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低智能城市

《攻殼機動隊》電影照片

人類文明發展上千年,發明又理解各種名號,但每個年代對當時的名號總有莫名的迷信。人類在上古時代對巫術、中古對神諭深信不疑,二十世紀中葉「原子」成為華人之中權威的標籤。今日平民百姓盡用智能電話,社會顯貴盡道智慧城市、智慧甚麼;但凡新產品冠以「納米」、AI、「大數據」,頃刻被指為高科技物品。在香港舉目所見,居民日常生活、社會發展又是否充滿智慧、坐享高科技?在近來Mil Mill被逼遷移工廠一事可見一斑。

 

Mil Mill紙包盒回收被科技園指業務並非「創新科技」,因此合約完結便不獲續租。此處有兩點值得討論:一、Mil Mill的業務是否涉及創新科技;二、所謂高科技、創新科技是否值得高舉。

 

據化學博士鄺士山(K Kwong)稱,Mil Mill及其母公司「資訊機密處理有限公司」(SSID)一直使用高科技營運。以往載列敏感資料的紙張須運用大量公司、機構內的資源剪碎,再行處理。SSID則建立紙張的循環再造系統,開發無線射頻技術,追蹤機密文件回收、銷毀,並協助企業計算碳足跡,所收紙張用於Mil Mill再造成各種紙品。此外,Mil Mill回收的紙包盒,產品名稱為Tetra Pak,主要材料有三種︰紙、鋁箔、膠膜,紙盒回收後,要妥善分解三種材料,紙回收後可再造成其他紙品,鋁箔再製成鐵皮和其他金屬原料,膠又再製成膠粒原料。這是否涉及高科技?我不能定奪,總之全港只此一家,每日做無人染指的作業。

 

若某人界定上述作業不涉高科技,就進入第二點的討論:高科技是否值得高舉。近年與政府相關的言說多以「創新科技」取代「高科技」,大概是避免所作科技未必非常先進而引來尷尬,仍可指它「創新」。無論高科技、創新科技等名號不過霎時,只是相對於當時而言,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今載言領先,明年告落後,不足為奇,關鍵在於運用該項科學技術解決甚麼問題。有些國家自詡逆天而行,懂得炮製人造晴天,但在本不多雨之地製造晴空是否得當,人造晴天對環境生態造成何等影響,慮及這些後,或許發現人造晴天集中火力針對一小處傷患,隨即在週圍釀成多個大毒瘤。科技可貴在於應用,應用可貴在於改善人類生活,甚至造福眾生(例如保護環境)、實現美好價值,憑空想像一些高科技,是科幻小說家、電影人的工作。創新旨在解決問題,不是無端高舉新穎、科技的旗幟,最後無所作為。試看二零一八年世界盃,多個品牌、多支國家隊委託臺灣的紡織廠製作球衣,該類球衣以回收得來的膠樽再製成環保紗,配合無縫技術,織出減少摩擦身體的球衣,獲國家代表讚譽。又是回收,也不過製衣,也不過一件纖薄波衫,依科技園的標準,必定不屬高科技和創新,但挑選回收品、再製成可用原料、紡織技術等環節,講究技術,技術則以科學、精準的執行能力為基礎,技術高就是憑藉技術達到穩定、優良的產出,創新就是從事前人未做的事,上例不算科技,是否只有人造晴天、米加粒子炮、讓十四億人都哭崩的夢才算是?

 

或許把各個項目列出,逐一細問它們是否涉及高科技,主事者不能回答,終究另有任務頒佈下來,凌駕專業判斷、政策理性,奈何日日拉起高科技的幌子,做盡低智能的醜事,弄成社會劃分了兩層迥然不同的智能水平,上下兩方形成平行宇宙,誰之過?

 

本文由作者【海中地職人】創作刊登於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創作者
接觸的日益增多,不及人和事多姿多采;崗位轉換頻繁,不及世界瞬息萬變。深信思想和習慣形成觸覺,觸覺帶動技藝。海中一片地上,能做多少就多少。
回應
Blogger / 內容創作者 / 作家大招募
投稿刊登你的文章,成為HKESE 平台作家
HKESE 自由作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