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

不能再說「串過碼頭咕喱」

以前香港有一句俚語︰「串過碼頭咕喱」(比碼頭苦力更囂張),指某人態度極為囂張。今日尋常百姓鮮有接觸碼頭工人,工人也不只赤膊搬扛,還要操作機械,勞力背後還有技術,與以往大眾對勞動階層只有汗臭、粗鄙無禮的刻板印象已頗不相同。「串過碼頭咕喱」只殘存於曾與老一輩交流之人的記憶中,已不常使用。加上當今論囂張跋扈,比起碼頭工人以至其他勞動人民更甚者,大有人在,近來圍方商場兩名工作人員的表現足以令人把俚語改為「串過圍方保安」。

 

本週初,一段車輛攝錄片段顯示,一名駕駛電單車送貨的人員駕車進入圍方商場停車場,駛入途中,一名自稱於圍方工作的人在馬路中央步行,司機響咹兩下示意危險,惹來該名工作人員截停質問,司機稱要向所屬公司投訴。司機送貨後,沿路折返,上述工作人員在場,並召喚貌似保安主管的人員到場介入。司機講述事發經過,保安聽過幾句就反問︰「咁你而家想點?」(你現在想怎樣?)又驅趕司機離開︰「唔識躝,咪爬囉!」並聲言︰「你搞事,我就搞事。」毫無調停的意圖,反而令雙方衝突升溫。如斯處理衝突手法,香港人可謂見怪不怪,在幾年前已目睹無數次。

 

消費券導致通貨膨脹?精明商戶應該加價還是減價?

價值港幣5000元的香港「消費券計劃」涉及款項共約港幣360億元,最早可於2021年8月1日領取第一期,至今已約兩星期,為刺激消費投石問路。商戶因應一次性補助政策,紛紛把握機遇;市民則「見招拆招」,盤算消費策略。部分商戶趁機加價,價格浮動引發市民不滿,評論員更道出對通貨膨脹的恐慌,然而此說未免過於武斷。

學界未證消費券導致通脹

從經濟學角度,香港消費券計劃不符合通脹的定義。通貨膨脹(Inflation)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上升且購買力下降,而非短暫或一次過上升,原因包括需求拉動(Demand-Pull)、成本推動(Cost-Push)和慣性預期(Built-In),政府可以透過降低利率和增加貨幣供應等政策穩定通貨膨脹。但是,消費券屬於一次性補助,未能刺激商品需求超過生產能力(需求拉動)、未能提升生產商品的成本上升(成本推動),或未有預期未來需要更高成本或工資維持生活水平(慣性預期)。換言之,消費券未能讓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上升,即不會導致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