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態管理

你是個身心有力量的人嗎?從「四大力量」看情緒管理

早前有幸獲某集團邀請作為企業教練,並出席一眾部門主管的恆常會議,為培訓前期進行需求評估。是次會議本來氣氛輕鬆,但當一名主管報告其部門工作時,卻當面斥責下屬,並帶有侮辱性字眼、顯得有點情緒失控,下屬亦不受落,令會議氣氛頓時變得拘謹嚴肅。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曾經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嗎?今次想跟大家分享關於情緒管理的主題,從應用心理學的角度剖析,人擁有「四大力量」,這源自我們的身心(外在和內在的力量),同時主宰著我們的情緒智商、是否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等等。關於這四大力量,先為大家進行簡單的介紹:

情緒管理的四大力量

內在的力量

1. 思想:我們對人和事情的取態(亦即心態),可以是正面想法,也可以是負面想法。然而,你對事情的一些經歷,會造就你傾向相信或不相信某些事情(又稱信念)。

 

懂得學「問」,便有怎樣的工作人生 - 自由工作人才必須要知的「教練學」起源

如果你於生活有些糾結的話,你正在問自己甚麼的問題?
懂得學「問」,便有怎樣的工作人生。於生活上、工作上,我們每天聽到各種的提問,而有趣的是:你懂得提問,便能引導對方思考 (可以是別人、可以是自己),應用層面上,我們稱之為「教練提問」,因此教練技巧可以有著不同的影影力。但是,教練的起源是怎樣的?

談起「教練 (Coach)」一詞,相信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假若你有留意球壇的話,或許會想起英超的哥迪奧拿、前美國籃球隊教練的科錫維斯基 (K教練)等。至於現今的商業社會方面,企業教練 (Corporate Coach)的早已盛行,甚至有很多國際知名企業推行高管教練(Executive Coach)、團體教練(Team Coach)、銷售教練(Sales Coach)等,以刺激公司領導發展新方向、促進部門生產力、作為員工不斷自我提升的催化劑等。

但究竟「教練」的起源是怎樣來的?「教練」一詞的起源始於19世紀初期,根據牛津大學的詞彙記錄,當時主要解作「以推動學生通過考試的導師」,隨著其後的演變,教練的形態隨著運動體育呈現得更具體,接著跟大家分享一段故事,這是關於80年代初期,美國網球教練添高威 (Timothy Gallwey) 如何運用提問技巧誘發球手潛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