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第一次見面聊什麼?--實用話題讓你跟誰都能聊不完

當你參加一個新的活動,或是跟新朋友認識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

不知道接下來要聊什麼,兩個人只能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最後大眼瞪小眼,越來越尷尬。

其實要跟陌生人聊起來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簡單,今天會跟大家說說適合聊天的幾個話題,搭配上週提到四種讓話題延續的聊天方式,就能讓你們輕鬆聊超過30分鐘,甚至停不下來。

 

1.旅行、美食

大家都會對新的事物感到好奇,特別是現在不能出國的情況下,聊聊旅行的所見所聞,自己講得開心,也能引起大家共鳴。最後也能讓其他人一起分享不同的經驗,讓話題延續下去。

 

2.星座

人容易對自己相關的事情感興趣,這裡並不要你問完星座,然後就直接跳下一題。試著聊聊那個星座的特質,後續也能接到對方的習慣或興趣等等,如果聊到符合星座特質的部分也能再切回來,就能從中創造很多新的話題。

你不需要當個星座專家,只要對每個星座特質有些微的了解,或刻板印象,就能幫你快速和人打成一片。

如何才能感受幸福--五個方法幫你走向自己的幸福時刻

你是否正陷入低潮,對任何事情都感到無力,覺得自己似乎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甚至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幹勁,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在”用對情緒可以幫自己療傷“一書中提到,有七個特別的時刻能讓人感到幸福的存在:

 1.真實的自己被認同時。

 2.與他人心有靈犀時。 

3.感受到自己對他人有幫助時。 

4.自己覺得『這樣也挺好』時。

 5.被某件事情深深打動時。

 6.體驗自己融入大自然時。

 7.品嘗真正美味食物時。

 

 知道了這七個感受幸福的時刻,那又該如何去做,才能得到幸福呢?以下分享幾個方法,試著去做做看,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1.多花時間與親友相處。 

如何才能“幽默而不傷人”--三個方法讓你真正幽默受歡迎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說的話很好笑,很有趣,也引來身旁人的哈哈大笑,但卻在無意中傷害了他人,那這樣真的算是幽默嗎? 

有時其實大家笑得也不是說出口的那句話,被嘲諷的人露出的窘境才真正令身旁的人大笑。若是沒有反應,甚至憤而離去,反而會被冠上沒有幽默感罵名。這不是很奇怪嗎? 幽默真的要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嗎?那幽默的到底是說話嘲笑的人,還是來自於被取笑的那個人呢? 

大陸男星黃渤一向以幽默而聞名,曾有人跟他說過:『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我要走向丑星的行列了。』 而黃渤的回應是:『我跟你演夫妻,我覺得我要走向帥哥的行列了。』 簡單的應對卻不傷害任何人,甚至讚美了傷害你的人,這才是真正幽默該有的樣貌。

過去的我也曾經在國中時遭遇一些言語的嘲諷,或是霸凌,但最後也都用幽默讓傷害無處著力。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個方法,說說該如何達到不失禮的幽默。 

1.最好的幽默就是自嘲。

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用三個練習幫你找到生命的藍圖

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你並不孤單。根據美國研究,有2/3的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3/4的大學畢業生後來做得工作,都和自己的主修無關。 

很多時候,世俗也中的成功不一定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真正的快樂,來自打造適合自己的人生。人生可以有各種版本,生命設計也沒有錯誤答案,每一個版本都是一種嘗試、一種選擇。

在設計規劃自己的人生前,首先需要五種心態

 1.當個好奇寶寶,帶著好奇心探索。

 2.試一試,多方嘗試,做就對了。 

3.當卡住時,重擬問題,開啓新的解決方案。

 4.一切都是過程,專注於過程,隨機應變,放掉一些想法,反而做更好。

 5.請別人幫忙,利用團隊力量。 

破解“墨菲定律”--從今天起 遠離霉運 迎向順利

每當說到"墨菲定律",你會想到什麼呢?你是不是總會跟倒霉連結在一起呢?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例子可能是,每次帶傘就不下雨,偏偏沒帶傘今天就下大雨?又或者是一闖紅燈被撞、被開罰單、一翹課就被點名、考試剛好考你沒看的地方...等等。

但真的只是因為倒霉嗎?難道老天存心要跟我們做對?

愛因斯坦曾說過:「上帝不擲骰子。

一切沒有所謂的巧合,而是低機率事件不斷重複去做而必然發生的結果。

而這也是墨菲定律的內容:『一件事情不管發生的幾率多低,只要他有可能發生,那他就一定會發生。』

就如:『闖紅燈被車撞的機率可能10%,當你不斷重複去做10次100次那意外就一定發生。

只有移除一切造成不幸的可能性,才能讓意外永遠不會發生。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對理論完全不記得也沒關係,只需要記住下面兩段話,就能幫你避開將來很多可能發生的遺憾。

用“心流”教你如何有效學習

 

 

你總是努力學習卻無法得到成效嗎?這可能不是你的問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心流”中跟練習有關的部分或許能幫你找到問題所在,幫你提升練習的效果。

心流是一種和諧、完全放鬆的狀態,同時感到滿足,能把注意力毫不保留的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

而在心流中關於練習的部分有提到:

太簡單的練習會無聊且無法成長;

太難則會讓你無法完成而沒效果。」

適當的調整難度,讓整體超過自己能力一些些,隨著自己的成長逐步的提升難度,最能讓你保有熱情並全力去做,因為一切略微超出你的能力,完成後的成就感也能讓你更願意持續下去。

如果你最近遇到了瓶頸,不妨試著調整一下難度,將大目標切成自己能負荷的小階段,逐步的去做,你就能從中成長,並樂在其中。

如果你覺得目前所做的事已經駕輕就熟,感到麻木,不妨試著調整難度,甚至換個環境,讓自己不斷突破讓自己往更好邁進。

影評-《魔鬼代言人》:決定的連鎖反應,邪惡僅在一念之間

截圖 2022-02-21 下午9.36.40

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剛好在Netflix上的影片推薦裡看到這部年輕的基哥(基奴李維)和艾爾帕西諾合演的心理恐怖片《魔鬼代言人》,雖然知道片長不短(將近3個小時),而且不知道為何我很相信基哥的演技會搞砸的情況下,我還是點進去看完了這部電影…

結果出乎我意料,基努李維雖然一直都不是以「演技」說服觀眾的演員(反而是暖心舉動、盡業精神、平易近人以及紳士的舉止態度得名),但本片中,還未變成當今愛狗人士代表的「殺神」之前的基努李維,表現算是可圈可點。既然最擔心的狀況沒有發生,這部電影剩下給我的,就是滿滿的驚喜!

驚喜1:年輕的莎莉賽隆

截圖 2022-02-21 下午9.38.55

是害羞還是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症是心理病中焦慮症的一種,簡單來說是在社交場合或者公開場合中感到強烈的焦慮,恐慌,所以又名為社會焦慮症或是人群恐懼症,常聽的還有社交障礙。患者會在會暴露在人群,陌生人的場合中感到緊張,不安,一般還會伴隨著一些生理症狀如冒汗,發抖,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因為常人都陌生的社交場合中,也會感到緊張和焦慮所以社交恐懼症很容易被人誤解,而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也很容易被誤解為害羞或沒禮貌。

 

一般人在陌生的場合中,或需要暴露在人群面前,如演講表演等等,都會感到緊張,這是常態,並不是社交恐懼症。一般人在聚會中會感到不自在,但並不會影響出席該活動和日常生活,也很少會伴隨着上述提及到的一些生理症狀。而患有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卻會在這些場合或情況中感到強烈的恐慌而沒辦法出席,甚至把自己關在家裏,減少與人群接觸的機會。

 

學會說「不」

長大後,要拒絕或開口說「不」好像變得越來越難,背負著家庭的壓力,老闆的壓力,朋輩的壓力,長輩的壓力,伴侶的壓力等等,都讓我們有口難言,對於所有的要求也只能默默地答應。我們很大一部份人好像都患上了「拒絕病」,因為害怕拒絕別人,害怕傷害別人,而只能委屈自己來滿足別人的期待,或減少不必要的衝突。但這樣長期下去其實對我們心理和生理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活模式。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害怕或不敢拒絕別人也是心理病的一種,總是認為只要阿諛奉承,哪怕是委屈求全,只要能夠達到雙方和氣就沒關係。心理學家認為不會說「不」,是人際關係中心理脆弱的表現,而這類人在拒絕別人這方面有心理障礙。他們或許是害怕拒絕失去這份工作或者失去一段關係,在內心裡會對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和衍生恐懼,這些心理狀態嚴重的話會令到他們患上精神疾病。拒絕別人確實是一門學問,要怎樣才能不會得罪人又可以對他說「不」呢?

 

經常做錯事? 先要了解人為疏忽的背後原因!

人為疏忽是指基層人員處事造成錯誤,導致結果未能達至公司預期要求。
當中有一些高危行業,例如核電業,航空業等,對人為疏忽特別重視。
當出現人為疏忽,員工需面對錯誤,勇於接受及設立預防措施,當中範疇包括行為心理學、管理學等概念。
客觀理論分析、員工生理與心理調查一般為預防工作有顯著功用。     客觀理論分析 愛德華教授曾提出SHELL理論,以自身限制及四大元素作出配合:軟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環境(Environment)及與其他員工互動(Liveware)。
若其中一方不配合,人為錯失便會出現。   在SHELL理論中,自身限制應附有彈性安排,因為每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質。
例如,不同人對物品負重力不同、對外來因素應對能力不同,如壓力等。   在人與軟體(Software)的關係中,軟體包括系統介面、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