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

趕時間的香港人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無時無刻都好像很趕時間,路上行走不能放慢腳步,午餐30分鐘內KO,手機上網碌IG、FB手指總是不停往上掃,每天的工作好像總是不夠時間完成。上天好公平,每人每日都只擁有24小時,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擁有較多時間,他們不是外星人,而是懂得Multitasking的趕時間達人。

 

Multitasking

Multitasking 即是「一心二用」,甚至乎「一心N用」。有些研究指出,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同一時間處理多項工作,multitasker 只是快速地把工作交替進行,而這個轉換過程需要額外耗神,長時間工作會比專注做一件事的人更累,久而久之便產生無形壓力,影響精神健康。研究發現專注工作的人若能夠每小時休息15分鐘,反而更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壓力釋放】如何面對消失中的Work-life Balance?

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論其實早在70-80年代的歐美國家已經出現,但熱愛工作的中國人到2020年都未能有效推行,而且因為資訊科技的發達,這個理論亦慢慢地被時代淘汰,未享受過的中國人應如何自處呢?

打工仔想要投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論當中其實很被動,往往受制於僱主或企業文化是否著重這方面。企業可從福利、員工關係溝通、以及工作時間或地點等作安排,關注員工滿意度,從而提升留存率、公司聲譽、生產力、質量、創造力和顧客服務等。但中國人公司不流行這一套文化(可能中國人員工也不習慣這套文化),導致工作生活平衡模式無法在中國落地,就算香港這個受西方文化影響多年的地方,也被這根深蒂固的中國人習慣影響著。

最近受疫情影響下,不少企業都實行在家工作,即表示私人空間也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工作侵蝕,工作與生活已無法劃分界線,更遑論工作生活平衡。原本在工作中積累的壓力,可透過回家放鬆得以減壓,但現在可能24小時也無法完完全全離開工作,壓力無處可宣,日積月累之下,因壓力而引致的疾病便漸漸衍生出來,所以為什麼越來越多香港人精神健康出問題,正是因為沒有了逃離壓力的避風港。

如何面對沒有了/從來未試過的工作生活平衡模式?以下有三項建議:

補習愛麗師 - 第二回

一開頭由打工仔轉為私人補習老師,最不習慣就是工作時間,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感覺自己像曠工一樣。那時候我到底花了多少精力處理自己的罪疚感,就是因為感覺自己像沒有工作一樣,不用調教一個七點的鬧鐘起床,也不用8:30趕回公司拍卡。

現在上午10:30自然醒,還趕得著11點前到大家樂買一個豐富早餐,輕輕鬆鬆準備當天的教材,再到公園散散步做運動,等待着學生的放學時間,下午四點才真正開始我的補習工作。幸好我認識了一班當補習老師的朋友,替我調節了不少心理質素,才驚覺不是所有工作都要上朝九晚五的。感覺以前的我就像井底之蛙一樣,只以為工作就只有一種罷了﹐慶幸自己身邊有不少Slash的朋友們,皆是自由工作者一族。

我們的聚會時間可以是平日星期二的下午一點,也可以是平日星期四晚上九點,因為不用怕明天早起的關係,晚上遲一點開始聚會也沒有難道,再加上如果明天累了,吃完午飯隨時可以來一個午睡,不怕回公司沒有精神,即使平日晚上聚會也可以盡興而回。

【踏出舒適圈】改變做事方式,走出「能力陷阱」

最近閱讀了一本有關能力陷阱的書,當中作者Herminia Ibarra主要想帶出的思想是指出人們總是喜愛於做擅長的事當,發現自己有擅長的事時,就會不停專注的去做,就像上了癮一樣。這就是能力陷阱

其實當我看到這個句中心思想的時候,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後面他提出了重點,當我們過於專註一方面的發展,就很容易把其他方面忽略,以致你不能隨機應變,其他方面都會處於劣勢。更認為在安舒區中的忙碌是白忙,沒有突破性,只會令自己覺得越來越忙碌,但又走不出這個困局。

人很容易對未知的事感到恐懼, 認為自己無法駕馭和接受新挑戰。但你認識的未來自己嗎?

沒人能夠! 承認吧你一直認識的只有過去的自己, 憑什麼未嘗試就說自己做不到。

【Home Office的提示】三朝早起成一日

由於新冠肺炎肆虐,現時許多行業,尤其是文職,都實行了在家工作的措施。說實話,不用打卡、旁邊沒有同事、上司不能前來叩門,不少上班一族都不會準時起床,在家工作。先不說公司會否因此而有所損失,單從員工的角度看,損失的似乎是員工自己。每朝早起,有得著的,始終都是自己。
 
客家人有一句諺語︰「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意思是連續三天早起的話,所多出來的時間,能夠抵得上一天;連續三年早起的話,所多出來的時間,能夠抵得上一年。試想想,在家工作的人,如果每天都如常早起,甚至比平日更早起床,再加上省卻了的乘車時間,一星期後,多出來的時間有多驚人?

【哲學系】時間管理分享

我大學主修哲學。多倫多大學哲學系本科生不用考試,但一學期需要提交超過二十份的論文外還要閱讀其他學科的書籍來供應寫論文所需要的靈感。在大學三年級時,我被一間兼職的甜品店老板擢升成為全職經理,每周工作四十小時(加拿大的標準工時為每周四十小時),結果就變成要同時兼顧全職學業和全職工作。起初當然手忙腳亂,但之後找到了一套時間管理方針後做事便得心應手,我把這些心得歸納成兩點:
 

自由工作者的時間管理(三):時間管理四象限(下)

早前,我們討論過在時間管理四象限中,第一象限及第二象限內的事情都是重要的。這一次,我們要討論的第三象限及第四象限,則是包括了不重要的事情,我們應狠狠地對它們說不。

自由工作者的時間管理(二):時間管理四象限(上)

坊間流行許多不同的時間管理理論,而較為常用的是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提出的「時間管理四象限」。該理論按照迫切性和重要性,把工作事項分為四大類︰1.) 緊急且重要的;2.) 不緊急但重要的;3.) 緊急但不重要的;4.) 不緊急且不重要的。

自由工作者的時間管理(一):時間管理的謬誤

許多在職人士都會講求時間管理,而自由工作者則更須要注意這一點。無他的,就是在職人士有比較固定的工作時間,儘管時間管理做得不好,都總有個「辦公時間」和「非辦公時間」的界線,哪怕界線並不一定很明顯。然而,自由工作者一旦做不好時間管理,則很有可能因為「自由」,而導致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變成「辧公時間」,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奉獻給工作,名副其實地廢寢忘餐。因此,自由工作者不得不比常人更注重時間管理。