意在微小的一點上有沒有集中,專注,聚精會神。以呼吸為例其實一點也沒有誇張,到底在呼吸的過程當中,應該在意呼氣還是吸氣呢?如果我不是這樣問,可能你未必有想過,到底呼吸是如何運作的。這一點也同樣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少人以為自己要專注的事情,事實上連事情的本身都未搞清運作的模式

 

呼吸,在於人體運作而言,事實上應該聚焦呼氣多於吸氣,為甚麼呢?因為呼吸基本上不是透過肌肉運作便可以達成的,而是透過氣壓改變所產生的。換言之,如果只是單純地用力吸氣,對呼吸而言其實是沒有達致最大的目標:換氣。要集中呼吸,最大的目標是為了讓身體吸收更多的氧氣,而事實上在肺內的空氣本來就已經在供氧,而當肺內的空氣仍然存在時,所產生的氣壓會令新的空氣難以進入,即使只是繼續用力吸氣,也只能帶來極微少的新鮮空氣進入肺部。

 

運動訓練最需要的是一本記事簿

做運動最需要的是甚麼?運動服?水?適當的鞋?還是一部自拍用相機?不,如果你真的為了你的健康,運動訓練最需要的,是一本記事簿。為甚麼一本記事簿很重要呢。是這樣的,想像一下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你會怎樣回答呢?你一定要找一些比較,才知道有沒有進步吧?誰知道你是不是天生就能夠抬起一部機車呢?

 

我們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有一件事非常值得注意,就是訓練有沒有效果。而不論是運動員追求運動表現,還是受傷了接受物理治療,都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評價訓練的效果,就是為了察有沒有「進步」,或至少沒有「退步」。

 

一本記事簿就很可以讓你記下自己的訓練進度。事實上,在記錄的當刻,或許還是覺得很麻煩,跑了甚麼時間,用了甚麼心情,舉重的重量是多少,瑜珈動作有沒有達至某個程度的難度呢?還差多少便做到些甚麼呢?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記錄自己的訓練進度,不一定需要一本紙質的記事簿。不過,純粹以筆者個人經驗,一本紙質的記事簿,配上適當的軟件作分析,比起只靠某些特定的APP更有意義。原因是這樣的:因為一本紙質的記事簿,很形象化地告訴你,你現在訓練了多久。當不自覺地原來已經差不多翻到最後一頁,你便會開始回顧自己的訓練,原來曾經是這麼的努力,當初的困難今天看起來根本不覺得困難。

 

起步慢了不一定會輸,決一勝負的地方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如果有看《媽媽的神奇小子》,那應該不難記得這段對白「我知我起步慢,但呢個就係點解我會要繼續去衝、繼續去追嘅原因,同我條命一樣,我就係要喺後面追上嚟!」由一個運動員的故事演繹出來,當然極具說服力。那麼,在你訓練的路上,你還在看自己的起點嗎?人們因為不同的理由開始運動,也因為不同的理由沒有運動,但是當想要開始運動的時候,就不應該只是想著自己遲了很多開始,因為再想下去,只會更遲。

 

比如筆者執教跆拳道,不少朋友都很喜歡跟我說「如果我年輕多數年,我一定跟你學習啊!」,然而,其實筆者打從2004年開始擔任跆拳道教練以來,就已經是成人跆拳道班的教練,那到底早多數年,要多早數年呢?

 

是的,或許有些朋友認為,自己遲了開始,會比不上一些年紀小小的小朋友的學習進度,這是真的嗎?筆者可又沒有見過那些去學外語的朋友,會去跟其他小朋友比較啊?更莫說當朋友們把跆拳道轉移成泰拳的時候,又不說自己不如某些某些泰國拳手,十一二歲已經參加職業賽呢?

 

如果只是想著要跟人比較,特別是比較誰更早開始,誰在起跑線已經贏了,這是無甚意義的。

 

不要把重量訓練在帶氧訓練放在一起

不少人跑到健身房,都喜歡做些器械操,在跑步機上跑個步,出了一身汗,便沐浴更衣回家去。然而,這種看似完整,又很流水作業式的訓練方法,對於增肌減脂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是在為自己創造平台期,更難突破自己的界限,看著和自己的目標有著一道難以跨過的距離。要是給一個建議的話,那就是,在健身房好好健身就好,帶氧訓練就留在戶外做吧。

 

身體會成長,會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不論是增肌還是減脂,都是截然而同的兩個方向。簡單而言,增肌就是讓身體發出「合成更多組織」的指令,而減脂就是讓身體發生「分解更多組織」的指令,那麼,如果身體同時出現兩個指令,那會怎樣呢?那就是兩樣指令都無法實現,也就是運動科學裏說的「干擾效應」。

 

增肌的意思,就是令身體從所吸收的營養,合成在身體裏變成更多的組織。比如在肌力訓練後,因為身體會認為需要準備更多的肌肉來產生更多的力量,去應付因訓練所帶來的重量刺激,所以會逐步合成更多的組織,大多但不一定是肌肉,以適應環境所需。

 

減脂的意思,就如增肌的反向發展,比如透過帶氧運動來達到減脂的效果,最主要的理由,是身體因為想要應付這種長時間重覆運動的刺激,所以想讓身體不要留起多餘的重量,繼而令身體發出分解保留在身體裏的組織,大多但不一定是脂肪,以適應環境所需。

每日做三十分鐘運動便會身體健康?一周三天的三十分鐘的重量訓練對健康更為有效!

今天要討論身體健康的話,大多都是說多做運動注意飲食,然而,為甚麼做運動就會身體健康?又,事實上做運動是否真的會身體健康?那麼我們先要重新思考,健康是甚麼?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運動,自然就是身體活動,但是運動的種類多不勝數,郊遊遠足,游泳跑步,甚至瑜珈太極,都是運動,那麼,是否隨便一樣運動只要經常做,便能獲得身體健康呢?

 

首先要思考的是,甚麼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