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你的時間管理如何,你的生命也必如何】

雖然2023年已過了兩個星期,但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距離春天仍有些日子,趕得及與大家討論一下新年的展望。回顧過去的四十年,真心不知道自己終日迷迷濛濛、忙忙碌碌、營營役役為了什麼﹖除了如螻蟻般苟且偷生之外,就是在一點一滴地浪費生命。

佛教認為生命不只是一期,是累生累世的輪迴。不過人身難得,只有修得人身時才能透過修行,獲得般若智慧,了脫生死。故此,我們應該好好善用有限的時間去精進自己。可能你會問時間其實是甚麼? 時間真的可以管理嗎? 管理時間的目的又是甚麼? 佛家深信會善用時間的人,就是懂得處理生命;能掌握時間的人,就是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於時間管理,佛教有段偈頌 ─《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意思是勸喻人們不要心存僥倖,認為自己的生命還有很長時間,把寶貴的光陰浪費在追逐名利,縱情享樂之中。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今年過了還有明年。卻不知人生無常,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是由不得人可預計的。因此應該及早醒覺,精勤學道,斷惡修善,才能早日出離生死大海。

運用時間管理與職涯地圖做好職涯規劃

▍比爾蓋茲思考週

美國常春藤名校耶魯大學曾經針對目標對人生的影響進行過一項長達二十五年的跟踪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一批智力、學歷、家庭背景都差不多的學生。調查者發現,在這些學生裡面,3%的人有清晰而且長期的目標,二十五年後成為個領域的頂尖人士。10%的人有清晰但較短期的目標,二十五年後在各個領域有相當的成就。60%的人目標模糊,二十五年後生活平庸一般。27%的人沒有目標,二十五年後整天渾渾噩噩。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每隔半年都會停下工作腳步,空出一個禮拜的時間閉關,不受外界人、事、物所打擾,大量閱讀書籍以及思考公司未來的方向,他將這個活動稱之為「思考週」(Think Week)。而我自己在每一年的年中,都會空出兩天的時間,不受外界打擾,去思考自己未來半年到一年的方向,找出自己各個面向的短期目標,也會檢視自己去年年底訂定的年度計畫,是否進行順利?哪些部分需要做調整?

▍時間管理三維度

我如何內化知識?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書,以及我如何運用裡面的方法,做成能夠幫助我學以致用的筆記!

你們有看過《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看一些課外書增進知識,但每天只看幾頁永遠都看不完,在看下一章之前已經把前面都忘光光了。

 

📌書中提及的方法為:

1)首10分鐘:翻閱書本,看看目錄,了解大概框架

2)次50分鐘:快速閱覽,並用黃色螢光筆,把重點都劃下來

3)最後40分鐘:在螢光筆劃過的地方仔細閱讀,再用紅色螢光筆劃下更重要的,並寫下你的感悟

 

不管是課外工具書、學業有關的課本、研究報告等等實用類別的知識,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去閱讀!

 

但這個方法真的有用嗎?

坦白說,100分鐘我是看不完一本書(因為通常書本也蠻厚的啦),還有我還挺喜歡到圖書館借書,那不就沒辦法劃螢光筆和寫字嗎?

因此我額外配合了我十分喜歡的「卡片盒筆記法」。透過把每個靈感寫成獨立的卡片,我可以連接到其他卡片,加強我的思考與輸出,更能做到學以致用!

如何有效運用時間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擾,想要好好的看一本書,想要學習語言,想要了解新的事物,想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卻總是抽不出時間。每天的工作,以及日常的雜事似乎佔據了你的生活,幾乎沒有時間能做自己的事。

『但真的是如此嗎?』

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在科技業上班有正職,每天都會花時間學習英文、日文,以及幫忙解紫微斗數命盤。同時每週也都會產出兩篇貼文一部影片。你可能會想,『這樣還有休息的時間嗎?』

實際上我每天還是都有睡7~8個小時,甚至都還是有時間能運動、看自己喜歡的讀物或影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運用時間的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1.優先順序的安排。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例子,若你在瓶子中先裝入水和沙子,那你就無法將石頭放入其中。相反的若你先放入石頭,再放入沙子,最後你仍有空間能到入水,將空間做最大的運用。

時間的運用也是如此,若你先做雜事,那你永遠沒時間能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職人觀點】適度留白,別讓稀缺把自己困在被迫選擇的循環中

把時間排得太滿、目標訂得太高,看起來好像很充實、會讓你緊繃地去完成每一件事。然而一但出現稀缺,你可能得花更多的精力去細算、做取捨,此時你的注意力都在這上頭,無暇顧及眼下之外的事。

▎越是稀缺的東西,越是容易捕捉我們的注意力。

缺什麼,就關注什麼。肚子餓會更加關注食物,沒有錢會更加關注眼下變現的機會,沒時間則會關注效率之類的議題。

長期處於稀缺的情況下,只能不斷的「被迫」做取捨,壟斷了注意力,所以沒有能力與精力去做更長遠的規劃與準備,因為:眼下這關都過不了,哪還管得了以後……。於是,持續處於稀缺的狀態,陷入惡性循環的窮忙。

時間管理矩陣,你該把精力投入在「不急迫但重要」的事上 (製圖/劉奕酉)

《改變你人生的想法整理術》:把你的想法「具現化」吧!

你會不會常覺得有各種目標想完成、各種問題想解決,卻總是心想事不成呢?或許,你可以學習試著「整理」想法!今天介紹的這本《改變你人生的想法整理術》,作者福柱煥有個很酷的職稱:想法整理諮詢師。而他正是運用這套想法整理術,幫助無數人實現心中的渴望。

這篇文會先談談為什麼我們需要整理想法;接著介紹3種整理想法類型:樹型、矩陣型圖像型;最後則會分享兩種好用的整理工具:心智圖、曼陀羅,除了講解如何操作,也會順便聊聊我在生活上怎麼用它們。

   

【為什麼要整理想法】

為什麼想法要整理呢?心動不該馬上行動嗎?

如果只是上廁所、開筆電這樣簡單的想法,直接行動當然沒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就像毛線般雜亂纏繞,必須先有系統地整理它們,才能生成有效的行動。

像書中的「N-Jober趙歐膩」,雖說是透過作者一步步指引,才設計出她的YouTuber頻道架構,但這些想法其實原本就在她大腦中了,只是因不懂整理才難以看清答案。

時間管理:番茄時鐘工作管理術

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兩種干擾,一種是內部干擾,一種是外部干擾。

內部干擾-例如:工作時,常常會想到午餐想要吃哪一家餐廳;休息時,想要馬上更新最新的動態訊息在臉書上,Line上面還有多少訊息還沒有回覆。

外部干擾-例如:專案工作進行到一半,公司同事要跟你討論手上專案後續的工作內容;或者是,臨時有電話打進來,切斷進行當中的工作。

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番茄工作法來處理干擾的事情。不管是內部干擾或是外部干擾,我們可以在工作表當中記錄記號,如果是外部干擾,不緊急時,可以告知對方晚一點回覆;等待目前的蕃茄鐘完成後,評估事情的輕重緩急,重新訂定計畫,決定要在哪一個時段來進行相關需求。

番茄鐘有兩個重點:

1.番茄鐘不可以打斷:一個番茄鐘25分鐘,要全部拿來工作、學習或是運動。如果番茄鐘被徹底中斷就要作廢重新計算。
2.番茄鐘不可以分割:沒有1/2個或1/4個番茄鐘,計算使用番茄鐘數量時,最小的單位就是一個番茄鐘25分鐘。

工作容易分心嗎?趕快試試看番茄鐘工作法!

時間管理善用番茄鐘 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

你學習和工作有容易分心的問題嗎?世界各地專家推薦使用番茄鐘工作法,幫助你更好管理時間,把精力用在對的地方,並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在本文中,我們 Anywhere 整理了番茄鐘和其他 8 好用的時間管理方法,推薦給大家使用看看!話不多說,我們馬上來解釋給你聽,什麼事番茄鐘工作法!

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是什麼?

番茄鐘是一種基於間隔的技術,你學習 25 分鐘,然後休息 5 分鐘。Francesco Cirillo 在 1980 年代後期還是一名大學生時開發了這項技術,以幫助他完成作業。番茄鐘工作法是一種任務管理方法,要求你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是什麼讓番茄鐘真正起作用?

使番茄鐘工作真正起作用的關鍵實際上不在於 25/5 技術,而在於基本原理。我們必須了解番茄鐘工作的基本原理,即集中間隔。

【自由管理時間的321法則】​


因為最近常收到IG上的問題,而有了這篇貼文:​

「你一次做這麼多事,怎麼管理時間的,」​

「一下做這個,一下做那個,不會很沒進度嗎,」​

「可以分享伊森怎麼做時間管理的嗎,」​


回想起來,我是讀了很多不同的書中對「時間管理」各有不一樣的觀點跟方法論,久而久之,我也運用了以下三種我最上手的方法,成了我安排事情的步驟,為了寫這篇特別取個名字:321法則​


▌將事情分成3大類:想做的事、應該做的事、正在做的事,並詳細地列出來(今天的重點)​


▌將事情依照2象限:「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將上述的事件通通擺進這個象限裡​


▌每次只做1件事原則:事件衝突永遠存在、時間永遠不夠用=累了就不要硬塞事情​


因為內容非常多,今天只針對最重要的「分類」這件事提供我的範例。​這些方法論是我個人的經驗拼湊而成,對剛開始管理時間的人來說,先使用單一項工具應該就可以了;​


→ 更重要的是「去做」​

不想被新任務打亂工作安排,可以怎麼辦?

工作上,每天需要完成的項目可說是不可枚舉。
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單靠自己管理自己,又談何容易。
突然一個上司或客戶的要求,都足以破壞我們本來的計劃。
為了處事更有效率,一般我會從以下流程作出反思,務求找出最佳完成次序。 

1. 分析新增任務與跟進中計劃的關係

時間管理是一場選擇題,適當的判斷是至關重要的。
可以先判斷中途加入的任務,是否與現時處理中的計劃有關。
若兩個任務是有關係,再優先深究小任務的最佳完成時機。
雖然我討厭被臨時方案打亂計劃,但可能一個小任務能優化整個計劃。 

2. 妥善確認和安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