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心理健康拉警報!!心理急救來幫你

心理急救是什麼?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在今年三月份提出將引進來自澳洲的心理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教導民眾如何察覺周圍的人心理健康出現狀況、正在呼救,以及如何說對的話協助他們,而非對憂鬱症患者說「不要想不開、你就是想太多」,這只會讓對方心情不好、責怪自己。她說:『First Aid有點像急救包的意思,譬如說身邊的這個人他可能出現什麼狀況或表達了什麼樣的言語,我們會察覺說這個人可能有狀況,他可能有輕生的念頭。

心理健康急救是一項培訓計劃,教導公眾如何幫助正在經歷不同程度惡化的心理健康問題的人。與傳統急救一樣,心理健康急救不會教人們治療或診斷心理健康或物質使用狀況。相反,培訓教導人們如何提供初步支持,直到收到適當的專業幫助或直到危機解決。

根據心理健康急救 (MHFA) 創始人的說法,他們通過對學生進行常見的心理健康危機教育,驗證了為心理健康提供急救可以減輕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加快康復並降低自殺可能性的想法. 這些包括自殺的感覺、蓄意自殘、驚恐發作或精神病症狀,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讓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更有可能尋求幫助,從而降低受到傷害的風險。

書評-《真實案例》:「真實」是吸引讀者的東西,「案例」卻總有些詞不達意

真實案例 - 你要像怪物般活著,還是像正常人死去? 電子書 by 格雷姆.麥克雷.伯內特(Graeme Macrae Burnet)

《真實案例》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ga4ujvw

《真實案例》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nxee4f8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很特殊。因為在閱讀前我完全沒預設它的內容會怎麼走,是刺激、恐怖、還是隱約揭露什麼鮮為人知的驚人案件,是哪個領域的權威人士的指控?還是什麼塵封已久的舊案翻盤...

如何有效運用時間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想要好好的看一本書,想要學習語言,想要了解新的事物,想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卻總是抽不出時間。每天的工作,以及日常的雜事似乎佔據了你的生活,幾乎沒有時間能做自己的事。

『但真的是如此嗎?』

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在科技業上班有正職,每天都會花時間學習英文、日文,以及幫忙解紫微斗數命盤。同時每週也都會產出兩篇貼文一部影片。你可能會想,『這樣還有休息的時間嗎?』

實際上我每天還是都有睡7~8個小時,甚至都還是有時間能運動、看自己喜歡的讀物或影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運用時間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優先順序的安排。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例子,若你在瓶子中先裝入水和沙子,那你就無法將石頭放入其中。相反的若你先放入石頭,再放入沙子,最後你仍有空間能到入水,將空間做最大的運用。

時間的運用也是如此,若你先做雜事,那你永遠沒時間能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早鳥型 vs 夜貓型

你習觀早起還是晚睡呢?你知道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是什麼時候嗎?

今天的文章會告訴你如何用紫微斗數,在10秒不到的時間內立刻判斷出自己的類型,並找出自己最有效率的時段,善加應用就能讓你的生活更有效率,做出最大的產出。

這兩天用紫微斗數幫人解盤時,回答了一個與睡眠相關的問題,覺得還不錯,今天特別將內容節錄重點分享給大家。

對方從小到大都睡得不太好,這幾天特別嚴重,明明工作累了一天,感到疲勞,晚上卻還是怎麼躺都無法入眠,希望尋求幫助。

遇到這樣的提時,比較常見的有下面幾種狀況:

1.只有晚上睡不著,甚至精神很好,白天睡覺則沒有障礙的夜貓型人。

2.不管白天晚上都會睡不著,總是會想很多事。

3.單純體力好,不太需要睡覺,只需極短的睡眠就能有很好的效率。

今天要提到的就是第一種,夜貓型的人

成功學的迷思

 

相信你一定看過類似的言論:

賈伯斯輟學創造了蘋果,

扎克伯格輟學創造了臉書,

比爾蓋茲輟學創辦了微軟。

因此從中得到了一個結論,輟學不是壞事,甚至能讓自己做出一件大事。但這樣的推論真的是對的嗎?台灣每年有數千人輟學,這些人真的都成了企業家嗎?另一種更常見的例子出現在名人自傳,或是一些成功學的書籍中,不斷的強調必須勤奮,必須大膽,勇於嘗試。但這樣就真的能夠成功嗎?你身邊是否有很多人照著去做,卻反而賠光了身家,從此翻不了身呢?

 

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來自於今天要談到的“幸存者偏差”。這理論最早是於第二次事件大戰時提出,當時科學家發現戰爭中安全返航的轟炸機,都是機翼被擊中,而引擎卻毫髮無傷,而提出應該加強機翼防護,因為子彈比較容易打在機翼上。

寫給悲傷的信:讀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的《超越一生的愛》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寫下了這本書。這本書有時候是萊特的日記,有時候是他以諮商師的身分,寫給人們的建議。有時,他站遠一點,想要置身事外的,勸慰悲傷的人,也告誡身邊的朋友,不要阻礙受苦的人,正當的釋放悲傷。有時候他深陷情緒的風暴,沮喪、憤怒、責怪、相片、回憶,這些東西中卻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安撫這深埋在了心中、在胸口挖出一個大洞的空虛。

不過,萊特是個虔誠的信徒,他再怎麼痛苦,仍然能保持希望,盼望有一天,能夠在未來與妻子再相見。他在《超越一生的愛》的結尾中說道:

我和一位好友提到這件事,他說悲傷就像逝去的人給你的擁抱。說得對極了。當我坐在琴前彈奏、沉思,我感覺喬依絲走到我的背後,張開雙臂將我擁入懷中。

那我們呢?如果我們不相信,是否就不會有希望?但我們——不論是有信仰或是沒有的人——至少會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相片與回憶即使再怎麼卑微、無力、虛假,無法保持和連結到那曾經真實存在的「你」身上,我們仍然無法,輕易的將它們捨棄。我們需要它,須要代替你而活著,延續你在這世界上的痕跡。

如何掌握負面情緒

面對負面情緒時,你是否也會選擇否定,覺得這樣是不好的,甚至選擇壓抑,不攘負面情緒出現。但過度的依靠自制力壓抑,會導致壓力,當那跟線斷掉時,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反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負面情緒跟正面情緒都是必須且必要的存在。

暢銷書,情緒致勝一書中有提到:

正向的情緒讓我們與他人連結,

負向的情緒提醒我們避開危險。

情緒會引導,甚至推動我們的抉擇,其目的不是阻擾,而是幫助我們完成目標—前提是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樣的情緒來處理問題。

情緒可以是成功人生極重要的「助力與動力」,只要我們去覺察、接納,透過反思發現背後的需求和期待。

例如:

『厭惡』代表我們覺得這東西對我們不好,保護我們不受傷害

『憤怒』與「恐懼」告訴我們有威脅靠近,必須要反擊。

『焦慮』可能是代表你看見了潛在的危機,必須處理。

把心靈健康視覺化,療癒圖文繪本《心累了,來抱抱吧》

裡面有很多一針見血的看法

對於關係、對於家、對於性

對於工作、工作/生活的平衡

對於對於社群媒體、對於自我形象等等

有些話會尖刻地刺進心裡

令人豁然與釋然

由來自芬蘭的插畫師、心理治療師團隊

組成的 Cup of Therapy

以「看得見的心理健康」為核心理念

把日常親身經歷的故事或聽過的話題

畫成療癒圖文創作《心累了, 來抱抱吧》

其中第27則講到親密接觸

對觸覺細膩、心思細密的男人尤其重要

 

仔細想想身邊相處過的男性

(父親、朋友、男友)

真的一個個其實都是心思細密的人

跟他們相處時我都會特別留意他們的心情

 

讓我想到一般來說覺得「男生不懂女生」

好像會與「是因為男生不夠細膩」劃上等號

但其實男生的情感也一樣細膩

只是他們不見得善於表達

《深井效應》:世界比你想得更不公平

 

 

《深井效應》認為,「童年逆境經驗」(下稱ACE)會造成一輩子的影響,或許你本身沒有ACE,但身邊的人可能有。更重要的是,認清影響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免於危害


 

前面有篇文章提過「公平世界」謬誤,也就是認為世界是公平的,如果有人遭遇到某種不幸,一定是因為他的某些行為導致。


 

真實世界本來就不是這樣,然而《深井效應》卻將世界更不公平的那面展現在你面前。


 

書裡列出的ACE共有10種,包括了言語暴力、肢體暴力、性暴力、缺乏愛、經濟困難、家庭成員離異、暴力相向、入獄、成癮問題、心理疾病等10項。


 

如何面對“情緒勒索”

你是否正陷入一段糾纏的關係中無法自拔。對方總是傷害著你,對你進行道德批判,進行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卻只能默默承受,不只讓自己疲憊不堪,也對你的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

如果你也正陷入這類情緒勒索的困擾,可以試著思考下方三個問題,或許能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想法。

首先來說說斷、捨、離分別代表:

斷:斷絕不需要

捨:捨棄多餘

離:脫離執著

那要如何應用在處理情緒勒索的問題上呢?

1.少了對方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斷絕不需要)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不可或缺的一段關係,可能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重要。當你看到一個長期被丈夫家暴的妻子,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要對方快點離開。但自己面對關係暴力、情緒勒索時,卻反而當局者迷,無法放下。

試著去想想,少了對方,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若你發現少了對方後,自己的生活絲毫不受影響,甚至變得更好,那這段關係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