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

《逆齡抗老化訓練系列》:在當今世代,鍛練身體是一種責任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壽命獲得大幅度的延長,由以往六十歲是罕見的大壽,至現在六十歲才討論是不是應該可以多工作幾年,可見人類對於年齡的認知已經需要調整。但是,當人類面對長壽時,又有沒有想過如何去迎接長壽的生活呢?

 

長壽一定是幸福嗎?

 

以往在傳統華人社會喜歡祝福別人「長命百歲」,但若然今天對長者說「長命百歲」,長者可能會笑說「那是不是我只能多活兩年?」

 

長壽的意義,在於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標。以往工作的日子太多,未必能夠離開自己的崗位好好去實現一下自己的計劃,比如旅遊,運動,又或只是好好寫作,畫畫,甚至僅是在海旁享受海風。

 

然而,即使是簡單的出門,都是一個動作,都是一個「運動」。一個人能否好好地完成這些「動作」,其實就很視乎你的「運動能力」。

 

要知道,以醫療換來的長壽,那並不代表你可以自如地活動。在醫療角度而言,「維生」的意思就是令人不要死亡,僅此而已。但當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計劃,醫療是沒有直接的幫助的。

 

你可以說,藥物可以舒緩不少症狀,比如高血壓,肌肉酸痛,精神不滯等等。但是,藥物的作用,不論是中藥或西藥,就僅是讓你的身體回復到你身體的正常表現,而不是變得更好。

健身中心對政府比起市民更重要,長期被看輕的醫療系統第一關卡

近日又一大型連鎖健身中心結業。對於於健身行業相關的持份者,心情顯得特別複雜。然而,這個行業多年來卻備受漠視,但在事實上,健身運動產業對於社會而言,或者真的不太重要,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對於一個政府的長期施政有著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卻是連政策主導者都沒有好好地看重過。

 

現代社會面對的重要問題,絕對是人口老化。人口老化的理念很簡單,就是整體社會的人口變得有更多的老人家。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這種情況顯然只會越演越烈。

 

人口老化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在於長者對於社會的價值,會由社會資源的提供者變成需求者。一個良好的社會,總不可能主動要求長者繼續工作,甚至由照顧長者變成由長者照顧社會。而另一方面,人類身體會自然老化,老化的明顯影響,便是肌肉流失,體力下降,甚至是健康水平降低,變得需要長期依賴醫療資源。

 

「長期照顧」也意味著醫療資源的長期佔用。同樣地,基於人體老化,肌肉流失所導致的活動能力下降,令長者需要別人照顧才可應付日常生活。當中,在家療養的,也需要一名「長期照顧者」長時間伴隨長者,即代表對社會的人力資源變成了轉向照顧的方向,而非直接的增值工作。若然家中環境不許可,則變成需要另外覓地興建更多的長者照顧院舍,不但是對人力資源的挑戰,也是對土地房屋資源的挑戰。

 

相信保險的人,不可能不做健身與運動

你的身邊社群不一定有一個健身教練,但幾乎肯定有一個保險從業員,而且絕大部份都是保險代理(也就是Agent),也就是說,賣保險的人還多過教運動的人吧!不過,如果你的保險顧問不做健身,不做運動,你絕對有理由懷疑他對保險的信任程度,因為,健身本來就是對身體最重要的投資,也是最實在的退休策劃,亦是最有用的保險。

 

你有買保險嗎?你是為甚麼決定買保險的?又或說,別人是如何向你銷售保險呢?

 

保險的最大作用,是在於保障你的財產,在意外發生時,可以無憂地接受醫療服務,盡快恢復。近年更多的是,為了你的退休生活,除了面對「龐大的」醫療開支可以不用擔心(其實不然)外,還可以有足夠的退休金享受退休生活。

 

但是,沒有健康的身體,如何享受生活?

 

事實上,如果退休會面對「龐大的」醫療開支,與其為此準備醫療費,為甚麼不從一開始減低需要接受「龐大的」醫療開支的風險呢?而更重要的是,基於「龐大的」醫療開支風險,保險公司近年推出的醫療保險相關產品,都開始有「終生理賠上限」,也就是如果你是長久需要有醫療開支的理賠,事實上也不一定會「終生可賠」。

 

但是,持續有效的健身訓練,本來就已經可以大幅降低醫療開支。

 

你以為健康只和醫療相關?事實上可以完全無關!

很多時候,醫療與健康的專欄都喜歡放在一起,導致社會大眾很易有一個既定形象,就是健康便和醫療相關,因此,健康服務便等同了醫療服務云云。事實上又是否如此呢?在筆者看來,健康與醫療,從根本上就是兩個走向,好比佛洛伊德大師對於人生定向的兩個方向,一邊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另一邊是逃避死亡的追逐。

 

醫療服務是甚麼呢?說到底,醫療服務就是為了延續生命的服務。不論是家庭醫生的門診服務,還是應付危急情況的突發性手術,基本上都是與「逃避死亡」相關。亦因如此,醫療服務的最大目標,甚至是唯一目標,就是讓服務使用者(即病人)能夠維持生命。

 

因此,一些手術或療法,可能長遠而言帶有其他與生命無關的副作用,例如傷口不美觀等等,對於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來說,不盡是優先考慮的方向。更特別是在一些非常繁忙的醫療機構,例如公立醫院,根本無瑕多花心思處理傷勢,定然會是盡力完成醫療服務的最大目標:保存性命,僅此而矣。

 

那麼,健康服務又該是甚麼向性呢?健康服務,其實在現代社會的醫療體系也有調撥資源下去,目的,就是為了讓醫療機構的負擔減低。因為健康服務的功效,在於能夠讓使用者著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水平,從而在需要動用醫療系統的資源前,已經能夠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如何提升專注力(3):聚焦,只做好一件事

關於專注力,我們提及過「外、內、闊、窄」的概念,我們先由最簡單,但也最易因為簡單而忘記了的基本,聚焦在只有一點的「極窄」角度專注。可以窄到怎樣呢?你想像得到的「窄」都可能可以再窄一點。是呼吸?還是呼氣?還是呼氣的聲音?抑或呼氣在氣壓在肺內的變化呢?

 

一般而言,要提升專注力,都很在意在微小的一點上有沒有集中,專注,聚精會神。以呼吸為例其實一點也沒有誇張,到底在呼吸的過程當中,應該在意呼氣還是吸氣呢?如果我不是這樣問,可能你未必有想過,到底呼吸是如何運作的。這一點也同樣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少人以為自己要專注的事情,事實上連事情的本身都未搞清運作的模式

 

呼吸,在於人體運作而言,事實上應該聚焦呼氣多於吸氣,為甚麼呢?因為呼吸基本上不是透過肌肉運作便可以達成的,而是透過氣壓改變所產生的。換言之,如果只是單純地用力吸氣,對呼吸而言其實是沒有達致最大的目標:換氣。要集中呼吸,最大的目標是為了讓身體吸收更多的氧氣,而事實上在肺內的空氣本來就已經在供氧,而當肺內的空氣仍然存在時,所產生的氣壓會令新的空氣難以進入,即使只是繼續用力吸氣,也只能帶來極微少的新鮮空氣進入肺部。

 

在你的大腦感到疲倦時用深蹲休息吧!

為甚麼你會感到疲倦呢?明明整天都只是坐在電腦前邊,沒有甚麼體力勞動,只是很努力地用上腦力,怎麼會影到到身體感覺已經完全乏力呢?而如果我跟你說,這個時候,你反而需要好好用力,真地去做一次深蹲訓練,反而你會令你的腦袋重新啟動,再次感受腦力的力量,或者你會發現,其實你一早有過這些經驗。

 

用一個很簡化的概念表達所謂「腦力的力量」是甚麼一回事。事實上,不論用腦還是用力,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也是來自你進食的消耗,繼而分解在你的身體內不同的器官,想當然了,你的腦袋也是器官之一,因為,「腦力」其實也是一種讓你的身體消耗的一種,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沒有肢體動作的體力勞動,一樣會有疲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