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旅遊者才不會打卡

近日各區議會大談建設「打卡」景點,號稱吸引遊客,促進經濟。由地區的民政處提供建議,區議員眾聲和應,再隨便提供跟進建議。面對如斯建議,哀者悲傷,達者笑死。例如深水埗區擬推出「深 duck」吉祥物,舉辦激光劍運動;將軍澳區擬佈置「乖巧寶寶」吉祥物,暗中流露躺平走精面的意識;黃大仙區擬樹立大書「黃大仙」三字的拱門。各種建議奇形怪狀,醜態百出,但本質一致,不外乎差劣設計,胡亂堆砌。在「度橋」之上,計策竟是增設打卡點,刺激消費。打卡和旅遊(包括本地和外地),本質上矛盾,方今在秒秒耗用公帑的議會煞有介事,高談闊論,為納稅人和政府庫房乾燒銀紙。

 

多家傳媒報道區議會討論地區建設旅遊景點的新聞,其中《大公報》在一月三日報道各區熱議設置打卡位,內文稱︰「有旅遊學者指出,旅客愛新鮮感,各區舉辦不同特色活動既可吸引市民留港消費,又可讓旅客往多區遊逛,有更大誘因拉長留港日數。」黨媒揚起大旗,區議員莫敢不從,可惜把各種不同事物拉雜討論,把本該區分的項目混為一談,只令議題變得含糊。

 

誰人才叫人積德?

人生必會做的有三件事,其中兩件是出生和死亡,餘下一件姑且不提。近日有知名人物辭世,該人生前任職傳媒演藝行業,具備街頭智慧,懂得追隨部分人的喜好行事,縱使藝術和專業的成就不高,還算撈得頗有名聲。中晚期擁護權勢,大異於主流民意和審美眼光,因此其人猝逝,換來不少人稱慶。遺孀勸大眾積口德,勿數亡者不是。本文不提逝者及其家屬功過私德,只從文化角度審視我們有否「積口德」的傳統。

 

不知何時開始,民間流傳「死者為大」的說法,近乎口號,每逢有人死,部分論者質疑他是否須為個人禍患負責,就有人說「死者為大」,不要非議死者;有惡人死,論者討論其功過,甚至讉責他死不足惜,又有人說「死者為大」,死者已矣,容讓安息。如是,武漢肺炎肆虐期間,有些歐美青少年不識好歹,舐馬桶拍攝短片,弄得染疫死亡,醫生、傳染病學家不應檢討他們的死因。希特拉、史太林、波樸(或譯「波爾布特」)殺人如麻,逼使全個國家民族陪他們瘋狂,搗毀文明,稍有識見者要噤若寒蟬,不應為歷史下恰當註腳,不應警誡人類犯相同罪行。

 

出國帶護照是常識,了解護照的文化史,可以轉腦袋長知識:我讀《旅行許可證:護照的文化史》

本書感謝麥田出版贈閱

書封取自博客來

疫後解封出國潮,辦護照成為全民運動,但歷史上的護照八卦,你可能不知道

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新冠大疫蔓延全球,各國逐步收緊旅行的自由,當初看似無絕期的封關,使出入境賴以通行的護照,一度沒了存在感,效期過了也放置不管。

而疫後解封,蓄勢待發的報復性出國潮,各地領務單位,滿溢著排隊等待辦理換發、領取新護照的民眾,也才是不久之前台灣最美的風景。國門重開,護照的相關報導也特別多,例如護照內頁短少、破損,被視為無效護照而慘遭遣返。

週記:參觀東莞的科技與文化景點

第一天,我們開始了本次旅程,首先參觀了東深供水工程。這個工程是為了解決東深地區的供水問題而建立的,它提供了穩定可靠的供水系統。我們參觀了供水工程的設施和設備,了解了供水過程和技術。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設施項目,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下午,我們參觀了一家港資科技企業和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這些地方是東莞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在港資科技企業,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創新技術和產品,以及他們在東莞的業務發展情況。而在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我們參觀了一些科技企業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見證了東莞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城市的成就。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東莞展覽館。這個展覽館展示了東莞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我們看到了許多展品和展覽,了解了東莞的過去和現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城市的背景和特色。

之後,我們參觀了東莞市政廣場、東莞圖書館、國際祭會展中心和東莞大道等地。這些地方展示了東莞的城市建設和現代化發展。我們欣賞了市政廣場的城市風景,參觀了圖書館的豐富藏書,並了解了國際祭會展中心的活動和展覽。東莞大道是一條主要的城市幹道,我們沿著大道散步,欣賞著兩旁的現代建築和繁華景象。

不能再說「串過碼頭咕喱」

以前香港有一句俚語︰「串過碼頭咕喱」(比碼頭苦力更囂張),指某人態度極為囂張。今日尋常百姓鮮有接觸碼頭工人,工人也不只赤膊搬扛,還要操作機械,勞力背後還有技術,與以往大眾對勞動階層只有汗臭、粗鄙無禮的刻板印象已頗不相同。「串過碼頭咕喱」只殘存於曾與老一輩交流之人的記憶中,已不常使用。加上當今論囂張跋扈,比起碼頭工人以至其他勞動人民更甚者,大有人在,近來圍方商場兩名工作人員的表現足以令人把俚語改為「串過圍方保安」。

 

本週初,一段車輛攝錄片段顯示,一名駕駛電單車送貨的人員駕車進入圍方商場停車場,駛入途中,一名自稱於圍方工作的人在馬路中央步行,司機響咹兩下示意危險,惹來該名工作人員截停質問,司機稱要向所屬公司投訴。司機送貨後,沿路折返,上述工作人員在場,並召喚貌似保安主管的人員到場介入。司機講述事發經過,保安聽過幾句就反問︰「咁你而家想點?」(你現在想怎樣?)又驅趕司機離開︰「唔識躝,咪爬囉!」並聲言︰「你搞事,我就搞事。」毫無調停的意圖,反而令雙方衝突升溫。如斯處理衝突手法,香港人可謂見怪不怪,在幾年前已目睹無數次。

 

身上可見的「香港設計」

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古人已明白優良的學習素材未必時常出現,但主動學習的人自會把握機會。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見賢者就希望企及,看見不賢的就反省有否犯同樣錯誤。)近日名為「Miss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 國際小姐香港代表」的 Facebook 專頁宣佈梁庭欣小姐擔任香港代表參選,她的參選服裝怪異,令人驚詫,堪當設計的反面教材。

 

這件服裝由七名設計學院的學生設計,要給予機會年輕人;以旗袍代表香港已非常陳舊,要務求創新;在芸芸參賽者之中突出,造型稍為奇怪也該理解……全部支持的說法都好像有些道理,只能說當中包含極大的體諒,如果全港由民間至政府和執法機構,對所有青少年、創新、與別不同的事都如此包容,還真美好。終究這是一件經過思慮而設計得來的成品,終究這是代表香港,終究這是展現這城市的內涵,因此評論它的優劣,體諒與否留給大愛包容者,品質如何才是重點。

 

一部贊比亞、非洲還是全人類動畫?

七月二十日,Netflix 首次播放一齣非洲製作的動畫連續劇《Supa Team 4》,由南非動畫工作室 Triggerfish 製作,作者是來自贊比亞的 Malenga Mulendema。這個非洲南部的組合似乎「說好非洲故事」,非洲人、贊比亞人又如看這幕劇?

 

《Supa Team 4》虛構未來的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四名少女獲得退休特務邀請,成為超級英雄,其中一個關鍵人物是主角的祖母,作者 Mulendema 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說︰「我們小時候都覺得祖母是超級英雄。」至少從故事開端、骨幹而言,這是一個簡單不過的少年動畫故事,作畫會被要求日高的動畫迷嘲笑,單看預告片,或許會覺得它是《The Powerpuff Girls》、《神奇四俠》、《鬥陣特攻》的合體。本劇之作成,沒有超級英雄襄助,也不出乎特異功能,幾乎全是商業考慮。近年 Netflix 在英語世界以外的市場取得非凡成績,韓國《魷魚遊戲》、西班牙《La casa de papel》成為環球一時熱捧的劇目。四月,Netflix 計劃擴展非洲業務,揚言讓更多非洲作者在國際舞臺發聲。Triggerfish 的 CEO Stuart Forrest 表示︰「我們希望《Supa Team 4》能向世界展現非洲豐饒的一面以及包含非洲元素在內的贊比亞文化。」

 

舊歌新聽,還是有味

現在好些歌不能播、不能唱,有些該播該唱的歌又怕播錯唱錯,倒不如聽聽舊歌。進入 YouTube 網站,不知何故竟推介一首一九九九年的作品—— Bloodhound Gang 的《The Bad Touch》。

 

《The Bad Touch》是一首 Rap Rock 歌曲,內容的確夠壞,姑且節錄副歌如下︰

 

You and me, baby, ain’t nothing but mammals

So let’s do it like they do on the Discovery Channel

 

毋須懷疑自己的理解力,大概這兩句是全歌中比較「潔淨」的歌詞,主旨就是勸誘性愛,全首歌運用各種隱喻,歌唱者抒發對於和伴侶交歡的美好想像,露骨和隱晦的描寫緊密攙雜一起。該等描寫處於 rap 部分,要營造感染力,節奏顯得異常重要,《The Bad Touch》於此處理上乘,押韻張弛有度、歌詞緩急有序、時而加插頭韻(alliteration),令歌詞連綿而多變。Bloodhound Gang 是一隊搖滾樂隊,歌曲風格自然比較澎湃激昂,《The Bad Touch》維持這種風格,但各種樂器配合起來,並不嘈雜,恰到好處襯托說唱和歌唱的氣氛,間奏還有些清新和緩的調子。

 

@【歐洲的另類風景】代購現象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不同國家的特色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代購市場的蓬勃發展。然而,代購行為在歐洲卻成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牽動著許多外國人的思考。

在年度歐洲之旅中,我們目睹了一幕幕關於代購的奇怪現象。在一些知名奢侈品商店,隨處可見身穿時尚服飾的中國顧客,手上拿著名牌包包和一部分商品價值不菲的紀念品,場面甚至有些令人費解。人們拿著手機、相機,載歌載舞地與那些商品合影,就像遇到了令人陶醉的大明星。這些顧客的一舉一動都在默默地向人們展示著:對於物質享受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買!買!再買!

許多外國人對這些奇怪的代購現象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原本慢條斯理的歐洲人們對於這些購物狂者流露出強烈的困惑和驚訝,甚至在心中為此埋下對不同文化的疑問。他們感叹“難道進入奢侈品商店就像進入了一個完成人生夢想的殿堂嗎?”有的甚至戲謔说到:“這些人無疑是在幫商家排解了存照行銷壓力”。

@【教育之城】德國

去德國旅行才發現德國是世界上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堪稱綠色經濟的典範。這要歸功於德國政府制定的全國統一的綠色政策和措施,以及德國民眾對環保問題的高度認識和配合。從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和生物分解等各個環節,德國都展現出極高的紀律、尊重和規劃能力。民眾將垃圾分成五大類:紙類、玻璃、塑料、金屬和有機廢物。要求民眾外出時,也要時刻注意將垃圾放到正確的回收桶中,否則可能會被處以罰款。這種紀律要求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他們自小就養成了遵守規章的習慣。

德國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努力表現得非常突出,這源於德國獨特的教育文化。全國各地的德國人都非常重視教育,並將之視為推動社會進步與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們認為,教育可以幫助個人實現自我,培養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

以"教育鏈"(Bildungskette)為例,這是一個積極投入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德國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并支持,由學前教育開始,優化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確保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並且在12至18歲青少年期間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政治意識為重點,以提升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