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心理學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心理技巧

相信大家有玩過一些啤牌,原來大部份啤牌遊戲可以跟心理戰相關,而「話事啤」撲克遊戲是個典型例子:假設你的「底牌」很弱,但你要想盡辦法去假裝,讓對方感到你的啤牌組合「唔惹少」,從而放棄對賭等等……
今次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心理技巧: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心理技巧是一種源於自助心理學的方法,旨在幫助人們克服自信和自尊心方面的問題。這種技巧的基本理念是,即使你可能感覺不自信或缺乏經驗,仍然可以假裝自己有自信和經驗,以達到更好的結果。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的心理技巧旨在幫助人們克服自信和自尊心方面的問題。這種技巧的基本理念是,即使你可能感覺不自信或缺乏經驗,仍然可以假裝自己有自信和經驗,以達到更好的結果。

筆者尋找過這種技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然而,我們可透過扮演自信和積極的態度,人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進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Lunch & Learn系列】HR應用心理學:一秒看穿求職者人格特質(網上研討會)

作為專業的人力招聘人員,面對著各部門的人手空缺填補,須進行各種的面試提問。如果應徵者面試時對答表現滿意,但入職後卻出現表現落差 / 期望偏差,往往浪費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然而,真正了解應徵者的潛藏特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些特質能夠直接影響到入職後的預料表現、長遠節省人力資源的效率。

 

如何以高效提問方式,避免應徵者答出「事先準備的答案」?

如何透過身體語言及心理技巧,深入剖析及了解應徵者背後的「性質」?

 

是次工作坊將會以職場應用心理學、配以人事招聘的案例分享,讓面試官可以快速地了解應徵者的潛藏特質、提高招聘提問技巧、高效發揮人事招聘的效度。

 

日期: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時間: 12:30 – 13:30

語言: 廣東話
 

淺談說服力與談判技巧(一):一致性的威力 (The Power of Consistency)

我們每天活在說服的遊戲世界裡,每人每日也在說服自己、說服別人。你不說服別人,別人也會說服你;然而,當別人嘗試說服你的時候,如果你未能有恰當的回應,也是一種「說服的效果」。舉個例子:假若同事A委派工作予同事B,而同事B想作出拒絕,而沒有技巧地拒絕同事A,然後其他同事甚至覺得同事B故意推搪 / 不合群,表象的結果同時說服了其他人對同事B產生負面的想法。

 

因此我們在職場上、或生活上都需要說服力與談判技巧,我們無時無刻都需要說服別人、說服自己。雖然不一定是「你對我錯」的對立局面,但如果我們也加強自己的說服能力,「Win-Win雙贏」的思維也可以是說服力帶來的理想結果。

 

今次就讓我們一起探討適用於談判與說服的心理技巧:一致性 (Consistency)

 

人會傾向追求「一致性」,意思是:人需要在做出某些行為、表現、甚至承諾時,我們會傾向前後保持一致:當別人覺得你第一印象良好,你會想給人維持一致的印象。舉個例子:街上有不少慈善團體都會運用這種心理技巧 (筆者利申:以下純粹心理技巧討論,而有意義的慈善活動是值得支持呢),步驟概述如下:

 

你是個身心有力量的人嗎?從「四大力量」看情緒管理

早前有幸獲某集團邀請作為企業教練,並出席一眾部門主管的恆常會議,為培訓前期進行需求評估。是次會議本來氣氛輕鬆,但當一名主管報告其部門工作時,卻當面斥責下屬,並帶有侮辱性字眼、顯得有點情緒失控,下屬亦不受落,令會議氣氛頓時變得拘謹嚴肅。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曾經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嗎?今次想跟大家分享關於情緒管理的主題,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剖析,人擁有「四大力量」,這源自我們的身心(外在和內在的力量),同時主宰著我們的情緒智商、是否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等等。關於這四大力量,先為大家進行簡單的介紹:

情緒管理的四大力量

內在的力量

1. 思想:我們對人和事情的取態(亦即心態),可以是正面想法,也可以是負面想法。然而,你對事情的一些經歷,會造就你傾向相信或不相信某些事情(又稱信念)。

 

拖延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Procrastination)

有否試過,明明要提交工作文件,你卻選擇先處理其他瑣碎事情,甚至「hea住做」?於生活上,我們總有些事情愛拖延處理,甚至影響到工作效率與生活習慣。

 

然而,與其說拖延是種習慣,倒不如讓我們深了解「為何拖延」更加實際,因拖延其實與人的恐懼和脆弱有關,筆者想分享一本名為《拖延心理學》的書,歸納書中提及的幾種拖延類型,並以筆者的應用心理學角度綜合如下:

 

1. 抗拒型拖延

這類人的拖延基於受到他人的掌控,令他們感受失去自主權,唯有透過拖延取回自己的掌握權,也是對控制者的攻擊和報復。以生活為例,家人催促你執拾房間,你感到自主的空間受控制,於是會以拖延來作反抗。其實,你並非因懶惰而拖延,只是不願意在對方的命令下執拾房間。

 

2. 完美主義者

又稱「All-or-Nothing」,即「一係唔做,一做就要100%完成」的想法。這類人討厭做事做到一半,因為對他們來說,未有百分之百完成此事情,就等於沒有做過一樣。亦因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容易透過拖延來逃避事情,避免看到自己的極限或不完美。

 

3. 逃避成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