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督教

流汗是運動效果的表現嗎?那桑拿是否最強運動?

在做運動的時候,不少人都會以「有沒有流汗」作為運動「有沒有效果」的指標。然而,如果流汗代表有效,是否在夏天的效果比冬天好?又是否只要流汗便代表運動很有效?如是者,那麼蒸氣浴與桑拿是否最強「運動」?要先討論流汗是否代表有效,不妨分別用兩個方向思考:1)流汗是甚麼?2)甚麼叫做運動有效果?

 

1)流汗是甚麼?

 

流汗,就是從身體排出水份。那為甚麼要排出水份呢?事實上,即使在非運動期間,身體或多或少都有汗液排出,只是量太少,還沒形成汗液滴出來,便已經被蒸發消失了。

 

為甚麼身體要流汗呢?理由最少有三個,一是新陳代謝,包身體的廢物排出體外;二是分泌費洛蒙,讓氣味吸引周遭的人群;三是降溫,以實際的水份來使皮膚達致散熱的效果。

 

如果基於上述三個理由,似乎和運動效果都未必有直接關係,不過也有些許牽連。促進新陳代謝固然重要,因為可以幫助身體持續運作,以讓舊的,壞的組織加速離開身體,以補充和生成新的組織。而降溫而言,如果身體活動到一定程度,令身體內部溫度上升,才會使身體有排汗的需要,某程度上反映了運動效果,但卻不完全代表了運動效果。

 

2)甚麼叫做運動有效果?

 

公園設施真的適合長者嗎?為甚麼缺乏了重要的肌力訓練器材?

你們印象中的公園設施是怎樣的?現代都市的公園設計,其實都很有功能性和針對性,如果以香港現狀而言,那就特別針對了兩個族群:兒童與長者。今次筆者集中討論的是:如果公園設施是為了長者而做的,現在的公園設施真的適合長者使用嗎?

 

為甚麼要為了長者而設計公園的話,其中一個考慮,是為了讓長者可以透過使用公園的「健身設施」以維持身體健康。問題是,為甚麼我要強調加上引號的「健身設施」呢?因為,到底現在的公園設施,是否真的能夠達到「健身」的目的。

 

「健身」固然是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問題是,「健身」是如何維持身體健康?根據身體適應性原則,身體會為了應付持續的外來刺激,而會改變身體的狀態以應付身體需要,所以「動者常動」,經常有運動的人,便能持續活動,比起只能卧床便來得好了。

 

但是,如果是以這部份考量,那就明顯地忽視了另一項重要元素,那就是「肌肉流失」。人體自從完成發育後,便會開始步入肌肉量逐漸減少的趨勢,並且會隨著年紀長大而減速加快。當流失肌肉的話,身體的主要功能,就是「運動」,本身便會開始無法應付。也會出現「肌少症」的情況。

 

如何提升專注力(3):聚焦,只做好一件事

關於專注力,我們提及過「外、內、闊、窄」的概念,我們先由最簡單,但也最易因為簡單而忘記了的基本,聚焦在只有一點的「極窄」角度專注。可以窄到怎樣呢?你想像得到的「窄」都可能可以再窄一點。是呼吸?還是呼氣?還是呼氣的聲音?抑或呼氣在氣壓在肺內的變化呢?

 

一般而言,要提升專注力,都很在意在微小的一點上有沒有集中,專注,聚精會神。以呼吸為例其實一點也沒有誇張,到底在呼吸的過程當中,應該在意呼氣還是吸氣呢?如果我不是這樣問,可能你未必有想過,到底呼吸是如何運作的。這一點也同樣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少人以為自己要專注的事情,事實上連事情的本身都未搞清運作的模式

 

呼吸,在於人體運作而言,事實上應該聚焦呼氣多於吸氣,為甚麼呢?因為呼吸基本上不是透過肌肉運作便可以達成的,而是透過氣壓改變所產生的。換言之,如果只是單純地用力吸氣,對呼吸而言其實是沒有達致最大的目標:換氣。要集中呼吸,最大的目標是為了讓身體吸收更多的氧氣,而事實上在肺內的空氣本來就已經在供氧,而當肺內的空氣仍然存在時,所產生的氣壓會令新的空氣難以進入,即使只是繼續用力吸氣,也只能帶來極微少的新鮮空氣進入肺部。

 

運動訓練最需要的是一本記事簿

做運動最需要的是甚麼?運動服?水?適當的鞋?還是一部自拍用相機?不,如果你真的為了你的健康,運動訓練最需要的,是一本記事簿。為甚麼一本記事簿很重要呢。是這樣的,想像一下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你會怎樣回答呢?你一定要找一些比較,才知道有沒有進步吧?誰知道你是不是天生就能夠抬起一部機車呢?

 

我們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有一件事非常值得注意,就是訓練有沒有效果。而不論是運動員追求運動表現,還是受傷了接受物理治療,都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評價訓練的效果,就是為了察有沒有「進步」,或至少沒有「退步」。

 

一本記事簿就很可以讓你記下自己的訓練進度。事實上,在記錄的當刻,或許還是覺得很麻煩,跑了甚麼時間,用了甚麼心情,舉重的重量是多少,瑜珈動作有沒有達至某個程度的難度呢?還差多少便做到些甚麼呢?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記錄自己的訓練進度,不一定需要一本紙質的記事簿。不過,純粹以筆者個人經驗,一本紙質的記事簿,配上適當的軟件作分析,比起只靠某些特定的APP更有意義。原因是這樣的:因為一本紙質的記事簿,很形象化地告訴你,你現在訓練了多久。當不自覺地原來已經差不多翻到最後一頁,你便會開始回顧自己的訓練,原來曾經是這麼的努力,當初的困難今天看起來根本不覺得困難。

 

在你的大腦感到疲倦時用深蹲休息吧!

為甚麼你會感到疲倦呢?明明整天都只是坐在電腦前邊,沒有甚麼體力勞動,只是很努力地用上腦力,怎麼會影到到身體感覺已經完全乏力呢?而如果我跟你說,這個時候,你反而需要好好用力,真地去做一次深蹲訓練,反而你會令你的腦袋重新啟動,再次感受腦力的力量,或者你會發現,其實你一早有過這些經驗。

 

用一個很簡化的概念表達所謂「腦力的力量」是甚麼一回事。事實上,不論用腦還是用力,都需要消耗能量,這些能量也是來自你進食的消耗,繼而分解在你的身體內不同的器官,想當然了,你的腦袋也是器官之一,因為,「腦力」其實也是一種讓你的身體消耗的一種,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沒有肢體動作的體力勞動,一樣會有疲倦的感覺。

 

起步慢了不一定會輸,決一勝負的地方是誰能堅持到最後

如果有看《媽媽的神奇小子》,那應該不難記得這段對白「我知我起步慢,但呢個就係點解我會要繼續去衝、繼續去追嘅原因,同我條命一樣,我就係要喺後面追上嚟!」由一個運動員的故事演繹出來,當然極具說服力。那麼,在你訓練的路上,你還在看自己的起點嗎?人們因為不同的理由開始運動,也因為不同的理由沒有運動,但是當想要開始運動的時候,就不應該只是想著自己遲了很多開始,因為再想下去,只會更遲。

 

比如筆者執教跆拳道,不少朋友都很喜歡跟我說「如果我年輕多數年,我一定跟你學習啊!」,然而,其實筆者打從2004年開始擔任跆拳道教練以來,就已經是成人跆拳道班的教練,那到底早多數年,要多早數年呢?

 

是的,或許有些朋友認為,自己遲了開始,會比不上一些年紀小小的小朋友的學習進度,這是真的嗎?筆者可又沒有見過那些去學外語的朋友,會去跟其他小朋友比較啊?更莫說當朋友們把跆拳道轉移成泰拳的時候,又不說自己不如某些某些泰國拳手,十一二歲已經參加職業賽呢?

 

如果只是想著要跟人比較,特別是比較誰更早開始,誰在起跑線已經贏了,這是無甚意義的。

 

不要把重量訓練在帶氧訓練放在一起

不少人跑到健身房,都喜歡做些器械操,在跑步機上跑個步,出了一身汗,便沐浴更衣回家去。然而,這種看似完整,又很流水作業式的訓練方法,對於增肌減脂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是在為自己創造平台期,更難突破自己的界限,看著和自己的目標有著一道難以跨過的距離。要是給一個建議的話,那就是,在健身房好好健身就好,帶氧訓練就留在戶外做吧。

 

身體會成長,會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不論是增肌還是減脂,都是截然而同的兩個方向。簡單而言,增肌就是讓身體發出「合成更多組織」的指令,而減脂就是讓身體發生「分解更多組織」的指令,那麼,如果身體同時出現兩個指令,那會怎樣呢?那就是兩樣指令都無法實現,也就是運動科學裏說的「干擾效應」。

 

增肌的意思,就是令身體從所吸收的營養,合成在身體裏變成更多的組織。比如在肌力訓練後,因為身體會認為需要準備更多的肌肉來產生更多的力量,去應付因訓練所帶來的重量刺激,所以會逐步合成更多的組織,大多但不一定是肌肉,以適應環境所需。

 

減脂的意思,就如增肌的反向發展,比如透過帶氧運動來達到減脂的效果,最主要的理由,是身體因為想要應付這種長時間重覆運動的刺激,所以想讓身體不要留起多餘的重量,繼而令身體發出分解保留在身體裏的組織,大多但不一定是脂肪,以適應環境所需。

讓身體成長的三大元素,簡單得你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不知有沒有做好

要讓身體成長,就得好好訓練,所以不斷訓練,身體便會成長,真的嗎?我們都知道不止如此,沒有人在訓練完立刻變得更強壯,身體必須經歷充份的休息,才能更好地成長,但是,應該如何休息,休息以外還有甚麼要注意?說出來,其實你幾乎肯定聽說過,只是不知道做得怎麼樣。

 

三個元素,淺白簡單,就是「吃好、睡飽、多喝水」。

 

吃好:好好吃蛋白質

要令身體成長,充份的營養絕對是重要的一環,特別是蛋白質的吸收才能有效幫助身體成長發展。然而,絕大部份的日常飲食,蛋白質的吸收遠遠不如實質標準。一般建議蛋白質應該按自己的體重所需要保留的肌肉量來調整吸收的蛋白質量。

 

簡單而言,就是按照自己的體重,以公斤算,乘以1.2~1.6左右的蛋白質,並將之分成四至五份在整天吸收,而不是一次過進食。

 

蛋白質不但有效建構肌肉,而且能夠有充份的飽腹感,因此,即使打算調整餐單以作修身之用,蛋白質也是非常值得多吸收的營素。

 

睡飽:重質的睡眠

 

在元宇宙世代,運動還有價值嗎?

近日最熱烈的討論話題之一,「元宇宙」似乎是讓很多人討論之餘,卻又大惑不解。對於運動健身行業而言,元宇宙的出現是一次衝擊,還是一次改變呢?元宇宙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可能再不需要透過實體接觸,在濾鏡等輔助下,身體線條還是否與此重要?今時今日每天以鋪天蓋地的宣傳鼓吹大家追求身體線條美的行業,在毋須見面的未來又是否再無價值?如是者,運動健身行業,是否步向末日?

 

如果是真的,作為一位「肌督徒」,其實很樂意看見這種結果。

 

運動追求的是健康,健康就是身體的健康,在健康的定義裏,只有「身體成份比例」,卻沒有「身材線條比例」這回事。

 

做運動既然是追求健康,事實上,身材線條只是副產品,僅此而已。身材好是否一定有高的運動水平?又或說,高運動水平的人,身材是否必然像模特兒般?

 

「元宇宙」的有趣點,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似乎會建構在網絡平台,甚至是代表自己與人溝通的,都不必然是一個真正人像,可能是電腦繪圖,或是自己想要的形象也可以。因此,人的身體在這個世界,就如回到「Matrix」的年代:人類身體的本體,只是供應「母體」(元宇宙)內的電池。

 

每日做三十分鐘運動便會身體健康?一周三天的三十分鐘的重量訓練對健康更為有效!

今天要討論身體健康的話,大多都是說多做運動注意飲食,然而,為甚麼做運動就會身體健康?又,事實上做運動是否真的會身體健康?那麼我們先要重新思考,健康是甚麼?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運動,自然就是身體活動,但是運動的種類多不勝數,郊遊遠足,游泳跑步,甚至瑜珈太極,都是運動,那麼,是否隨便一樣運動只要經常做,便能獲得身體健康呢?

 

首先要思考的是,甚麼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