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如果只能二選一:全心經營個人品牌?還是做著討厭的工作?

最近,看到之前認識的一個妹妹,在經營個人品牌的路上,愈來愈發光,在為對方開心的同時,也感受到為自己的理想拚搏,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你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嗎?
你願意為圓心中的理想,付出多大的代價?

 

是奔跑中突然襲來的風雨 
是黑暗中一根火柴燃燒的光明 
也許你猜不透未知的宿命 
像流星飛翔著它卻不知目的

                                                       周深 《光亮》
 

很多人-尤其是身經百戰的資深工作人,對「夢想」這個詞總是貶多於褒。「夢想」對某些人來說,就是「不切實際」、「不食人間煙火」的代名詞。沒錯,如果今天在職場要找一個可用之人,來應徵的人在那邊跟我談夢想,我心裡大概會狂翻白眼,因為在老闆的眼裡,要的就只是可以展現工作價值,實現公司目標的人而已。

所以,再來一次,我們把「夢想」,改成「目標」兩字吧。

 

你是一個有目標的人嗎?

致無力的你

走進一間大型服裝店,看到琳瑯滿目的衣服。我的焦點卻放在不起眼的試衣公仔,可憐他們不情願地站在這裏,目無表情,被關在這個色彩鮮艷的服裝店裏,沒有能力贖回自己的自由。

同樣的一天,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程序,周而復始,循環不斷,一不留神就會忘記自己仍然活著。記得一齣電影,Hesher,電影中女主角的一句:「我害怕現在死了也沒有人會注意得到」如果現在這一刻我死了,大概旁邊的路人會尖叫之後大嗌救命。稍微熟悉的朋友傷心一兩日,上司找個和我差不多資歷的人代替我,然後我便完完全全消失於世。人類大概就是機器中的其中一個齒輪,壞掉了換掉便可以若無其事。

上課讀好書,畢業找好工,工作望升職,千篇一律,一式一樣,一不注意就會忘記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不工作就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住。就像一個病人吊住鹽水,掛住奶袋,連着呼吸機,吸着不自由的空氣。很希望總有一日賺夠錢贖回自己,看着海發呆一整天,無所事事,傻更更度過餘生。閉上眼睛,再也不用苦惱怎樣生存。並不是希望一了百了,只是討厭生存下去。

讀完大學可以做咩?一段對話帶出的反思

話說最近同番一個中學同學聊天,大家談到畢業後有何打算。我話我讀歷史既,未做過實習,亦未有明確就業路向。估唔到佢替我十分擔心,話我讀歷史系真係好難搞,好似老師又好難爭,媒體編輯之類又可能唔夠傳媒出身既人爭……然後,我話唔駛咁苦惱既,咪到時再算囉。豈料佢仲緊張埋我果份,話唔得架,一定要未雨綢繆,如果唔係就乞食架!呢段對話令我反思左好多事……

首先,學習歷史是否就是要與將來就業必然掛鉤?坦白講,佢既唸法同之前既我幾乎一模一樣。一年前既我都好似呢位中同咁,對自己既前路憂心忡忡:害怕讀完呢一科後搵唔到好工、乞食,質疑甚至後悔自己當初揀科果陣點解要揀呢科「乞食科」,又時常擔心若考唔到老師(當時既我最想做既工)就會好慘。我仲記得當時終日把連登金句「有錢人先揀興趣,窮人就揀專科」掛在口邊,彷彿這樣才是真理,冇父幹既窮家子弟走去讀搵唔到錢既科就係個傻仔咁。

面試是一場機會?還是一場陷阱?

相信不少人對新工作的邀請會感到眉飛色舞,直至正式入職後,才發現面試時的了解與現實工作存有極大差別。
當大家發現到事與願違的時候,這往往令求職者入職後感到徬徨。
事源在見工的時候,雙方溝通不足,造成求職者在理解上造成差異。
特別是公司會過份吹捧自己的優點,令求職者渴望成為公司員工的一份子。

我建議你可先嘗試接受新公司,如因能力或情緒問題,導致未能接受,你可先跟主管一起沿流溯源,尋找解決辦法。

當然,公司選擇你,你也可以選擇公司。
見工時,我們只執着把自己偽裝成材雄德茂,而違忘了解公司優劣及團隊質素。
當然,絕大部分人都是入職後才發現不對勁,如果你都覺得自己已墮入這陷阱,我建議可深思以下四點:

1. 你認同公司的願景與理念嗎?

如何提升專注力(2):拆件,逐點擊破

正如第一篇文章提及過,要提升專注力,先要搞清需要專注在哪一點。然而,實際上可以如何分辦,又或者排好適合的次序以供自己解決呢?那就先由事情的本質、大小來分析如何整理才最適合。但無論如何,將一件事化整成一部部的小事,專注於一個小部份,必然比起空泛的「專心點」來的容易適應。以運動心理學的分類,那就是以「外、內、闊、窄」作為標準。

 

「外、內」即本人和本人以外的

 

外和內相當容易分辦,那就是和你本身能力相關,以及不相關的。「外在因素」包括的原因相當簡單,例如場地的每一件事物,遠至觀眾席,近至踏上去的地皮都算;又或非本人可控的人,例如隊友,例如球證之類,都算是外在因素。

 

「內在因素」反之複雜得多,既因「外在因素」容易客觀看見和量化,但「內在因素」幾乎只有你本人才能知道和控制,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狀態都屬於「內在因素」當中。不過,相對於「外在因素」,「內在因素」的可控性變得高很多。

 

「闊、窄」即指焦點範圍

 

如何提升專注力(1):先由專注甚麼開始

不論在工作還是運動,專注力不足不單嚴重影響進度和表現,更有可能會被視為一個病症。那麼,有甚麼方法能夠提升專注力呢?筆者以運動心理學的角度開始分析,探索運動員是如何提升專注力,從而套用在工作之上,同樣也能獲得得益。

 

既然知道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那甚麼時候才會發現這個問題呢?一般來說,就是在需要表現的時候便會驚訝自己根本不在專注點上。比如臨近下班才發現工作未完成,又或是需要傳球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球在哪裏。

 

這些片段應該幾乎不可能沒有經歷過,因為要對一件事情高度集中,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加上現代社會的資訊爆炸,令人太過容易分神去注意了別的事情。所以,要提升專注力的話,首要前提是,先要搞清楚當前需要專注的是甚麼。

 

一個足球員在球場上想「專注點」,那應該專注哪一點?這得要從該球員本身想要完成甚麼任務開始。比如是傳球的話,那就得先要搞清楚球在哪裏,要傳球到哪裏,以及傳球的過程當中有甚麼障礙和其他因素等等。這是一個流程,而且是結合在一起的,很難完整地分開每一個步驟,比如球員看到傳球的目標後,可能只是下一秒已經令情況變得太多,所以傳球這回事,在高水平的運動競技當中其實絕不容易。

 

對人生的新審視

下班了…… 

你也會是這樣嗎?
每晚披星戴月, 孤單地走過每一個街角。 
這是我曾經的寫照,街燈除了等待下一個清晨,還有等待我放工的身影走過。 
它的光芒為我孤獨的身影帶來了「朋友」。 

我倆如常聽着街上的喧鬧,與街邊的人和車擦身而過。
有一天,我倆都發覺走到累了,就連對上班的高溫熱忱都已被燒剩下灰燼。

無可否認,我的疲憊感是來自在公司裏經歷過無數次失望及不被認同的感覺。
由於在舊公司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考驗,卻得不到滿意成果,最後我決定離開,選擇了一份相對壓力較低的工作。

雖然才上班了半個月,我感覺到新公司的風氣十分正面,令我漸漸對工作再次產生熱愛。
對我來說,現在的工作已上了軌道,是踏入新人生的最佳時候。
為了令自己更進步,我想有新的生活模式,於是我開始正式思考人生,訂立新目標。

社畜 ?

數月沒有分享文章,全因轉了新工作環境需要些時間適應,由自由自在到朝五晚六的工作。當開始工作上手後,終於有時間靜靜整理一下思緒。

 

每天如常坐上人逼人的地鐵,開始打開手機又看回昨天睡前看過的ig post。當手機信號差時,又開始翻起前幾年的照片細味當時的回憶,由如一個失智老人一樣回想,相片上的真是自己嗎?心裏會不禁如此想,怎麼可以笑的如此輕鬆快樂,旁邊的朋人們都過得好嗎,這樣的組合還有機會再現嗎。但當按入對方WhatsApp時,又沒有勇氣寫下想講的事,也知對方應該也忙而且不會有空閒時間理會,無謂打搞。

 

早上八點三十分,不帶腦的跟著人潮走,或是腦內已開始計劃工作,有的更已經和客戶電聯,的確不能否定香港人對返工是有一種執著。有一刻會以為自己選了一條較易行更輕鬆的路,但走過幾遍後發現沒有一條比較易。而最壞的時間,是停下來的時間。看見大家都走得比你前,而你已經無力走下去。雖說停下是為了休息,休息是為了可走更長的路。可是,提提你,你現在身處的叫香港,是一個去cafe 坐會限時90分鐘,去野餐草地滿人或已變成沙地,行山更熱鬧得像去了旺角的神奇地方。

 

觀照「密集」

行山六小時、煲劇七小時、靜觀三小時、一天到晚為某個工作項目拼搏,說起來氣勢磅礡,風風火火,實則外強中乾,瘋瘋癲癲。日常生活中,不論在個人提升、工作,甚至娛樂消遣方面,都常見有人密集地從事單一活動。

 

有人學習語文,立志學好文法,累積詞彙,打算靜坐三小時刨書苦讀,期望獲取三小時的產出,心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甚為合理。可是語文教師告知,學語文不是打針服藥,注入多少就汲取多少,而是要長期沉浸,獲得語感,即是培養個人對語文獨有的觸覺,繼而掌握文法、詞彙、語體等。

 

有些非馬拉松選手一次跑步以小時計,又有人健體,一次做運動超出負荷,心想平日難以抽空鍛煉,惟有一次償還,汗流浹背,筋骨酥軟,還不能鍛煉心肺、增肌減脂?醫生、健身教練、運動科學家都告知,辛苦、流汗、疲勞不一定能達到訓練目的,適合的強度和密度才對身體有長遠和整體的益處。

 

靜觀對調整身心有益,可惜要都市人靜下來,幾乎不可能,有時間還不掃電話?於是找個休閒的週末下午,四下無人,靜觀三小時,想必可把過去沾染的污穢一次除淨,重拾冰清玉潔的自身。然而靜觀、禪修導師皆教導眾人「寧可短,不可斷」,良好習慣才可提升品質。

 

職場故事—博炒風波

以下的職場故事雖然只屬虛構,但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及值得引以為誡......

 

大家如果有看新聞,也知道有一些外傭在雇主的家中如果做得不稱心或不高興,就會做出過火的行為「博炒」,博取雇主向她們賠錢及賠機票解雇她們,令她們可以返回自己的家鄉。而這個虛構故事中的男主角阿添,他雖然從事IT行業,但他就為了一件小事,居然像那些不良外傭般「博炒」,最終不但令自己失去工作,更被業界納入黑名單,只能轉行做較基層的工作......

 

現年27歲的阿添,21歲大學畢業後,斷斷續續地在不同的電腦公司工作了5年多。他第一間工作的公司是一間小型的電腦維修店舖,當年他因為成績一般,僅僅足夠畢業,而且他又覺得寫程式是他的弱點,所以他選擇了一間小型電腦維修店舖作為他IT行業的起步點。原因是他覺得接觸硬件對他來說會較好,不需要用太多智慧和頭腦,只需願意做就可以。當他累積大約一年多的經驗後,他轉職到一間中小企擔任IT部其中一位職員。但那兒的電腦很少出現問題,也因此很少需要IT部出動,阿添覺得這份工作太沒有挑戰性了。於是,他做了約九個月便辭去了中小企IT部的工作,先去修讀一個與電腦有關的短期證書課程以作自我增值,然後就轉職到一間提供外判IT服務的大型承辦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