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又)AI大革命 OpenAI Sora橫空出世

 

話說,前幾日起身又畀朋友炸我signal,話我又準備冇工開。原來佢講緊OpenAI新出嘅生成影片軟件Sora,可以用文字gen圖咁gen片,流暢度同細節都有大突破。片中有講求高真實感嘅日本街頭、媲美pixar 3D電影角色嘅細緻毛髮、各國風情嘅stock video……引來一時熱話。小弟作為影視創作人,當然都要跟下流量啦,我嘅睇法係----我出番去做野先啦。

 

當然啦,我話我唔擔心你都唔信。畢竟哩個技術係令你我他我阿媽,只要識個字就可以做到一條--可能要做10個鐘,用一萬蚊拍先製作到嘅片。但反轉諗,輪到我去怕咩。我哋香港人連用都無得用,怕又可以點?

 

如果無AI就好?

 

大家咁驚AI,難道冇AI就會飛黃騰達咩?反之,難道有AI我哋真係無得撈咩?影片中可見,北極嘅長毛象喺雪地奔馳,四驅車喺山上旅程,日本櫻花雪景下情侶慢步……等等等等嘅影片,我諗咁多位包括我,都唔會咁輕易拍得出啦。咁AI做到我本身做唔到嘅嘢,又唔存在搶飯碗喎。

 

週記:參觀東莞的科技與文化景點

第一天,我們開始了本次旅程,首先參觀了東深供水工程。這個工程是為了解決東深地區的供水問題而建立的,它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供水系統。我們參觀了供水工程的設施和設備,了解了供水過程和技術。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下午,我們參觀了一家港資科技企業和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這些地方是東莞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在港資科技企業,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創新技術和產品,以及他們在東莞的業務發展情況。而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我們參觀了一些科技企業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見證了東莞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城市的成就。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東莞展覽館。這個展覽館展示了東莞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我們看到了許多展品和展覽,了解了東莞的過去和現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城市的背景和特色。

之後,我們參觀了東莞市政廣場、東莞圖書館、國際祭會展中心和東莞大道等地。這些地方展示了東莞的城市建設和現代化發展。我們欣賞了市政廣場的城市風景,參觀了圖書館的豐富藏書,並了解了國際祭會展中心的活動和展覽。東莞大道是一條主要的城市幹道,我們沿著大道散步,欣賞著兩旁的現代建築和繁華景象。

米雅書單-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米雅推薦書名: 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作者: 麥特‧海格

譯者: 韓絜光

出版日期: 2022/12/7(第二版)

出版社:天下雜誌

焦慮星球指的就是我們所處的生活

此書以散文隨筆風格 記載作者在焦慮海嘯襲來時 應對的經驗、方法、建議。最初吸引米雅目光的就是焦慮星球 我覺得自己就完全是個不折不扣的焦慮星人 如果你也是的話 我想此書與接下的分享都很適合你

原來作者曾經深受憂鬱、焦慮、恐慌症所苦 好不容易從那黑暗深淵爬上來 卻又時刻擔心自己又掉下去 而身旁的人們也不時留意著 但凡有任何一點不對勁 就懷疑他是否又發作了 這些的本身 都令作者感到焦躁不已、壓力山大

「心靈不安的特點在於,有這麼多的東西能在短時間內令人心情好轉,但長久下來卻只讓你心情更差。你拼命轉移注意力,但其實你需要的是認識自己。」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對於科技的人文覺察

📚本多的藏書坑
🤖️科技X愛X12則奇思妙想【英國才女作家珍奈.溫特森最新散文集】:從吸血鬼到人工智慧,我們是在前進還是倒退?

作者:珍奈.溫特森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潮浪文化 @_waves_press 
出版年份:2023
類別:人文社科/科技與社會

✏️介紹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雙城記》

在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發明全球資訊網(WWW)之後,網際網路蓬勃發展,帶動資訊流通,更讓人們有了全新的交流模式,如社群媒體,讓同個國家乃至全球範圍內的人們能夠即時互動、分享想法和經驗。其中,人工智慧(AI)作為網際網路發展的重要支撐,也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關鍵詞。
.
本書的作者珍奈.溫特森從AI的起源、AI與佛教教義的相似之處、AI與人的相處模式,以及我們生活的社會在陷入瓶頸的情況下,如何藉由AI進行修復,甚至是改造等觀點切入,透過幽默風趣的方式書寫人類與AI交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人深省。

當你因沒有犯的罪而被定罪:《關鍵報告》心得(無雷)

    嗨大家好,我是MILI,《關鍵報告》這部電影是由Steven Spielberg執導,於2002年上映。該電影是根據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關鍵報告》的故事發生在未來,設定在2054年的華盛頓特區。故事講述了一個名為"PreCrime"的罪案預防部門,他們利用名為"先知視覺"的預知能力來預測並阻止犯罪活動。這些預知能力是由一組被稱為"先知"的特殊人群擁有的。

    Tom Cruise飾演主角John Anderton,他是PreCrime部門的一名高級警官。然而,當先知視覺指示他即將犯下一起謀殺案時,他開始懷疑整個系統的公正性,並決定逃離追捕,尋找真相。

    《關鍵報告》探討了自由意志、道德倫理和技術濫用等主題。它以其引人入勝的情節、高度視覺效果和哲學思考而廣受讚譽。這部電影在上映後獲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成功,並在科幻電影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

    

細思為何怕AI(下)

上回引述一些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憂慮,並作回應,該兩項為擔憂數碼極權出現,以及擔憂科技發展帶來的未知。今回評價其他常見的反對意見。

 

人工智能足以擔當無數人類現在從事的工作,好些人聲言大量工種將被取代,引致失業問題、個人身份認同問題。首先,設想並非無益,但要知道設想對象的性質、現狀為何,有哪些部分已屬實、哪些屬設想。今日 ChatGPT 還被人評頭品足,譏笑它資料錯誤、答非所問(當中有很多根本未明 ChatGPT 的應用範圍),就設想人工智能發展至極盛的階段,期間勞工如何安置,大有商議空間,當今想像各行各業的職工一朝即面臨裁退,未免杞人憂天。只要經濟結構靈活,教育真正育才,容許勞工流動,社會開放,聆聽各界聲音(這些可能在某些地域甚為奢侈),今日距離各式勞工遭取代,尚有很多探究的餘地。

 

細思為何怕AI(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發展多年,現在有公司意圖把它推廣至普羅大眾,並收集更多數據。OpenAI 推出 ChatGPT 聊天機械人,引起不同角度的關注。嶄新事物問世,一味追捧,固然不理性;眼見事物多人熱議、廣受歡迎,就一味反對,一味疑慮,也是不理性。我不打算回應一味追捧的觀點,根本毫無需要;對人工智能心存顧慮的仍可體諒,回應有關疑慮還可探究更有意義的話題。本文分上下兩篇,挑選部分近來對人工智能正當性的質疑,略加批判。

 

幾乎每有超越當代的應用科學技術面世,就有一批人提出憂慮,擔心《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等小說的極權國度真正出現。科技有助獨裁統治,但若政治開明,統治者就難以壟斷科技;科技開放予民間應用,政權亦無從獨裁。科技與高壓統治扣連一起,癥結在於統治者獨攬大權,嚴禁監察。一項科技問世,懼怕它被政權運用,最佳的方法是民間比政權運用得更熟練,壓抑它的流通,政權還是有能力背地裡運用,只會妨礙民間對此的制衡。

 

人類文明與外星科技


         人類文明史很奇怪,人這種動物明明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之久,但為何會在幾千年前,突然變聰明了; 還幾乎是同一時代,出現了四位智者或聖人,他們分別是耶穌 、釋迦牟尼、默罕穆德和孔子;而在最近的兩、三百年間,科技突飛猛進,難道是有外星文明在推動?

         再說,有科學家認為,人類並不是地球上首度有文明的物種,在人類以前,世界已經歷過數次文明史,只是毀滅於核戰或其他天災。

           人類的DNA與腦部,明顯的經過改進,這使得人與猩猩有顯著的差別,是進化不來的;那是什麼力量在推動? 其目的何在?

         這一連串的疑問,正是困惑著科學家們的難題,有人說人類是一種試驗品,也有人說,人是被囚禁的生物; 筆者卻認為,我們人類的智慧是有限的,有些東西我們是難以理解,這就跟你如何去和一隻螞蟻談論與解釋現代科技一樣。

         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我們的左右,而我們實在難以跟這種力量對抗,這可能就是我們所稱的神,而我們只能加以接受。

           至於這股力量,倒底是何方神聖? 從何而來? 因何存在? 可能是有多股力量在較量也說不定,這也許就是外星的文明科技。 要不我們在最近的兩百年裡,怎麼會進步得這樣快,而在過去的數千年中,卻一直的停步不前呢?

高科技、低智能城市

人類文明發展上千年,發明又理解各種名號,但每個年代對當時的名號總有莫名的迷信。人類在上古時代對巫術、中古對神諭深信不疑,二十世紀中葉「原子」成為華人之中權威的標籤。今日平民百姓盡用智能電話,社會顯貴盡道智慧城市、智慧甚麼;但凡新產品冠以「納米」、AI、「大數據」,頃刻被指為高科技物品。在香港舉目所見,居民日常生活、社會發展又是否充滿智慧、坐享高科技?在近來Mil Mill被逼遷移工廠一事可見一斑。

 

Mil Mill紙包盒回收被科技園指業務並非「創新科技」,因此合約完結便不獲續租。此處有兩點值得討論:一、Mil Mill的業務是否涉及創新科技;二、所謂高科技、創新科技是否值得高舉。

 

【都市流行病】手機依賴症

「早安!早安!」

「我要放午飯了,今天和Amy一起吃,你呢?」

「你去哪了?為什麼不回我的訊息了!」

「整整一個小時了,你究竟在做甚麼?」

 

手機屏幕閃了又暗下來,暗了又光亮起來,一句又一句的簡訊不停彈出。從何時開始「準時報到」成了談戀愛的條件呢?

 

科技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每人都能輕易地點點指頭,就可以把心中的想法,一一傳送到親友手中。無論日夜,戀人都能在虛擬世界暢談,聊得再夜都可以。樂極忘形時,不怕父母責備你晚了回家,亦不用擔心趕不上尾班車,一切都方便得不可思議。但就是因為這種方便,你再也沒有原由去無視所有訊息。

 

「你在上課嗎?」「大學能用電話啊,你不是也可以回覆一兩句嗎?」

「趕著開會嗎?」「回個簡訊只用你兩秒啊,你只是不上心而已。」

「你說你去了洗澡?」「現在的手機可是防水的,你就只是不想回覆我。」

 

每個原因都成為借口,都是你不愛我的借口。當一段感情,需要依賴手機去維繫,那也算得上是件可悲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