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旁觀者隨錄〉

光影流轉,時代變遷。港之特色亦漸盡消逝,文化、語言、用字一一被取代,這也是不可逆。我為人師,儘管非正式教員,但看着教材把「水蒸氣」改「水氣」,中國內地口語化詞句皆為書面語並授之,難免嘆息,無奈。為何?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面對着那教育地位有如《通鑒》的小學教科書,我亦只能隨傳其旨,把正道扔棄, 以「正道」授學生,明哲保身。


 

同化是大勢,普通話和「親不見,愛無心」已經成為了主流,那怕父母仍說廣東話,「化骨龍」皆以「啥?」,「為什麼要這樣?」對答如流,學生們會於小休之時與我分享與朋友間聊天紀錄。我一望,映入眼簾全是「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厰空空,麵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他們懂得說廣東話,卻選擇了普通話,今港推中華文化,然而把最基本的「入鄉隨俗」遺忘,豈不是本末倒置?


 

語言的重要性和特徵

語言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溝通工具之一。它不僅可以傳達信息,還可以表達情感、思想和文化。因此,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語言的特徵包括聲音、字母、單詞、語法和意義。聲音是語言的基礎,是一種聲波,可以通過說話、唱歌或發出其他聲音來表達。字母是聲音的符號,可以組成單詞和句子。單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可以表達一個概念或意義。語法是指語言的結構和規則,包括詞序、詞類、時態等。意義是單詞和句子所表達的概念或信息。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能力,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特點和規則。例如,中文是一種象形文字,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意義和發音;英文則是一種拼音文字,由26個字母組成單詞和句子。此外,不同的語言還有不同的語法和詞彙,因此表達方式也不盡相同。

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還反映了人類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例如,中文有許多關於家庭、敬老和禮儀的詞語,反映了中國人重視家庭和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而西方語言則更加注重個人主義和自由。

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對人類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學習語言可以激發大腦的發展,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此外,掌握多種語言還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有助於促進國際間的合作和發展。

這是甚麼名字?由一個外景說起

近日網民發現無線電視劇集《新四十二章》取景自屯門曾咀的骨灰龕場,以該地點為戲中的大學,引起談論。我無意討論以龕場為背景拍攝是否恰當,反而留意不同人等如何稱呼該地點。

 

一般人稱與該地同類場所為「龕場」,源於該場所放置龕。按《國語辭典》解釋,龕是「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櫥櫃」。擺放多個龕的場地,自然稱為龕場。另有一些放置先人骨灰龕的地點規模較小,佔地大概樓宇的一層空間,多是室內,較多人稱之為「龕堂」。龕場、龕堂都簡明扼要,一看就知含義,構詞方式也與其他常用詞彙一致,不會令讀者不自然,就如「球場」是玩球的場所,「食堂」是劃定供膳食的範圍。本來把無線電視借景一處喚作「曾咀龕場」應毫無異議,但原來它的官方名稱為「曾咀靈灰安置所」,連同其他食環署管轄的同樣場所,包括位於和合石、坪洲、長洲等,均名為「靈灰安置所」。

 

實測NativeCamp評價(含影片),CP值超高的線上英語學習平台

有人學習英語是為了留學需要取得考試證照,有人為了工作升遷,也有人像我一樣學習語言是為了興趣。

 

對我來說,英文給予了我更多機會探索世界,像是大學畢業後擔任過英文舞台劇助理、在國際會議中協助廠商洽談、擔任過兒童英文老師,也接過線上翻譯,甚至獨自一人前往澳洲打工度假

 

常常朋友會問我:Kevin 我想要練英文口說,有哪個平台是便宜又可以大量練口說的?今天我就來分享一個 CP 值高,可以讓你大量練英文口說的平台:NativeCamp

 

推廣廣東話必備技能!學粵拼的3個好處

如何自學粵語(廣東話)

粵語有跟國語一樣的拼音系統嗎?怎麼才能說出流利的粵語,有標準的廣東話發音
或許這是對粵語有興趣的人曾經都有過的疑問,那答案是什麼呢?

讓我們一次解答你的問題!
想要推廣廣東話的朋友也請繼續看下去,不要錯過這些竅門!

發音是語言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學好一門語言,有良好的發音可以讓溝通更順暢、更能快速理解。因此,想要征服粵語(廣東話)的九聲六調,口語表達像母語者一樣,先學習粵拼是明智的選擇,也是初學粵語者的必備入門工具!先來看看例子吧~

嘆文化學粵拼
粵拼例子

 

如何強化外語寫作能力?多看多聽融入生活 | 外語學習之路#10

提升外語寫作能力

英文翻譯
大家好,我是Kevin。今天我們來聊聊寫作技巧。你可能很想知道如何提升寫作技巧,那就請繼續閱讀下去。

 

西文翻譯
跟其他外語技巧相比,我認為寫作是最容易練習的。因為你不需要很即時的反應出來,在寫之前你可以花一點時間去思考。

 

日文翻譯
練習寫作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每天用目標外語寫日記、多閱讀各種資源並且記錄下喜歡的句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書評:如何面對在時代變遷中漸漸「落伍」的事物?

//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夏目漱石舊居跡貓,截圖自:https://tokyo.letsgojp.com/archives/296440/

 

儘管在民主教育的洗禮下,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是平等的。可是同一時間,我們其實也暗暗知道,特定的語言、文化事實上在生活裡有不同的勢力,存在著不同的重視度。

在一個已經不使用文言文書寫的時代,已經不再重視台語交流的社會……等等,教育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究竟要花多少的心力去提倡或者保留一些已經漸漸不再被重視的事物了呢?甚至,為何不讓那些事物就這麼淹沒在時代的潮流呢?

十九-二十世紀處在「言文一致」運動的日本,也是面臨這樣的處境。那時的文學界經常爭論文學應該遵行、發展的文體和主義。而在這樣的震盪中,誕生了《虞美人草》這本小說。

批判「及時行樂」

有些人享受過後,講一句「及時行樂」;有些人意圖享樂,又講一句「及時行樂」;有些人甚至以這句話為人生格言,勉勵自己好好過活,即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及時行樂。平常對話或者忙碌多時,想到要取樂慰勞自己,拋一句及時行樂,也無傷大雅,只是說的人最好瞭解自己所講為何。

 

所謂及時即是不遲不早,在最適當的時候做,例如「及時拯救意外中的傷者」,那情況是稍遲援助,傷者將遇上更大危險;較早搶救就算是預先解除威脅,我們都不稱為「及時」。從語義層面分析,「人應該及時行樂」是套套邏輯(tautology),有如講「四足動物有四隻腳」,因為「及時」就是在適當時候,如何判定是適當時候?就是當刻該做,沒有過早,沒有太遲,如果在某個時候應該行樂,當然就要行樂,「應該」和「及時」的意義重複,互相指向。「人應該及時行樂」成為自足的語句,即沒有提出具意義的論點,其實也只是「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之享樂版,這樣分析過後,「及時行樂」即變得興味索然。但聲言「及時行樂」自古有之,聽起來也頗為順耳,所以下一步就要從語用層面分析。

 

「及時行樂」一語可能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